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謝安傳奇:儒士風流,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

謝安傳奇:儒士風流,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

謝安

【人物檔案】

姓名:謝安

生卒:320年~385年

字號:字安石,號東山

朝代:東晉

祖籍:陳郡陽夏(今中國河南省太康)

職務:宰相

諡號:太傅兼廬陵郡公

【梟雄本色】

謝安是我國東晉的政治家、軍事家,陳郡陽夏人。謝安出生名門,自小就聰慧過人,思維極為敏捷。他20歲時就能撰詞賦詩,與人高談闊論無所不知,而且還擅長行書,為當時很多名士所推崇。他特別喜歡讀書,不願出來做官,曾經隱居會稽東山,以山水、文籍自娛,可是他胸懷韜略,留心當朝時政,當時人都稱他為諸葛孔明,也都希望他能出來主持政局。朝廷曾多次徵召,可是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拒絕。

公元360年,謝安終於出來擔任司馬一職,並在公元373年以自己的沉著冷靜阻止了桓溫篡權的陰謀。在公元383年,苻堅率領百萬大軍意圖吞滅東晉,謝安以征討大都督的身份負責此次軍事行動,結果東晉以8萬人的軍隊打敗了秦王苻堅率領的100萬大軍,由此創造了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它奠定了南朝200多年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後來有人寫詩推崇他,“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至今墩下蕭箭雨,猶唱當時奈何件。”

謝安到了晚年,會稽王司馬道子逐漸專權,自此朝政一落千丈。此時,謝安主動要求出鎮廣陵,以避開矛盾。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謝安去世,享年66歲。謝安一生留下了許多著述,其中最重要的有《謝安集》10卷、《孝經注》等。他的書法藝術隸、行、草、正極佳,後世人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風雲叱吒】

1。儒士風流聲名不凡

謝安是陳郡陽夏人,謝氏在當時很有聲望。謝安的曾祖謝纘在曹魏時擔任長安典農中郎將。祖父謝衡是西晉有名的儒學家,“博物多聞”,“以儒素顯”,在朝中曾擔任過博士祭酒、太子少傅、散騎常侍一類的文官。父親謝褒,在永嘉之亂時攜帶全家南渡,在東晉朝廷中擔任過侍中、吏部尚書等要職。謝安出身於這樣的名門世家,自幼就受到家庭的影響,因此在德行、學問、風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養。

在他四歲那年,譙郡的名士桓彝見到了他,不由大為讚賞,說:“此兒看上去風神秀徹,將來的修為一定不減當年的王東海(即王承,東晉初年的名士)。”謝安深受晉代玄學的影響。所謂的玄學,就是指老莊哲學。謝安在年輕的時候也愛談玄。在他20歲的時候,他跑到當時的名士王蒙那裡去談玄。一談就是大半天。當他走後,王蒙的兒子王修就問王蒙:“父親對那人好像很敬重啊。”王蒙說:“他是來勢不善,竟把我給逼得無路可走。”當朝的宰相王導對謝安也非常器重。所以,謝安在青少年時代,就在當時的上層社會中享有較高的聲望了。當時社會上的那些名流人士如劉真長、王羲之、支遁等人都對謝安有很高的評價。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們就把謝安看作是可以安民救世的人物。可是謝安早年無意於仕途,所以儘管朝廷公府幾次召他到朝堂上做官,都被他以身體不好這樣的藉口給推辭了。

謝安傳奇:儒士風流,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

王羲之

謝安在會稽的東山居住時,總是跟王羲之、支遁、許詢等名士儒流一同遊山玩水,吟詩詠文,極盡雅興,過著逸士一般的悠閒快活的日子。只是到了鹹康年間,因為受到揚州刺史庾冰的逼迫,只得出任庾冰的僚屬,可是也只呆了一個月的時間,他便又辭職回家。後來吏部尚書範汪提名要謝安擔任吏部郎之職,謝安馬上寫信給予回絕。這時御史中丞周閔就向朝廷奏說謝安被召幾次,總是不來上任,應該對其禁錮終身,意思就是再不准他出仕,當然朝廷只不過是用這個禁令來嚇嚇他,並沒有真的實行。可是謝安對朝廷這樣的禁令毫不介意,反而樂得更加縱情于山水間。他經常跑到臨安山中的石屋裡去靜坐,有時候就登到高處,望著遠方,不由大發感嘆:“我和古代的伯夷先生有什麼差別呢?”

