首頁/ 情感/ 正文

永遠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聽過這樣一句話:“擁有不隨意評價他人的自覺,比一百種智慧更有修養。”

生活中,很多人總是習慣於對他人評頭論足。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每個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軌跡。

輕易的評價,隨意的議論,是對他人生活最大的打擾。

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都懂得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

永遠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曾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條鯉魚,每天堅持練習游泳,卻被同伴嘲笑。

因為在大家看來,只有練習跳躍,將來有機會躍過龍門,才是正途。

面對陣陣嘲笑,鯉魚卻堅持認為:躍龍門雖然是很好的選擇,但它更想活出自己。

後來在多年堅持下,它成了海里最靈活,遊得最快的鯉魚,能輕鬆躲過天敵追捕,自由自在地享受海洋。

反觀其它鯉魚,躍過龍門的寥寥無幾,還常常對天敵提心吊膽。

永遠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有句話說得好:

“生活是活給自己看的,走出自己的路,才能擁抱屬於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目的地從來不止一處,想要飛多高,各自有志,各有抉擇。

同事月瑤曾講過她的故事。

她一位朋友,很看重她的能力,推薦她去一家網際網路大廠,面試也順利透過。

當被告知上班地點常駐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時,她卻選擇了拒絕。

月瑤是單親家庭,若去了遠方,家裡就只剩母親一人,這並不是她想要的。

不久後,朋友與她聚餐,問到她:“如果你去上海,收入、平臺、履歷遠遠比現在好,將來前途無限,現在不後悔嗎?”

月瑤的回答,卻讓在場的人出乎意料:“人生不只有出人頭地,與家人一日三餐四季也是一種人生。”

周國平曾說:“在人世間的一切責任中,最根本的責任就是真正成為自己,活出你獨特的個性與價值來。”

人生的路,追尋錦繡前程固然可敬,但守住柴米油鹽,陪著妻兒老小,亦是幸福。

不用世俗的眼光束縛一個人,不以世俗的成功定義一個人,是給他人最好的尊重。

永遠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生活中,你一定見過這樣的人:

如若你說獨處才能給自己增值,他就會覺得你成不了大器;

如若你說單身也能過得幸福,他便會認為你心理有問題;

如若你說懂得花錢生活才有樂趣,他就會覺得你太敗家。

心理學上有個“投射效應”,大意是:

生活中,只要他人的三觀不符合自己的認知,我們就會以自己的三觀隨意評價他人。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和認知方式。

不以自己的三觀,去打擾他人的生活,才是一個人最為基本的涵養。

永遠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看過這樣一個哲理故事。

森林裡住著蝙蝠和燕子,蝙蝠日落而出,日出而息,而燕子卻恰恰相反。

一次日落後,蝙蝠外出外捕食,看到燕子正準備睡覺,便諷刺道:“這麼大早上,還在睡覺,沒見過這麼懶的。”

燕子聽到後,立即反駁道:“這明明是晚上,天都黑了還在外面,沒見過你這麼瞎折騰的。”

它們對此互不相讓,爭論不休,堅持認為只有自己的所見所聞才是正確的。

這時,路過的貓頭鷹,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話:“你倆生活作息完全相反,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怎麼可能有一樣的三觀呢?”

有人說:“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並不一致,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細細想來,深以為然。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與態度,你以為的好,別人未必稱心;你認為的對,別人未必如意。

走好自己的路,是修行;不隨意打擾他人,是修養。

永遠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作家李尚龍有過這樣一個經歷。

有一次,他正在看一本名為《希望永遠都在》的書。

他的朋友走了過來,看了一眼書名,便帶著嘲弄的語氣說:“啊?還看這種‘雞湯’書?”

可李尚龍並未理睬,繼續看自己的書。

其實,他讀的是一本歷史書,只是書名看著像雞湯而已。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

看到你埋頭看手機,就會認為“一定又在玩遊戲” 。

當你與身邊異性有說有笑,便會斷定你“用情不專”。

然而,很多時候,別人看到的只不過是事物的皮毛,並非本質。

不從表面妄下判斷,不以行為隨意定論,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成熟。

永遠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夫妻,結婚十週年紀念日那天,丈夫帶著妻子開開心心地去買禮物。

可在商場選了一圈後,只給妻子買了一朵花就回家了。

鄰居恰巧看到,瞬間燃起了對妻子的“同情”心,對著丈夫就是一頓指責:

“整整十年一次的紀念日,你這麼‘摳門’,對得起你妻子嗎?”

說完揚長而去,留下夫妻兩人在原地不明所以。

妻子稍緩過神,便急忙追上去和鄰居解釋。

原來,丈夫沒有送更好更多的禮物,是因為彼此早已約定好,要把錢留著去國外度假。

《沉思錄》中說過:“我們所聽到的不過只是一個觀點,而非事實”

人與人之間,沒得知真相,就沒有資格妄下定論;不知曉實情,就沒有理由妄下判斷。

凡事以真相為原則的自覺,是對他人最大的善意。

永遠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朋友餘明,曾講過這樣一段經歷。

他曾喜歡上單位裡一位姑娘,想著先向同事瞭解一下她。

可同事卻很認真地告訴他:“勸你別抱任何幻想,她很清高,你這樣的普通人,就算只是想認識一下她,也不會給你好臉色。”

這句話,餘明雖然不太願意接受,卻一直懸掛在心頭,還反覆對自己說:“原來她這麼清高,就算勉強在一起也不會幸福。”

後來,餘明有幸和這位姑娘一起排練年會節目,相處後才發現,原來她是那麼的平易近人。

他這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偏聽偏信有多麼“愚蠢”。

生活中,誰沒有過從他人口中片面瞭解一個人的經歷呢?

但他人口中的“人”,如盲人摸象,每個答案都不同。

不從別人口中,隨意對人下結論,才是最難得的清醒。

永遠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畫家李苦禪,曾師從國畫大師齊白石。

他前去拜師時,很多人都勸他:“齊白石是個十分吝嗇的人。”

可自當李苦禪拜師後,齊白石對他卻是相當大方。

不但不收任何學費,還常留他在家吃飯,甚至自掏腰包給他提供繪畫用品。

別人嘴裡的人,不見得真實;別人口中的事,不一定可靠。

正如評書人劉學曾說:

一個人說出去的話,多少摻雜著偏見,而這種偏見可能會被不斷放大,最後失去真實。

瞭解他人最好的做法,是保持一份清醒,與其道聽途說,不如切身瞭解。

聽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其實都是基於自己的處世方式。”

深表贊同,一個人對他人的評價,暴露了他的處世修養。

別人的選擇,不輕易定義,是尊重;

別人的三觀,不隨意評價,是涵養;

別人的行為,不妄下定論,是善意;

別人的人品,不道聽途說,是清醒。

做人,最好的善良,莫過於不隨意評價別人;最好的修行,莫過於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漫漫餘生,願你我都能做到守心克己,不肆意評判他人,亦能不被他人隨意打擾。

點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