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滅完高句麗又要西征吐蕃,李治雄心勃勃,卻沒看到大唐已走向沒落

賀蘭敏之一直懷疑母親武順、妹妹賀蘭氏的死和姨母武則天有關,便伺機報復,並把魔爪伸向了她的後人。比如太子李弘即將迎娶過門的妃子,比如其女兒太平公主……可惜,他做得不夠謹慎,竟然敗露了。

當貼身太監範雲仙告訴武則天“賀蘭敏之勾搭太子妃”時,氣到發瘋的武則天舉起燭臺就砸向了賀蘭敏之!

這個養不熟的白眼狼,把未來的太子妃弄懷孕了不說,還慫恿她把太子妃迎進門!如此處心積慮,是不是想日後讓他的後代篡奪這萬里大唐江山?

想通了賀蘭敏之的驚天覆仇計劃,武則天又驚有駭,誓要當庭打殺他。

見事情敗露,賀蘭敏之不驚反笑,任鮮血流過額頭,指著武則天道:“姨母,幹嘛這麼生氣?外甥這手段比起您差遠了,可不像你那麼絕情!”

滅完高句麗又要西征吐蕃,李治雄心勃勃,卻沒看到大唐已走向沒落

楊夫人在一旁驚呆了,不明白女兒為何發瘋一般追打她的外孫,更不明白賀蘭敏之為何說那種莫名其妙的話。不過,護犢心切的她拄著柺杖就攔在了武則天的

身前

武則天下不了手,氣得流淚,寥寥幾句就把賀蘭敏之做的醜事說了出來。

武則天本以為母親聽了,必然會體諒她的行為,不料,楊夫人卻奇怪地看著她,道:“到底是

別人家的

女子重要,還是你外甥重要?”

楊夫人為何這麼說呢?

原來,自武家人被武則天用手段斬殺的斬殺、流放的流放,武士彠一脈已經沒了嫡出的後人。可是,武士彠的國公之位總要有人繼承,堂堂皇后以後總要有孃家可回,於是,武則天一尋思就勸賀蘭敏之改姓“武”,繼承了武士彠一脈的香火。

等於說,如今的武敏之(賀蘭敏之)就是她唯一的嫡出孃家人。

依照武則天的心思,武敏之既然已經把其母親和妹妹的死算在自己頭上,不如就此解決後患,把他殺了,一了百了。可母親楊夫人的話又讓她猶豫了!

如果現在就殺了武敏之,後果會很嚴重!

首先,她無法向已逝的父親武士彠交代。

武則天為何能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成長為今日腹黑手辣的皇后?還不是,她一直把父親武士彠的“抬高武家門楣”的遺願當作自己的夙願,否則,她怎會網羅李義府這種小人?又怎會因此在垂簾聽政後失勢?

其次,她無法向朝中大臣交代!

前宰相李義府被貶,許敬宗垂垂老矣,楊弘禮又倒向李治……李治借“東征高句麗”之名重掌大權,把她的心腹剪除得一乾二淨。為了不重蹈前轍,武則天便扶植起武敏之,晉升為三品散騎侍,和大唐的宰相同起同坐!

若她在後宮擅自把三品大臣殺了,其他大臣知道了,難免兔死狐悲,向她報復!

再次,如今的武敏之是她在朝內唯一的勢力,若是就此庭殺,其手下的勢力如何收服?

更何況,母親楊夫人已經90高壽,武敏之是她唯一可以依靠的人,若是武則天狠下辣手,這個“不孝”的罪名只怕要跟隨一輩子!

滅完高句麗又要西征吐蕃,李治雄心勃勃,卻沒看到大唐已走向沒落

漸漸冷靜的武則天已經做到拿得起放得下,訓斥了賀蘭(武)敏之幾句,揮手讓範雲仙給他包紮傷口去了。

當務之急,是讓母親楊夫人去楊府退親,再幫太子李弘物色新的太子妃;其次,是照顧母親的感受,從賀蘭敏之那裡接手自己扶持的勢力;最後,才是如何剷除這個已經向自己吹響報仇號角的外甥!

