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寫在前面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三年前的那部低成本、零大牌的票房黑馬,《驢得水》。

豆瓣超過55萬人評價,至今仍保持8。3的高分。

它像是一瓶強力的清洗劑,讓大家看見了國產喜劇還可以這麼生猛,不單單是段子的堆砌,爆笑過後還能細嚼到裡面的諷刺和隱喻。

也因為這份寶貴的諷刺,當年的《驢得水》從毫無熱度,單靠自來水,硬生生完成了逆襲,拿下了1。72億票房。

現在,它和他們,又來了。

《半個喜劇》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一切都和《驢得水》很像。

原版人馬打磨的新片,一磨就是三年,磨出了同樣年末的一個驚喜。

豆瓣開畫7。6分,同期口碑第一,今年華語喜劇前三,連一開始的票房都一樣,始終不溫不火。

好片又是沒人看。

所以不管它最後能不能復刻《驢得水》的奇蹟,今晚,我都想為它在這裡吆喝幾句。

它確實值得。

作為一部喜劇電影,《半個喜劇》首先完成了最基本的任務。

它非常好笑。

這種好笑,並不是像目前市面上很多喜劇片那樣,對著你的胳肢窩撓癢癢,或者用特殊人群製造醜態的方式來取樂。

整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極端化的,極端化會帶來笑點。

當然也會讓角色有些狗血,但是編劇用了另一巧妙的方法給消除了,這個我們後面再聊。

主角孫同是個北漂。

復讀三年考到北京,畢業後借住在大學同學鄭多多家。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而這個鄭多多是個混不吝的渣男。

婚期在即依然我行我素,晚上約炮早上約會,未婚妻高璐是孫同曾經的暗戀物件。

女主莫默是鄭多多婚前風流計劃中的一個,卻陰差陽錯與孫同開始了一段感情。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故事的喜劇感就是透過這些極端化的人物,來去製造巧合衝突和角色錯位。

開片的第一分鐘即是一個小高潮,

在這十分鐘裡,五位重要角色以自己的方式一一出場。

莫默如約來到多多家,後者全然忘記了此刻身邊還躺著一位炮友,慌亂之中多多謊稱自己住孫同的房間,並將兩人的性格描述完全對調。

一場由於角色錯位引發的烏龍就此展開。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最後的結果是,莫默誤會了孫同,孫同母親誤會了莫默,多多騙了莫默。

同樣的角色錯位,也發生在第二天。

莫默和多多sc後,未婚妻高璐突然出現,夾在中間的老好人孫同為了瞞住高璐,單方面和莫默扮演起了情侶。

導演對節奏的把握和舞臺式的場面排程,在這兩段裡展現的淋漓盡致。

所有情節都發生在一個封閉空間內,利用房間隔斷造成的誤差製造笑點。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另一處小高潮是一場相親戲。

莫默聽了媽媽的話去相親,對方是個風趣幽默的中年男子,打著快板段子張口就來。

這個場景的好笑在於它很荒唐,於常遠客串的相親男面對這場相親,非常認真的在進行才藝表演。

他努力扮演風趣,扮演一個當下社會“相親規則”裡最容易討人喜歡的角色。

可是當誤會產生,面具被瞬間卸下時,人性中惡劣的一面也就無處躲藏了。

上一秒給你講笑話的男人,下一秒可能就會罵你傻逼。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半個喜劇》另一個高質量的點,體現在編劇對角色的塑造和演員的出色表演。

相比有年代背景的《驢得水》,導演劉露和周申對現代戲中的角色掌控,似乎更加得心應手。

而演員方面,導演在映後也提到過,《半個喜劇》的人物設定很大程度是根據演員本身的性格為基礎,再進行後期戲劇化加工的。

比如,莫默就很“任素汐”。

她身上那股較真兒、不妥協的勁兒也是任素汐有的。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在發現自己被多多欺騙後,莫默的第一反應是衝進廚房拿刀,她是一個極為衝動、愛憎分明的人。

但不止是臉譜化這種單面性格,也用很多鏡頭語言去讓觀眾感受到她的多面。

最微妙的一場戲,是莫默和孫同在眼鏡店的一段正反打鏡頭。

彼此的身體在鏡面中交換,沒有曖昧的臺詞,沒有曖昧的舉動。

但你就能從這兩副錯位的身體中,看到他們之間曖昧的氛圍,莫默開始逐漸向孫同靠近。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不過全片最讓我驚喜的,還是孫同母親這個角色。

電影開始之前誰也沒想到一位二人轉演員,可以將角色表演的如此極致,臺詞清楚,爆發力強。

這個人物在烏龍中出場,莫默以為她是多多母親,在她面前瘋狂吐槽孫同。

老太太面不改色心不跳,笑呵呵的跟莫默打哈哈,兒子回來後拎著行李箱拉著兒子轉身就走,臨走前的場面話說的滴水不漏,絲毫沒有生氣的樣子。

短短兩分鐘,幾句臺詞,一個強勢、幹練、社會經驗豐富的東北女性的形象,就樹立得鮮明無比了。

也是從這裡開始,為後期母親對孫同的控制埋下了伏筆。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再回過頭聊聊我們開頭提到的他們極端化人物設定後,消解狗血感的方法。

很簡單,就是強化每個人物的象徵意義。

怎麼強化?

