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諸葛亮一生最失敗的兩個決定,放走了該殺之人,卻殺了該放之人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縱觀歷史上各個朝代的人物,有的人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有的人碌碌無為,不管怎樣,他們的一生總是伴隨著各種不完美的境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被人們稱為“智慧的化身”,

他料事如神,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以成三國鼎立之勢。就是這樣的人物,一生也做出了兩個失敗的決定。

諸葛亮一生最失敗的兩個決定,放走了該殺之人,卻殺了該放之人

在成功的道路上,可能與成功無緣,但錯誤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最多對自己的影響最大,如果你是一個核心人物或者是一個英雄,如果你犯了一個錯誤,這可能就會造成一個國家的損失。諸葛亮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足智多謀,早就將天下三分之勢瞭然於胸。如果不是被劉備“三顧茅廬”的真誠所感動,也不會去做劉備的軍師。

像諸葛亮這樣的天才,也會做出兩個不該做的決定,有一個錯誤是他不得已而為之,殺了不應該殺的人;另外一個錯誤是因為他憑個人決斷,放走了該殺之人。

諸葛亮一生最失敗的兩個決定,放走了該殺之人,卻殺了該放之人

第一個不該殺人的人是馬謖。諸葛亮當時辛辛苦苦地策劃北伐,將士們都知道這次北伐的重要性,蜀軍基本上是嚴陣以待。但是,在守衛街亭問題上,當時擔任丞相的諸葛亮和馬謖卻因意見不合有了衝突。馬謖雖然表面上聽從諸葛亮下的命令,但當他和軍隊到達街亭時,他決心採用自己的策略。結果,街亭被敵人佔領了。

諸葛亮一生最失敗的兩個決定,放走了該殺之人,卻殺了該放之人

馬謖失敗後,回到軍營向諸葛亮負荊請罪。馬謖本來可以逃過一劫,受到軍事懲罰就可以了,但馬謖去街亭的時候,給諸葛亮立下了一道軍令狀。

最後,雖然諸葛亮重視馬謖的才能,卻不得不按照馬謖的軍令狀將其斬首示眾,以維護軍紀的嚴明。

諸葛亮一生最失敗的兩個決定,放走了該殺之人,卻殺了該放之人

但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很不願意殺馬謖。畢竟,馬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得到了諸葛亮的肯定,只好按軍令狀處置馬謖,所以歷史上出現了這樣一幕,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其實,想到這也是相當悲哀的,如果馬謖沒有被殺,繼續在戰爭中發揮他的作用,也許歷史就會改變。

諸葛亮一生最失敗的兩個決定,放走了該殺之人,卻殺了該放之人

諸葛亮犯的另一個錯誤是釋放了應該被殺的人,這個人就是楊儀。可能有很多人對這個歷史人物不是很清楚,小編認為楊儀實在是一個小人,就連孫權都明確地指出,楊儀在蜀軍中是個名副其實的小人,可見楊儀真是臭名昭著了。

楊儀之所以被認為是小人,主要是體現在對權力的貪婪上

。諸葛亮死後不久,楊儀以為自己在戰爭中取得了些許成功,就能接任諸葛亮丞相一職,但他沒想到的是,回來後雖然升職了,但這是一個虛職,沒有多大的權力和地位。當時,蔣琬取代了諸葛亮的職位,讓心中傲慢的楊儀看不慣了。

諸葛亮一生最失敗的兩個決定,放走了該殺之人,卻殺了該放之人

有一日,楊儀氣急敗壞地說,如果他早知道這樣的結果,就會在諸葛亮死前去投靠曹操了,豈容你們這些無能之輩對我指指點點。這讓當時的費禕將軍聽後直接暈倒,沒想到蜀軍還有這樣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當場就想殺了他。其實,諸葛亮還沒有死前就對楊儀這個人保持警惕,只是沒有時間對他做什麼就駕鶴西去了,楊儀成功躲過一劫。

諸葛亮一生最失敗的兩個決定,放走了該殺之人,卻殺了該放之人

事實上,當時有兩個人被罵孫權罵為“小人”,一個是楊儀,另一個是魏延。

魏延並沒有楊儀的運氣那麼好,諸葛亮死前就下了一道命令,讓軍營裡的人覺得魏延有問題。諸葛亮病逝,兩人失去了屏障,楊儀和魏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由於楊儀的挑撥離間,在兩軍開戰時,大家都以為魏延要叛逆,最終被別人殺了。蜀軍將領都認為殺掉了一個謀反的小人,可以說魏延死得很可惜。但是諸葛亮一直不太喜歡魏延,也就是說,有偏見,這就導致了其他人對魏延也有偏見,所以出現了悲慘的下場。

這就是諸葛亮犯的兩個錯誤,如果沒有這兩個錯誤的情況下,三國的歷史會不會改寫呢?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有不同意見的小夥伴可以留言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