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我們熟知的三顧茅廬,是招賢還是應聘

三顧茅廬是是三國時期的一段佳話。被傳誦至今,但也有人對三顧茅廬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有人認為,諸葛亮是自己去拜見劉備的。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況且,把它稱為應聘。那麼三顧茅廬則算是劉備招賢納士。

我們熟知的三顧茅廬,是招賢還是應聘

據考證,《三國志》之外的其他歷史資料,並沒有提到過

三顧茅廬

的記載。縱觀整個三國時期的史料,以及相關的歷史人物當中,沒有任何人提到過劉備三顧於諸葛亮。這個在後世被稱為禮賢下士的典範事蹟,在三國時期竟然無人提起,因此,才有了更多的人對此表示懷疑。

根據《魏略》和《九州春秋》的相關記載,我們知道,劉備和諸葛亮在三顧茅廬之前就已經認識。甚至於諸葛亮還給劉備提過很多的建議,但是這個時候的諸葛亮並沒有引起劉備的重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諸葛亮還比較年輕。諸葛亮師出無名劉備對他也不瞭解,所以並沒有把他放在眼裡。

我們熟知的三顧茅廬,是招賢還是應聘

因此如何從根本不把對方放在眼裡,轉變到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出山。很難想象之間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改變,相關的史料沒有記載。缺少了中間這個態度轉變等我過程看上去好像有些矛盾。與三國時期郭嘉初見曹操時的情況相比較。顯得三顧茅廬的故事更加不可靠。

郭嘉與曹操初次見面一番天下大勢的分析之後。只聽見曹操感慨說:“能使我安天下者,必此人。”甚至有人懷疑《出師表》也是杜撰的,所以三顧茅廬就更加不可信了。

我們熟知的三顧茅廬,是招賢還是應聘

諸葛亮和劉備剛認識的時候。接觸較少,互相不瞭解,劉備並沒有把諸葛亮看得很重,甚至不放在眼裡。當時的劉備在恢復漢室的偉大目標過程中面臨很多的問題。而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裡有很多的計謀面對困惑不已的劉備給出一兩個計謀,並不能算是諸葛亮想要在劉備的下面做官謀職。

我們熟知的三顧茅廬,是招賢還是應聘

倒是與劉備一來二去的相處過程中,劉備逐漸看到了諸葛亮出類拔萃另外的一面。這是人與人相處相互瞭解的一個過程。因此萌生了想要諸葛亮來輔佐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諸葛亮卻退縮了。這個退縮是有理由的,與諸葛亮的家庭和人生經歷有關係。諸葛亮從小多災多難,七八歲的時候父母親早死,跟著自己的叔父顛沛流離,看盡人間戰亂帶來的家破人亡、生死無常,一直到成年以後才得以穩定下來。叔父死後帶著弟弟一起定居在襄陽城邊上。

我們熟知的三顧茅廬,是招賢還是應聘

這樣的人生經歷導致諸葛亮在面對劉被邀請的時候。顧慮太多完全是情理之中。一方面考慮劉備是不是真心的賞識自己的才華,另外一方面,最終答應劉備出山,實在是盛情難卻。雖然相關的史料記載非常少,但是這並不是否定一個現象真實性的依據。相反,有史料記載也不一定完全都是真實的,所以根據人物的童年經歷、他的家庭、他受過的教育等等,綜合的來考量,我覺得會更加的客觀,更加的接近於事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