謝安很注意培養自己以靜制動的精神,他常能以出奇的冷靜態度來對待變化莫測的客觀世界。有一天,他和孫綽等人乘船到海上去遊玩。可是突然颳起了大風,當時是波濤洶湧,那船好像要翻了似的。船上的人無不變色,可是唯獨謝安神情自若,穩坐不動。船上的水手以為謝安很樂意這樣,還是繼續向前駛。可是當風颳得越來越緊時,船比剛才顛簸得更加厲害了。謝安才不緊不慢地說:“我看情況不大好,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時,水手才轉過舵來,向岸邊劃去。正是謝安這種從容閒雅、遇事沉著冷靜的性格,才使他處理了許多複雜的事件,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謝安的堂兄謝尚擔任豫州刺史,都督豫、冀、幽、並四州軍事,握有相當大的軍政大權。到了昇平元年,謝尚死去,謝安的哥哥謝奕便接任了謝尚的官職。轉過年來,謝奕也死去了,其職就由謝安的弟弟謝萬來接任。由此可見謝氏一門,屢出顯官,可說是豪門富貴了,可是唯獨謝安一人非常低調,也甘於隱退。

謝安的妻子是名士劉惔的妹妹,也可稱得上是名門閨秀,她當時就問謝安為何不做官,謝安很輕蔑地說:“恐怕到時還是難免要出來的。”謝安每次外出遊玩,總有妓女相伴,司馬昱(後即位為簡文帝)當時在朝擔任宰相,聽到這事後,就對人說:“謝安既然肯和人一起同樂,也不會不和人同憂的,所以召他,他一定會出來的。”果不出其所料,謝安其實在心裡對國家大事還是十分關注的,他對當朝的政局自有他明智的見解。就在他隱居期間,也總是協助他的兄弟料理一下政務。當他的弟弟謝萬擔任吳興郡太守時,謝安也隨之來到任上。謝萬有貪睡的毛病,謝安有時就來到他的床前,用手叩打屏風,發出的聲音就會把謝萬從睡夢中弄醒,讓他趕緊起來打理事務。

昇平三年,謝萬奉朝廷之命率軍征討前燕,這時謝安也隨軍北上。謝萬也非常喜歡談玄,他在軍營裡常是以吟嘯為事,根本就不去管理軍務。而且謝萬為人態度傲慢,謝安便對他加以勸說:“你身為統軍元帥,一軍之長,應關心手下的將領,這樣一來,才會使得大家齊心協力,似你這樣傲慢待人,如何能成大事呢?”謝萬聽不進這話,口中反而總是稱諸將為“勁卒”,他手下的人對他的這種態度都很不滿。謝安在心裡自然為弟弟感到著急,為了化解他和部將之間的矛盾,他就親自登門拜訪謝萬的那些部將,對他們十分和藹謙遜,因此深得人們的擁戴。後來在行軍的過程中,謝萬聽說敵人向這邊來了,嚇得拍馬就逃,結果使得大軍不戰而潰。當時,他手下的人想乘機起事,可是後來念及到謝安的緣故才作罷。自此之後,謝安的名聲就更大了。後來朝廷追查戰事失利的責任,罷免了謝萬的官職。謝萬被廢黜以後,謝氏家族的威望受到很大的影響。當時就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那些百姓怎麼辦?”謝安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曾經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人們就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件事稱為“東山再起”。

