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在桃園結義之後,無論誰投靠劉備,功勞再大,也只能排在第四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劉備,20多年的人生中,我對三國各路人物的態度都不一樣。很小的時候喜歡劉備,大一點我喜歡曹操。現在,我喜歡劉備。因為劉備某種意義上,代表著普通人的勝利。想想曹操、袁紹,都是正兒八經的官n代。

在桃園結義之後,無論誰投靠劉備,功勞再大,也只能排在第四

家族龐大,一呼百應。這倆人從小,就在軍區大院裡一起長大,可謂是掌握雄厚資源。他們年紀輕輕就在中央為官,搞出了事還有老爹兜著。說實話,這倆人無論我怎麼想,都感覺可以和現任和某寶的關係對應上。孫權何德何能啊,200年就繼封吳侯,那時候曹老闆和袁紹的事還都沒解決清楚呢。

在桃園結義之後,無論誰投靠劉備,功勞再大,也只能排在第四

還不是在啃他父兄的基業。江東士族眾多人才濟濟,兵精糧足,傳到孫權這簡直跟白撿的一樣。再來說說諸葛亮沒入夥時,劉備被人打的到處亂竄,關羽張飛一等一的虎將被搞的完全發揮不出來。

究其原因,首先是劉備集團的“桃園結義”結構令人生畏。在桃園結義的結構下,無論誰投靠劉備,功勞再大,也只能排在第四,在日常的政務中,關羽和張飛是凌駕在一切規則之上的特殊人物。

在桃園結義之後,無論誰投靠劉備,功勞再大,也只能排在第四

從後來的實踐看,“三結義”始終沒有實現擴容。劉備聰明一些的話,應該將三結義擴容為四結義、五結義,甚至十結義,二十結義。呂布在危難之際趕到徐州投靠劉備,呂布不經意間地稱呼了一聲“賢弟”,就讓張飛勃然大怒,罵道:“我哥哥是金枝玉葉,你是和等人,敢稱我哥哥為賢弟!”

顯然張飛肚量狹窄。呂布比劉備大五歲,稱劉備為賢弟沒什麼不妥。“三結義”集團超越了江湖上稱兄道弟的規矩,今後還將超越其它的江湖規矩。一個不遵守江湖規矩的集團,不太可能充分地招攬到人才。

在桃園結義之後,無論誰投靠劉備,功勞再大,也只能排在第四

張飛的小氣還表現為不允許屬下與他保持一定的合理的差異性。張飛是一個酒徒,不僅自己愛“滿飲”,還強制性規定屬下必須跟著他“滿飲”。曹豹“從天戒,不飲酒”,張飛醉後竟然喝令將曹豹重責一百。至於張飛搶奪呂布的馬匹,更是屬桃園系的這些行為,間接地迫使大量的江湖名士投靠曹操及孫策。當時,曹操在招兵買馬,孫策也在招兵買馬。

張飛情商爛,關羽呢?和張飛半斤八兩。《三國演義》第十三回,記下了關羽在呂布來到劉備那裡後的表現:“關、張二公各有怒色”。顯然桃園系的唯我獨尊和排外性,是顯而易見的,破壞了江湖規矩的行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