對於不服從自己的,經過幾十年的宮鬥,武則天早已養成狠厲的風格:但有忤逆,或貶或殺,絕不容情!否則,養虎成患。

事實上,哪怕武則天稱帝之後,也始終秉持著這種鮮明的、打擊政敵的風格。比如,她任用酷吏排除異己、打擊世家子弟;比如,她對曾經不忠於自己的範雲仙,也是說放棄就放棄;又比如,她還曾任由酷吏拘拿忠心輔佐她的名相狄仁傑。

只要那些後來忠心她的人對她曾經忤逆、不忠,或者道聽途說這些功臣有不軌之心,武則天就能做到果斷放棄,絕不拖泥帶水。

在和王皇后、蕭淑妃的長年鬥爭中,她深知“打蛇不死”的嚴重後果!

賀蘭敏之從武則天冰冷的眼神中,洞悉了她的想法。自從母親和妹妹死後,他早已不想苟活於人世了,充斥內心的除了報仇,還是報仇!既然武則天現在不敢殺他,那就讓她繼續嚐嚐被瘋狂報復的滋味吧......

這一次,他將把“魔爪”伸向年幼的太平公主……

不過,賀蘭敏之和武則天都選擇性地忽略了楊夫人。

當楊夫人聽說賀蘭敏之做的“好事”後,固然心中疼惜他,但也知道這對女兒武則天的打擊是巨大的,心中暗暗為她擔憂。可是,當賀蘭敏之被她逼問之下說出報復的真相時,楊夫人徹底懵了!

本以為只是外孫賀蘭敏之的年輕胡鬧,沒想到這裡竟然還牽扯到大女兒武順和外孫女的命案,而且,這個兇手就是自己的二女兒……可想而知,這對一個90多歲、一直向善禮佛的老人來說,是多麼沉重的打擊!

不久,楊夫人便病重不起!

滅完高句麗又要西征吐蕃,李治雄心勃勃,卻沒看到大唐已走向沒落

武則天在這邊為太子李弘的病情、新太子妃的人選和母親楊夫人的重病煩惱,那邊李治卻渾然不知。

他正在向大臣徵集意見,打算西征吐蕃!

大臣們都被李治的想法震驚了:陛下想要做什麼?難道是想超越秦皇漢武,做千古一帝?

其實不然,這是出自李治的慈父情結!

當年,李治被立為太子不久,李世民不惜一切要東征高句麗,就是為了給生性軟弱的李治打下一個沒有外患的帝國。李治掌權後,也一直以父皇李世民為榜樣,東征西討,幾乎年年不停,就是出於追趕並超越的“自證”情結。

他一直想向世人證明,自己並非是溫室裡的花朵,也能達到和李世民同樣的高度。所以,這種“慈父”情結也種在他的心裡。

太子李弘得了“癆病”,若是精心調養,再活十幾年也不是問題。可是,他自己也一直被家族遺傳的“風疾”所困擾,不知何時就會駕崩。因此,李治想在自己有生之年給兒子打造一個沒有外患的強大帝國,咄咄逼人的吐蕃,就成了他最後的征伐目標!

眾臣都反對西征,原因是東征高句麗2年多,國力耗費甚巨、名將青黃不接、老卒逐漸病故......更重要的是,大唐虎賁的戰力值在嚴重下滑!

連年征戰,大唐已經沒落,不堪重負,李治卻執意獨行。

群臣見皇帝如此執拗,心有憂慮,便請武則天出面說服李治。

可武則天如今也是一個腦袋幾個大包,又怎麼會幫他們說話呢?何況,這幫人早已不是自己的心腹,她更犯不上為了不關己的事得罪李治了。

不過,武則天還是旁敲斜擊知道了李治的心思:原來丈夫是為了兒子呀!

弄明白原委,武則天更不願意勸說李治放棄西征了。本來她就覺得對不起兒子,如今丈夫要幫兒子提前打下吐蕃、以絕後患,她這個做母親的應該支援才對。

所以,武則天也拒絕了群臣的建議。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哪怕是做了皇帝,也會為自己的後代著想!

滅完高句麗又要西征吐蕃,李治雄心勃勃,卻沒看到大唐已走向沒落

無奈,群臣只好聯袂去請太尉李勣出山,希望他能說服李治。

自從東征高句麗結束之後,李勣便很少上朝了。歷時2年的高強度異國作戰,對一個70多歲的老人來說,絕對不堪重負。李治也理解他的辛勞,特旨準他不用上朝,還命宦官每隔一段時間代自己去看望李勣。

就這樣,太尉府閉門謝客了半年之久,眾人只知李勣在養身體,卻不知他的狀況。

就在大家紛紛猜測之時,卻等來了一個任誰都不願接受的訊息:大唐的擎天之柱——李勣,病危了!

連載【武則天大帝】15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