謝安傳奇:儒士風流,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

2。出山從仕應變不驚

自從謝萬兵敗被朝廷革職以來,謝氏兄弟中再沒有人擔任高官,為了避免門戶中衰,謝安決定出仕。昇平四年八月,謝安受徵西大將軍桓溫的邀請,出來擔任司馬,這年謝安正好41歲。桓溫能得到謝安作為他的僚屬,感到十分高興,所以他無論見到誰都說:“你們可曾見過我的僚屬中這樣有才能的人?”謝安雖然官職不高,可是卻很有威望。他曾經將自己的幾十個門生推薦給田曹中郎將趙悅子錄用,趙悅子將此事上報了桓溫,桓溫告訴讓他只錄用一半,可是趙悅子卻認為當年謝安還在東山的時候,官府的名流曾屢次對他進行催逼,唯恐他不關心當朝及天下的政局人事,今天他向自己薦人舉士,哪裡有不用的道理。當時他就全部給予錄用。儘管桓溫對謝安特別尊敬和優待,可是謝安對桓溫並沒有什麼好感,後來,他趁著弟弟謝萬病逝的時機,辭去司馬的職務。可是時間不長,朝廷又讓他擔任吳興太守,接著又把他調到京城裡擔任侍中,並逐漸遷至吏部尚書,中護軍。

謝安傳奇:儒士風流,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

桓溫

就在這時,朝廷裡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桓溫帶兵正向都城趕來。原來,在孝武帝寧康元年(公元373年)2月,簡文帝司馬昱去世,他在遺詔裡要桓溫來入朝輔政。可是桓溫卻原以為簡文帝臨死的時候,一定會禪位給自己,讓自己當皇帝的,即使當不了皇帝,那至少也要像西周的周公那樣,當一個攝政王,可是卻沒想到他只是讓自己做一個諸葛亮,因此桓溫非常氣憤。因為早在簡文帝時,桓溫掌握著軍政大權時,便覬覦帝位,圖謀不軌,可是因為謝安、王坦之從中巧妙機智地斡旋,未能得逞。簡文帝死後,謝安又趁桓溫不在建康之際,擁立司馬曜為皇帝。桓溫對此更是懷恨在心,所以這次他率領大隊人馬趕到建康,並指名要謝安和王坦之到新亭迎候,這不啻是一場“鴻門宴”啊。此時的孝武帝才只有10歲,朝廷裡面最有聲望的大臣就屬謝安和王坦之兩個人。謝安擔任吏部尚書,王坦之是侍中。就在年初的時候,朝廷曾幾次下詔,要桓溫入朝來輔佐小皇帝,可是桓溫對此未加理睬。可是現在,桓溫卻突然帶領人馬向京城趕來。一時之間,各種流言四起,有人說桓溫此次入京,不是來廢幼主,就是來誅王、謝二人。就在此時,宮廷發出詔命,要謝安和王坦之一起到新亭去迎接桓溫的到來。王坦之接到詔書後心裡非常恐懼,於是他就去找謝安商量,可是謝安卻神色鎮定,一如往日,他淡淡地說:“晉朝的存亡,就在我們這一舉了,害怕是沒有用處的,到時只有見機行事了!”

桓溫此次是有備而來,他也確實有奪位做皇帝之意,當聽說王坦之和謝安要來之後,便埋伏好了刀斧手,準備到時就把二人給幹掉。當王坦之和謝安見到桓溫的時候,王坦之馬上就汗流浹背,慌亂中竟把笏板都拿倒了。可是謝安卻神情自若,從容就座。他剛一坐下,臉色就嚴肅下來,對桓溫說,我聽說大將的職責就是守護四方,如今您卻帶領重兵,一副劍拔弩張如臨大敵的樣子,卻不知是為何?桓溫被問的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只好當即撤下了埋伏好的兵丁。同時又自我解嘲地說,我是為了自衛才如此的。說時桓溫不由面紅耳赤起來。桓溫見謝安如此沉著鎮靜,不免被懾服,這時,謝安才和桓溫共同舉杯。