先製造死結。

莫默得知被騙後,坐在沙發上咬著牙說:“孫同你就是鄭多多的一條狗”。

狗是什麼?

狗與主人是飼養與被飼養的關係。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鄭多多高興了,可以給孫同工作戶口。

不高興了,可以連一件外套也不願意借。

這種不對等的關係,意味著孫同必須要向討好主人一樣討好多多,直到把自己逼得沒有退路。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另一處明顯的死結,在孫同和母親之間。

從片中關於母親的很多細節中,我們很容易看出孫同的成長環境。

能支援一個城鎮男孩復讀三年,直到考上北京為止的單親母親,絕對不簡單。

這段母子關緊密又割裂,當母親獨自賣掉老家房子時,孫同無話可說,當母親在多多婚禮上連珠炮一樣逼他做選擇的時候,孫同也無話可說。

他不會反駁母親,他習慣了。

死結意味著抉擇,一系列狗血故事發生後,擺在孫同面前的,是選擇好友還是愛人,是選擇前途還是底線。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北漂辛苦,沒錢難捱,但是就像莫默說的:“你要餓死了嗎?你要凍死了嗎?”

都沒有。

我們只是不斷在為滿足慾望找藉口,這有點像前段時間的“王姨梗”,因為想生活得“輕鬆”一點,年輕人都在放棄一些東西作為代價。

在這種抉擇裡,相信觀眾都能看出來,兩種抉擇對應的是兩個人物。

兩個人物背後是不同階級、不同價值的符號。

多多代表社會資本,莫默代表理想主義,孫同代表的是夾在中間“什麼也不是”的大多數人。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孫同以為自己是在愛情和事業之間做選擇,其實他是在慾望中做取捨。

這個“輕鬆”或許是物質上的,或許是精神上的。

放棄的東西也一樣。

這就是電影最狠辣的諷刺性。

換句話說,是這部電影從型別上就凸顯寶貴的地方。

我們都喜歡談論喜劇的核心是悲劇,但卻容易忽略一個喜劇故事,最後導致悲劇的那個過程。

創作者把這個過程展現在觀眾面前,並非只是讓觀眾看那一個悲劇結果,而是為了諷刺這個過程中,那些他們認為不好的人事物現象。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所以,一部合格的喜劇作品,一定是脫離不了諷刺性的。

但在我們這裡,諷刺喜劇一直因為很多原因,不得不讓位於滑稽喜劇。

繼甯浩瘋狂系列、《驢得水》之後,你幾乎很難在銀幕上挑出一部真正意義上,能夠長久咀嚼的大陸諷刺喜劇。

我們也很難見到《大佛普拉斯》這樣的作品在我們這邊出現。

《半個喜劇》算是很好的一次嘗試。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我相信莫默在酒吧和老闆聊天那段紮了很多人的心,我們都聽得懂她在說什麼,她在堅持什麼,她要頭撞南牆去是想證明什麼。

我們都知道,但我們做不到。

我們還是會對惡臭領導點頭哈腰,對一切得過且過,然後,轉過頭像酒吧老闆一樣講些成熟大道理。

同時,還要在心裡對莫默這種人judge一番:你北京人你牛逼,你都中產了你怕啥。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故事發展到三分之二,就能猜到結局。

其實,我對導演最後為孫同創造的人物弧光並不完全認同,他在醫院大廳怒吼著對莫默說的那句:

“你生天上了,我生水坑裡了,你下來看看就知道坑裡啥樣了。”

那一定是真心話,而且是憋了30年都沒機會吼出的真心話。

談戀愛不分階級,但階級一定決定了他們不會用同一套價值觀看待問題。

今天可以因為做人的底線發生分歧,明天也可以因為其它的東西,這不是一場婚禮、一場鬥毆就可以打消的。

這點就是電影結束後,飄出餘味,卻依舊諷刺的地方。

我等這部喜劇逆襲!

寫在最後

當然,我不想把這部片子寫的多麼苦大仇深,好像年輕人必須反思一切,永遠向著理想前進。

用不著。

做人的底線是自己劃的,在你的價值體系裡,做出你的選擇,並接受其帶來的結果,就足夠了。

所以,即使拋開上面的長篇大論,這部電影依舊擁有紮實的劇本,優秀的表演,以及爆笑的效果。

而且,光憑這是一部年輕的電影,年輕人拍,年輕人演,給年輕人看。

我就希望此刻看到這篇文的你,能進影院,看看我們自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