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我的姐姐》:一部讓人看完就淚奔的電影,其實是一部親情電影

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看見某個問題,而不是為我們解決問題,電影並不能給予我們一個答案,只有生活才能夠解答一切。

《我的姐姐》:一部讓人看完就淚奔的電影,其實是一部親情電影

“她”,是從不被視作獨立個體的。

“她”,是從不被視作獨立個體的。

“她”,是可以被抹除存在的。

“她”,必須花費更多的努力去對抗這種打著親情旗號的自私入侵,只為重新求得人之為人的一點自由空間與權利。

……

《我的姐姐》是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它藉由一對普通姐弟,道出了現實生活中許多平凡而又糾纏的中國家庭。那種成員間的相互角力下,是一碰即碎的脆弱,是無意識的不斷傷害。一幕幕的束縛與重壓,在影片起承轉合間,投射出極強的情感張力,讓觀眾不由自主為之代入。的確,每個人為了存活,都已經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我的姐姐》:一部讓人看完就淚奔的電影,其實是一部親情電影

藝術,它源自於無比真實的生活,源自於我們不曾留意的瞬間。

藝術,它源自於無比真實的生活,源自於我們不曾留意的瞬間。

藝術,它表達了一種對社會性氛圍的滲透,讓我們去注目與深思。

片中當生活重棒打在眼前,那種無力與茫然,藉由主人公的內心獨白,戳穿了整個時代傷痕與傳統思維一層層給人套上枷鎖的真相……然而,不少揭開真相的人,卻又隨之自願選擇去掩蓋它:因為誰都沒有錯,所以才更痛苦。

《我的姐姐》:一部讓人看完就淚奔的電影,其實是一部親情電影

心理學說:所有重要的情感都是愛恨交織的,只有體驗到了被恨,才相信被愛。而穩固的愛裡,有能力涵容恨。

心理學說:所有重要的情感都是愛恨交織的,只有體驗到了被恨,才相信被愛。而穩固的愛裡,有能力涵容恨。

什麼樣的父母算是一個好父母?

我覺得:一個好父母需要同時具備兩樣東西,自己完善的人格,以及迴應孩子的能力。好的父母是能夠像鏡子一樣,映照出孩子原本就有的美好模樣,從而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存在。

自體心理學流派大師科胡特曾說:“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別是他們驅力需求的能力。”他們能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可實際情況卻多事與願違。於是乎,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去不斷努力找尋自己失落的那一角,去不斷修正童年時學會的舞步,去與自己的兄弟、姐妹、親戚、社會、乃至自己內心一步步地和解。

《我的姐姐》:一部讓人看完就淚奔的電影,其實是一部親情電影

愛是什麼?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看見。”看見一個人,看見他的快樂,他的憂傷,他的渴望,他的憤怒,他的挫敗,他的彷徨,他的恐懼……任何時候,感受被看見,就是療愈的開始。比如在家庭成員間,我們可以透過“愛的語言”去表達,當我難過的時候,我需要的“愛的語言”是一個擁抱,而當你難過的時候,需要的“愛的語言”是一杯紅茶。當然,也許,我那時候並不想要一個擁抱,但這個擁抱讓我知道了,你看到了我的難過,讓我知道了,你在努力地理解我,這個動作本身對於我很重要。

愛是什麼?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看見。”看見一個人,看見他的快樂,他的憂傷,他的渴望,他的憤怒,他的挫敗,他的彷徨,他的恐懼……任何時候,感受被看見,就是療愈的開始。比如在家庭成員間,我們可以透過“愛的語言”去表達,當我難過的時候,我需要的“愛的語言”是一個擁抱,而當你難過的時候,需要的“愛的語言”是一杯紅茶。當然,也許,我那時候並不想要一個擁抱,但這個擁抱讓我知道了,你看到了我的難過,讓我知道了,你在努力地理解我,這個動作本身對於我很重要。

《我的姐姐》:一部讓人看完就淚奔的電影,其實是一部親情電影

每一個人從小到大,從剪掉臍帶相遇那一刻開始,就意味著終要面臨分離。而與家的分離模式,我覺得又一般可歸為三種:

1、成熟分離:愛家,但又喜歡獨立。

2、拒絕分離:戀家、無法獨立。

3、單純分離:逃離家庭,拒絕與家庭繼續保持聯絡。

不管哪一種模式下,家庭,都是我們一生的羈絆。藝術,也都遠比生活來的含蓄。試著給自己一個空間吧,也給自己一些時間,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怯懦並勇敢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穿起鎧甲,心靈依舊透明。

《我的姐姐》:一部讓人看完就淚奔的電影,其實是一部親情電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