恰好就在這時,忽然一陣風吹來,風捲幕帳,頓時露出了藏在帳後偷聽的桓溫的謀士郗超,謝安認識他,不由微微一笑說:“郗生真可謂是入幕之賓啊。”這一句話令郗超羞愧滿面,尷尬至極。桓溫知道在道義上是壓不倒謝安的,用武力也不能使他屈服,因為謝安代表著支援晉室的一批世家大族,所以不能貿然下手行功,此時他只得強按怒火與王坦之和謝安握手言和。由此,晉室憑藉著謝安的機智勇敢得以維持下去。他們飲酒談話,直到夜深。王坦之跟謝安原本是齊名,可是自從經過這次事件以後,世人們看出了兩人的相差之處。

至於桓溫,他來時是氣勢洶洶,但此次他因懾於謝安等人堅決抵制,只好到先帝山陵祭祀了一通,仍舊帶兵回到他鎮守地姑熟去了。此事過去沒多長時間,桓溫得了重病,這時他派人要挾朝廷賜給他九錫。可是謝安卻故意找藉口加以拖延,他說表文措辭有毛病,需加以修改,如此反反覆覆,一直等了十多天,這時桓溫再難以堅持下去,終於病死,九錫之命也就由此撤銷了。

桓溫雖然死了,可是桓氏的勢力仍然非常強盛。他的弟弟侄兒等人仍然操縱著許多的軍事重鎮。謝安為了避免朝政大權落入桓氏的手中,就讓崇德褚太后出來,進行臨朝聽政。褚太后是謝安堂姐的女兒,所以她的臨朝無疑對謝安是極為有利的。沒過多長時間,謝安便被升為尚書僕射,領吏部,加後將軍。到了寧康二年,中書令王坦之出任徐、兗二州刺史,謝安由此又兼統中書省,於是他成為實際的決策者。到了太元元年,謝安又進位為中書監、錄尚書事。377年,朝廷又加封他為司徒,可是謝安謙讓不拜,復加侍中,都督楊、徐、兗、豫、青五州軍事。

在此期間,謝安臨危不亂,他以靜制動,以和制亂,由此處理了朝野上下許多複雜的人事關係,使得東晉王朝的政局也相對比較穩定。謝安雖然出將入相,可是仍然以風流儒雅的名士而自居,因此在世人中有著極大的影響。有一天,他的一個同鄉自任上被免職回來,順便來到謝安府上。謝安便問他這次回家盤資是否充足。這個鄉人說自己窮得很,眼下只有5萬把蒲扇而已。於是謝安就拿了一把來使用,無論他走到哪裡,都要帶著這把蒲扇。京城中的那些士庶見到了,無不競相跟著模仿,都爭著買蒲扇,一時間蒲扇的價格猛然大漲,這個鄉人趁機竟狠賺了一把。謝安本來患有鼻炎,所以在吟詩的時候,鼻音特別重,可是就是這也引來許多士人進行模仿,為了能夠模仿出他的聲音,竟然捂著鼻子來進行吟誦。

謝安傳奇:儒士風流,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

當時,北邊的前秦苻堅勢力逐漸強大起來,經常出兵騷擾東晉的邊境。東晉朝廷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能文能武的將軍去防守邊境。謝安這時就把自己的侄兒謝玄推薦給孝武帝。於是孝武帝就把謝玄封為將軍,派他去鎮守廣陵,並掌管著江北的諸路人馬。謝玄也是個頗有才幹的軍事人才。他來到廣陵以後,馬上招兵買馬,擴大武裝力量。當時,有一批自北方逃難來到東晉的人,他們都紛紛應徵。這中間有一名叫劉牢之的彭城人。自幼就練得一身好武藝,打起仗來也特別勇猛。謝玄很賞識他,讓他帶領一支精銳的人馬,並由他擔任參軍之職。這支人馬經過謝玄和劉牢之的嚴格訓練,成為謝安墓了能打硬仗的軍隊。因為這支軍隊駐紮在被稱為“北府”的京口,因此這支軍隊就被稱為“北府兵”。

