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周星馳和卓別林的喜劇故事,竟然是一種近乎低俗的搞笑藝術?!

說到喜劇我們最先想到誰?對於華語觀眾而言無疑是周星馳,然後還有一位來自世界的喜劇大師卓別林。這兩位均被譽為“喜劇之王”的稱號,縱然兩個人的作品透過光影世界穿越了影史百年,但是這兩位的喜劇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說到兩人的喜劇的時候我們最先想到的是什麼?誇張的肢體語言,多變的面部表情,一些幼稚可笑的細節,甚至是低俗惡搞的情節。這些都是很多觀眾對兩位喜劇大師最初的印象,甚至有些觀眾到現在為止,依然覺得喜劇是一種近乎於低俗的“搞笑藝術”。

周星馳和卓別林的喜劇故事,竟然是一種近乎低俗的搞笑藝術?!

從喜劇的字面意思而言,讓觀眾發笑的確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把笑作為最終的目的,我們就忽略了“劇”的意義。誠然在卓別林和周星馳的大量影片中,他們為了博觀眾一笑設定了不少的低俗橋段,甚至早期有些影評人,更加直白地將周星馳的電影形容為“屎、尿、屁”藝術。而對於卓別林的那個小人物,很多電影人也因為這個小乞丐遊手好閒,小偷小摸而頗有微詞。

周星馳和卓別林的喜劇故事,竟然是一種近乎低俗的搞笑藝術?!

如果我們進一步去探究一下卓別林和周星馳在成名前的生活經歷,也許我們更容易理解他們對這些影片情節的設定。作為默片時代最偉大的電影巨星之一,卓別林的出身是一位舞臺劇演員,而且他迫於生活,很早就加入了劇團演出。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是他後來創作喜劇的主要素材。所以我們看卓別林在影片中總是一個小乞丐的形象,肥褲子,破帽子,小鬍子,以及一隻與其身份極不相符的手杖。

卓別林的表演之所以非常貼近生活,源於他少年的一段經歷,由於他的父親早逝,卓別林在13歲左右失去了繼續做演員的機會,而參與了許多社會上的工作,如報童、小工等工作,這些工作讓年幼的卓別林深感人間疾苦。而這些苦難的經歷,最終卻成為了卓別林引得世界觀眾發笑的素材。所以我們看卓別林的喜劇,他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其社會處境非常之差。也正是這種低姿態的表演,讓卓別林贏得了更多觀眾的共鳴,畢竟大部分的電影觀眾來自於社會底層。

周星馳和卓別林的喜劇故事,竟然是一種近乎低俗的搞笑藝術?!

同樣在卓別林成名80餘年後,在香港有一位喜劇天才一夜成名。他就是後來被稱為華語“喜劇之王”的周星馳,其實在堅定的要做電影明星之前,周星馳的夢想一直是希望成為一名像李小龍一樣的武術家,只是後來當他發現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達到李小龍的成就時,他才轉型為一名電影演員。然而這個退而求其次的夢想,依然並非一路坦途。當週星馳的好友梁朝偉大紅大紫時,周星馳還只是一個兒童節目的主持人,當和他一起出道的明星已經走上正規時,他還只能做一個配角演員。

這段飽經冷暖的遭遇,非但沒有挫敗周星馳的夢想,反而在他羞怯的性格中,磨礪出了無厘頭自嘲式的喜劇天賦。所以無論是周星馳還是卓別林,他們作為一代喜劇大師人生遭遇,都不能被稱為“喜劇”。人為什麼會笑?怎麼讓觀眾在90分鐘的時間裡捧腹大笑?這不僅僅是一個藝術高度的命題,這更需要對生命境遇的深度體驗。卓別林和周星馳雖然穿越了百年的時空,但是他們對“喜劇”的理解卻有著永恆的認識。

周星馳和卓別林的喜劇故事,竟然是一種近乎低俗的搞笑藝術?!

如何在苦難的生活中找到希望,這一直是周星馳和卓別林的電影命題,他們的喜劇電影絕對不是一種大水漫灌式的“精神扶貧”,他們而是在影片中找尋一種可能,他們將最低微的生活境遇,和最高尚的精神境界結合在一起。在他們的影片中,小人物的大夢想,是他們永恆的電影結構。

卓別林的代表作《城市之光》上映於1931年,這部影片上映時電影圈已經開始流行有聲電影,但是對默片執拗的卓別林依然選擇用無聲電影的方式創作了《城市之光》。但是請相信我,這部極少對白的電影,其情感上的感染力絕對不亞於如今的3D特效。能夠達到這樣的藝術效果,來自於卓別林對人間疾苦的深度感受,以及在這份感受之後,卓別林從市井小人物身上發掘出的純善靈魂。

周星馳和卓別林的喜劇故事,竟然是一種近乎低俗的搞笑藝術?!

在這部影片中,女主角是一位靠賣花為生的盲女,她雖然眼睛看不見,卻是一位容貌姣好的女孩。卓別林扮演的流浪漢被這位盲女的美貌吸引,為了能夠醫好盲女的眼睛,流浪漢做了大量的嘗試和努力,他四處做工,甚至為了掙錢而參加拳擊比賽。在盲女的心中這位流浪漢是一位富有、善良的人。最終為了治好盲女的眼睛,流浪漢甚至坐了兩年監獄。出獄後復明的盲女見到了流浪漢,那一刻電影定格了。試問這樣的瞬間是應該笑,還是應該哭呢?這是一個讓觀眾酸楚又慶幸的瞬間,這是一個淚水和笑聲匯聚的時刻。

流浪漢手中接過盲女的花,讓我們想到了周星馳在他的經典作品《功夫》中的那根“棒棒糖”。這部匯聚了周星馳畢生電影才華的作品,代表了周星馳電影藝術的巔峰成就。而這部影片中的女主角成了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而周星馳扮演的小人物阿星,則是一個混跡在社會中,成天想著發大財,卻也有過功夫夢想的小混混。

周星馳和卓別林的喜劇故事,竟然是一種近乎低俗的搞笑藝術?!

周星馳扮演的阿星和卓別林扮演的流浪漢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個人都是顧不了自己的小人物,但是他們善良的內心卻總是想著別人,雖然因為愛情,但是也不能否認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來自於本性的善良。《功夫》中啞女手裡的棒棒糖和《城市之光》中盲女手中的花,都是人們對善良的回饋,同時也是一種生活在底層境遇的酸楚。

在《功夫》中阿星是否成為了萬中無一的高手,其實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是《城市之光》中流浪漢最終沒有成為富豪的朋友一樣,每個人的實際境遇是很難得到改變的,但是他們那顆善良的心,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卻是有光的。所以無論是卓別林所謂“城市之光”還是周星馳所謂的“功夫夢”,其所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讓人簡單發笑的“低俗喜劇”。

周星馳和卓別林的喜劇故事,竟然是一種近乎低俗的搞笑藝術?!

就如文章中我們所說的,“喜劇”是一門讓人發笑的藝術沒有問題,但是喜劇絕對不是一種施捨性的“精神扶貧”。電影透過光影可以重新雕琢時光,並且在雕琢的時光裡,我們重新找回那些名字不聞於世,但是情感卻永恆燦爛的普通人。從卓別林的花,到周星馳的棒棒糖,我們看懂了被誤解的喜劇,裡面不僅僅是引人發笑的低俗段子,還有讓我們自信笑出聲的精神成就,讓我們勇敢走下去的人生夢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