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陳橋兵變,到底是兵的譁變,還是將的計謀?

現如今網路發達,很多的網路用詞充徹著人們的腦海,那麼大家又知道其中的黃袍加身具體說的又是什麼事件嗎?有不少人都會知道這是在說當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取代了後周,自己黃袍加身的這麼個過程,因為趙匡胤是武將,因此稱為兵變。倘若看過宋史的人就會知道,趙匡胤這事做的實在是完美,沒有流血,沒有陰謀,就是在找自己的老闆時一不小心讓別人把黃袍穿在自己身上,就當了這個皇帝,是眾望所歸啊。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宋史上書寫的真的就是史實嗎?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陳橋兵變的前因後果。

陳橋兵變,到底是兵的譁變,還是將的計謀?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譁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這是歷史記載的,但是在當時後周皇位繼承人只有七歲,其母付太后也沒有主見,於是大權在手的丞相範質思前想後只有趙匡胤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委任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升任殿前都點檢統帥全國兵馬。這趙匡胤何許人也?趙匡胤在周世宗時候是中央禁軍的總司令,很受周世宗看重。

陳橋兵變,到底是兵的譁變,還是將的計謀?

五代十國,稍微學過歷史的都知道,這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代之一,只要你手裡有兵你就是強者,權勢很大,小編收集的資料瞭解到趙匡胤會做人,和禁軍各個頭領關係處的特別好。很多人和他拜了把子成了兄弟,號稱“義社十兄弟”。但是當時的後周發展的勢頭以及政策都很不錯,而且趙匡胤是一個武將,衝鋒陷陣可以,你說聯絡人脈,搞政治活動不是他的專長。雖然他自己沒能力,但是身邊卻有這樣一個能人,正好彌補了他這個缺點,這個人誰呢?就是趙普。趙普是趙匡胤的首席智囊團,在當時的那個年代,讀書人的地位特別的低下,是趙匡胤卻非常尊重趙普,不得不說趙匡胤還是挺聰明的,對趙普可以說是言聽計從。這趙普還是個有野心的人,周世宗駕崩之後,他一看機會來了,就私下為趙匡胤串聯人脈,堅定不移的支援趙匡胤上位。

陳橋兵變,到底是兵的譁變,還是將的計謀?

公元960年春,北漢聯合遼國攻打後周,這正是給了趙普藉口,於是得到了全國兵馬總司令的趙匡胤幹了三件事:一,利用自己的權利,讓自己手下的人接管了京城的防務權,整個京城落入自己手中。二,以攻打遼國為名,派了一支心腹部隊監視當時除了“趙氏集團”之外最大的地方軍閥勢力:河北藩鎮,防止河北派兵過來攪和接下來的計劃。三,自己領著部隊跑到陳橋這個地方,在那裡上演了一場黃袍加身的戲碼。相對於其他朝代的勾心鬥角,血雨腥風,這個兵變可以說是非常的簡單,就是大軍譁變,士兵們擁到了趙匡胤的寢帳門口,大聲的喊吾等願意擁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強行把黃袍套在趙匡胤的身上,這種事情自古就沒有,而且趙匡胤回京之後,還假惺惺的找到小皇帝和太后說,不是自己要反,實在是民心所向,小皇帝和太后又能有什麼辦法,手中無兵無權,孤兒寡母的只能答應趙匡胤的要求。

陳橋兵變,到底是兵的譁變,還是將的計謀?

到最後還算趙匡胤仁慈,下了優待後周皇室的諾言,並且還說話算話了。這時後周宰相範質等人才知道不辨軍情真假,就倉促遣將是上了大當,但已無可奈何,只得率百官聽命,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佈柴宗訓位。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陳橋兵變,到底是兵的譁變,還是將的計謀?

在北宋取代後周的過程中,因趙匡胤注意嚴肅軍紀,一回開封就下令軍隊各歸兵營,開封城中沒有發生以往五代改朝換代時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因而得到原後周大小官吏的支援。可以說五代十國時期的諸藩鎮擁兵自重,“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的時代終結了。小編不由的唏噓,陳橋兵變真的只是一場戲,對於執政者來說,很多時候都會需要這一場演的戲。好了小編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希望那個大家多多支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