公元383年8月,秦王苻堅親自率領著號稱百萬的大軍攻打東晉,分水陸兩軍向江南逼近。陸軍自長安出發,因為人數眾多,所以向南的大路上一直是煙塵滾滾,隊伍浩浩蕩蕩,差不多有近千里長。走了一個月的時間,苻堅的主力部隊才到達項城。與此同時,自益州出發的水軍也沿江順流東下,從東到西的戰線竟達一萬多里。符堅當時曾誇下了海口說:以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這個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晉都建康,這一下,晉孝武帝和京城的那些文武朝臣都慌了。他們首先被前秦的這種氣勢給嚇住了。晉朝軍民更是人心惶惶,坐臥不安,他們都不願讓江南的大好土地落入到前秦的手裡,人們此時不由得都把盼望的目光集中到了宰相謝安身上,希望他拿出個好主意來抵抗前秦的入侵。謝安受朝廷之命,擔當起了抵抗外敵的重任。

謝安傳奇:儒士風流,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

雖然前秦人數眾多,可是謝安並不慌張,他依然神態自若,並決定由自己坐鎮建康,派他的弟弟謝石擔任征討大都督,謝玄擔任前鋒都督,帶領著僅有八萬人的軍隊前往江北去抗擊秦兵,然後又派將軍胡彬帶領著水軍五千到壽陽,配合作戰。當時,謝玄手下的北府兵儘管勇猛,可兵力卻遠不如前秦,前秦的軍隊比東晉多十倍,謝玄心裡難免有點緊張。所以,他在出發之前特地來到謝安那裡,雖說是來告別,可主要還是來請示一下這個仗應該怎麼去打。他見到謝安,發現他並不緊張,就像平日裡一樣,極是輕淡地回答說:“我都已經安排好了。”謝玄當時心裡就想,謝安肯定要對自己囑咐一些什麼話。可是好長時間過去了,也沒見到謝安有這意思。謝玄只得返回了家裡,到了家裡,他心裡總是有些不大踏實。

隔了有一天的工夫,他忍不住了,於是又請他的朋友張玄到謝安那裡,託他向謝安探問一下,對此次應戰有什麼樣的計劃。可是謝安看到張玄,也跟往日一樣,和他有說有笑,就是不談什麼軍事問題,而且還邀請張玄陪他下圍棋,張玄是個下棋的好手。平日裡跟謝安下棋時,總是他贏的次數多。可是今天,張玄卻沒有心思下棋,只是勉強應付,結果可想而知。等棋下完之後,謝安又請大夥兒來到附近的山上觀賞景色,如此整整遊玩了一天,一直到了天黑才返回家裡。

3。運籌帷幄淝水大捷

就在這天晚上,謝安把謝石、謝玄等將領都召集到自己家中,並把每個人的任務都交代得很清楚。大家看到謝安佈置的井井有條,神態也鎮定自謝安帖若,增強了信心,個個都高興地返回軍營去了。在荊州的桓衝聽到軍情形勢危急,於是就專門撥出三千名精兵趕到建康來保衛京城。謝安對派過來的將士說:“我已經在這兒安排好了。你們不必為此擔心,還是趕快回去加強西面的防守吧!”這些將士回到荊州,把謝安的話如實地告訴了桓衝,桓衝卻仍舊非常擔心京城的安危。他對手下的將士說:“謝公的氣度真是叫人欽佩,可有一樣就是不懂得打仗。眼看著敵人就要殺到了,他還如往日那樣悠閒自在。如此少的兵力,況且派去指揮作戰的又是一些沒有戰鬥經驗的年輕人。我看這次我們肯定要遭難了。”

