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7月17日,由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文化和旅遊局、耿馬民族文化工作隊、耿馬縣文化館歷時兩年精心打造的原創民族舞劇《勐相耿坎·傣拳師》作為雲南省第十六屆新劇(節)目展演的演出劇目,在昆明劇院首演亮相,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勐相耿坎-傣拳師》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歷史首部原創民族舞劇。作品的創作初衷基於以下兩點:一是耿馬縣是雲南省2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和25個邊境縣之一,居住著傣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頗族、德昂族、傈僳族、彝族、回族、漢族等民族。作品意圖將耿馬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景象展現出來,謳歌黨、謳歌新時代,謳歌民族團結,體現地域特點和民族精神。其二,耿馬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其中不乏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既是耿馬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更是雲南民族文化的寶藏。作為本土藝術工作者,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它們傳播出去,為推動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良好文化支撐。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作品的主題思想是以傣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女創拳”作為主線,展現了耿馬民族團結、共同進步,以及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與發展。

舞劇主人公為一名傣族老者,他是耿馬傣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女創拳”的傳承人。幼年時期,因為對女創拳的極大興趣,他天天到竹林中的練拳場偷學,被師傅發現後,與自己的佤族小夥伴一起拜師於上一代女創拳傳承人的門下。在日復一日的練拳過程中,他們的拳術日益精進,對女創拳也愈發痴迷。就在身邊一同練拳的小夥伴們都漸漸長大、離開故土去各謀生路的時候,男主萬般掙扎,他找到傣族智者康郎,在康郎的指引之下,男主重新回到了練拳場,繼續自己的夢想。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與師傅的女兒一見鍾情。在經過了“開門節”前的苦苦相思之後,男主在“開門節”之夜用一段“馬鹿舞”向正在點蠟燭祈福的女主表達了心意。二人在各民族夥伴們的祝福中步入了婚姻,就在此時,師傅因為年事已高,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去世前,師傅囑託男主,一定要將女創拳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故事用倒敘的手法展開,此時的男主已經是一位老者,他向自己的小孫女講述著這一段往事,同時他與自己的好友、那位佤族朋友,在竹林練拳場中堅持向各族年輕人們傳授著自己熱愛的女創拳。隨著學習拳法的人越來越多,男主用一生兌現了自己的夢想與承諾。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民族舞劇《勐相耿坎 傣拳師》在昆首演

作品藝術特色突出,從形式上來看,作品選用了“舞劇”的方式,而非“舞蹈詩”的方式,這就將作品提高到了必須具備“戲劇性”的層面,因此在舞劇劇本的創作方面,作品嚴格遵循了戲劇劇本創作的規律,呈現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具備戲劇要素的故事,劇情充滿戲劇矛盾和張力、劇中人物形象鮮明飽滿、故事結構豐滿完整。其次,在整個作品中,將幾乎所有耿馬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以及當地特色民族文化穿插其中,包括女創拳、傣族剪紙、傣繡、傣族漆器、傣族造紙術、康郎文化、開門節民俗文化、馬鹿舞、緊那羅舞、以及耿馬當地各民族特色文化與舞蹈等等。用一條線索、一個故事,串起了耿馬民族文化特色。

該作品不僅僅是耿馬自治縣首部原創舞劇,同時也是臨滄市首部原創舞劇,作品的編創實現了零的突破,具有該區域文藝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歷史意義。這不僅是致敬傳統,也是大膽的創新,這不僅是演繹,更是藝術的探索。

整場演出觀眾反映強烈,用富有耿馬特色的民族舞蹈、音樂和故事,帶給所有人一場獨具魅力的民族藝術盛宴,凸顯了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山魂水韻、邊關樞紐、風情耿馬”的自身定位。(攝影/李宜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