雖然有很多人都在擔心,可是謝安還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實施。他派出將領胡彬,率領著水軍沿著淮河一直向壽陽方向進發。在半路,他就已得到訊息,說是壽陽已經被前秦的先鋒部隊苻融給攻破了。如此一來,胡彬也只得退到硤石,命令軍隊紮下大營,然後就等待謝石和謝玄的大軍會師。前秦的苻融佔領了壽陽以後,派他手下大將梁成率領五萬人馬攻取洛澗,意在截斷胡彬水軍的後路。如此一來,晉軍就被圍困了起來,軍中的口糧一天比一天的少下去,情況真是萬分危急。萬般無奈之下,胡彬派出手下的兵士偷偷送信給謝石告急,信中之意是說:現在敵人來勢非常猛,我軍的糧食快要吃完了,恐怕沒辦法跟大軍會合了。這送信的晉兵在偷越秦軍陣地的時候被秦兵發現,立即給捉住了。於是這封告急信就落到了苻融的手裡,苻融又馬上派人到項城把這一情況告訴了苻堅。苻堅自出兵以來,一連得到秦軍前鋒的數次捷報,於是就更加驕傲起來。他把主力大軍留在了項城,而自己則親率八千名騎兵來到壽陽,他真恨不得一口氣就把晉軍給吞掉。

苻堅到了壽陽以後,就和苻融一起商量,一致認為晉軍不堪一擊,索性他們就派了一個使者來到了晉軍大營,勸晉軍投降。而那個被派出的使者不是別人,正是前幾年在襄陽曾經堅決抵抗過秦軍、結果被秦軍俘虜去的朱序。朱序被俘之後,儘管被苻堅給收用,在秦國擔任尚書之職,可是他的心裡還是向著晉朝。他到了晉營裡面見了謝石、謝玄,就如同見到了親人一樣,特別高興,他非但沒有按照苻堅的囑咐對晉軍進行勸降,反過來還向謝石提供了秦軍的情報。他說:“這次苻堅為攻打晉國,發動了百萬人馬,如果等到他們全部會集,晉軍根本無法抵擋。所以應趁著現在他們人馬還沒到齊的時候,發起進攻,把他們的前鋒打敗,使他們計程車氣受挫,這樣一來,秦軍就很容易被擊潰了。”

朱序走了之後,謝石經過再三的考慮,認為壽陽的秦軍兵力還是很強。沒有完全制勝的把握,所以他決定還是堅守為好。可是謝安的兒子謝琰卻勸說謝石趕緊聽朱序的話,儘快出兵攻秦。謝石、謝玄經過一番商議,又仔細地分析了一下形勢,於是就派北府兵的名將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首先對洛澗的秦軍發動了襲擊。北府兵果然名不虛傳,兵士們個個都勇猛非凡,這支軍隊就如同插了翅的猛虎一樣,強行渡過洛澗。守在洛澗的秦軍根本就不是北府兵的對手,抵擋了一陣,很快就敗了陣來,在混戰當中,連秦將梁成都被晉軍給斬殺了。秦兵為了各自活命,都爭先恐後地渡淮河逃亡,其中一大部分計程車兵掉在水裡面給淹死了。洛澗之戰,晉軍大獲全勝,由此大大地鼓舞了晉軍計程車氣。此後,謝石、謝玄命令劉牢之繼續援救硤石,同時親自指揮著大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了淝水東岸,這才止住,然後把人馬駐紮在八公山邊,跟駐紮在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自派出朱序去勸降之後,不由洋洋得意,他在城中就一直等待著晉軍投降的訊息,可就在這時,有探馬來報,洛澗已經被晉軍佔領,這個訊息就像給苻堅頭上打了一悶棍,他終於有點沉不住氣了。他在苻融的陪同下,親自來到了壽陽城樓,往淝水對岸看去,只見對岸的晉軍,那一座座的營帳排列得極是整齊,手持刀槍的晉兵在來往地穿梭巡邏,陣容顯得嚴整而又威武。他禁不住又往遠處望去,只見對面的八公山上,隱約地也不知道有多少晉兵在那裡駐紮。其實,八公山上根本就沒有晉兵,只不過苻堅心虛眼花,他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晉兵了。苻堅心裡邊確實有點害怕了,他對身旁的苻融說:“沒想到敵人如此強大,怎麼說他們弱呢?”於是,苻堅傳下命令,讓秦兵嚴密防守,不得有絲毫懈怠。

謝安傳奇:儒士風流,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

晉軍因為無法渡過淝水,謝石、謝玄感到非常著急。如果時間如此拖延下去,只怕秦軍會陸續到齊,對晉軍造成極大的不利。謝玄想了個主意,他派人給苻堅送去了一封信,信上的意思是說:你們秦軍深入晉國,如今在淝水邊擺下陣勢,如此按兵不動,這像是打仗的樣子嗎?如果你們要真想打仗的話,那就把陣地稍稍往後撤一點,騰出一塊地方作戰場,讓我軍渡過淝水,咱們雙方較量一番,這才算得上是有膽量。苻堅心想,如果自己不答應後撤的話,那不就是承認我們害怕晉軍了嗎?於是,他馬上召集了秦軍將領來開會,他說:“敵人要我們讓出一塊地方作戰場,我們就答應他們。等他們渡河快要上岸的時候,我們就派騎兵衝過去,保管就把他們一下消滅掉。”謝石、謝玄得到了苻堅答應後撤的回信後,迅速地整頓好了人馬,準備渡河向敵人進攻。到了約定渡河的時刻,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著秦軍向後撤。他們原本撤出一個陣地後,馬上回過頭來向上岸的晉軍發動總攻。可是苻堅沒料到秦兵多數人厭惡戰爭,還有的害怕晉軍,所以一聽到後撤的命令,什麼也不顧了,撒腿往前跑,再也不想停下腳步。謝玄趁機率領八千多騎兵。飛快地渡過了淝水,向秦軍發動了猛攻。

就在這時候,在秦軍陣中的朱序也趁機大喊起來:“秦兵打敗了!秦兵打敗了!”後面的兵士也不知道前面發生的情況,只看到前面的秦軍往後跑,於是也就轉過身跟著邊叫邊跑。苻融見狀不好,立即氣急敗壞地揮舞著劍,想要壓住陣腳,可是這兵就如同潮水般地往後湧來,哪裡還壓得住。就在這時,一群亂兵衝了過來,把苻融的戰馬給衝倒了。苻融掙扎身子想要站起來,可晉兵已經由後面趕了上來,苻融頓時被亂刀砍死。主將一死,秦兵更如同脫韁的奔馬一樣,跑得更快了。這時,觀陣的苻堅看到這種情況,情知不妙,他也顧不得許多了,騎著馬沒命地逃跑起來。誰知就在此時,空中有一支流箭飛來,正射中他的肩膀。因為保命要緊,所以苻堅也顧不得疼痛,繼續催馬狂奔,一直逃到淮北才停歇下來喘口氣。

晉軍乘勢由後追擊,秦兵只知沒命地潰逃,由於人多,相互之間擠的擠、踩的踩,如此一來,又死了許多兵士,屍體滿山遍野都是。那些逃跑的兵士,路上聽到風聲和空中的鶴鳴聲,也當作了東晉追兵的喊殺聲,嚇得不敢稍有停留。謝石、謝玄把壽陽收復了,馬上派人把這大好的訊息送往建康。

4。均衡勢力知雄守雌

經過這一場大戰,強大的前秦元氣大傷。苻堅逃到洛陽之後,收拾一下自己的那些殘兵敗將,結果竟只剩下十幾萬人。這也給了一直想背叛前秦苻堅的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以可乘之機,他們紛紛從前秦分了出來,各自建立起了新的國家——後燕和後秦。

淝水之戰過後,謝安趁著前秦崩潰之機,派謝玄收復了黃河流域大片失地。太元九年二月,荊、江二州缺任刺史,因謝玄新立大功,所以朝廷上下都認為應把這兩個重要軍職授給謝玄。可是謝安感到謝氏家族功名太盛,此戰之後,謝石進位擔任尚書令,太元九年謝安又進位太保,如果謝玄再出任西線的重鎮,如此一來,謝家真成為那種攬盡全國軍政大權之勢了,這樣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同時謝安還擔心朝中尚有一定勢力的桓氏如果一旦失去了重要官職,會怨恨謝家而起是非。所以,就把荊州授與了桓衝的侄兒桓石民,任命石民的弟弟桓石虔為豫州刺史,桓衝的孫子桓伊則為江州刺史。

謝安很是謹慎,他十分注意維持各大族之間的勢力平衡,既不使其過分削弱,也不讓其過分膨脹,即使對謝氏家族,也同樣如此。所以在謝安當政期間,當時的朝政還算比較穩定,國力發展也較迅速,南北對峙的格局,也正是在此時形成的。

謝安傳奇:儒士風流,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

儘管謝安小心處事,可他名高權重,還是難免會引起一些人的妒忌。謝安的女婿王國寶,是王坦之的兒子,此人不學無術,因此謝安對他十分討厭,只讓他擔任尚書郎。可是王國寶卻自以為出身名門,理應擔任重要官職,所以他不願擔任尚書郎,於是辭官不幹,並由此積怨於謝安。王國寶的堂妹是司馬道子的王妃,所以,王國寶就巴結司馬道子,讓他在皇帝面前離間謝安。因為司馬道子總是有意無意地說些謝安的不是,由此使得孝武帝對謝安也逐漸的不信任了,反而越來越寵信司馬道子了。

本來,自從淝水之戰以後,因為謝安的功名較之以前大盛,所以孝武帝在心裡面難免有所忌憚,再加上道子的離間,於是更對謝安疏遠起來。就在九年三月,他又升謝安為太保,這樣就進一步將他給架空了。九年九月,謝安上書皇上,請求率兵進行北伐,孝武帝於是就加授謝安為大都督,總督揚、徐、江、荊、司、豫、兗、青、冀、幽、並、梁、益、雍、涼十五州諸軍事,另加黃鉞。謝安一方面對司馬道子進行迴避,不跟他發生抗衡,同時又設法奪回軍政大權,用來維持自己家族的勢力。

太元十年,前秦的國內發生了叛亂,苻堅向東晉求援。謝安正想法要避開司馬道子,所以趁此機請求親自率兵前去救應。他率兵來到廣陵的步丘,修建城堡讓兵將居住,並命名為“新城”。謝安到了晚年可說是功成業就,名蓋天下了,但是每當他回憶起自己年輕時代隱居東山的悠閒生活,仍是充滿無限的思念。更何況此時遭到司馬道子的排斥,於是更加有隱退之意。他在新城造船鑿舟,為航海出行大作準備,一旦找到適當的時機,便想沿著長江下三吳,告老迴歸家鄉,再去過那山水悠閒的生活。可是他沒想到自己在這一年的七月就身染重病,於是他只得上書朝廷,請求回京。在臨走之際,他對北伐之事作了一番部署,命令龍驤將軍朱序在洛陽駐紮;前鋒都督謝玄駐紮在彭沛,由此形成互為掎角之勢,等到來年汛期水漲,東西兩路同時渡江北伐。他把這些事部置完畢,然後才和兒子謝琰一起回到了建康,向朝廷上書請求退去職位。就在八月廿二日,謝安在建康病逝,終年六十六歲。朝廷以隆重的儀式追悼謝安,孝武帝親自來到靈堂,同時追贈太傅,諡文靖。到了十月,追封其為廬陵郡公。謝安有兩個兒子,長子謝瑤,襲封爵位,官至琅琊王,壯年就喪亡。次子謝琰,頗有大將之才,自跟隨謝安從政以來,官至衛將軍、徐州刺史、假節,後來在孫恩之亂中被人殺害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