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給生命一些留白,不必將好事佔盡

給生命一些留白,不必將好事佔盡

文丨炭

給生命一些留白,不必將好事佔盡

留白,是藝術世界中一種巧妙手法,是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無論是精妙絕倫的繪畫,還是動人心魄的文學,都講究留白之美。對於人生而言,同樣亦然。留白是一種人生智慧,一種生命禪意,一種無上境界的傳達。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啟迪多元思維

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佈局智慧。

宋朝郭熙雲:“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流則遠矣。”

那些曠古畫作,很多都是白宣之上寥寥數筆丹青,除外便是大片留白。一幅畫如果過滿過實,在構圖上就失去了飄逸感,略顯沉悶。而有了留白,便呈現無盡張力,給予遐想空間。

南宋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整個畫面裡只出現了一舟、一漁翁,以及簡單勾勒幾筆的江水,但整體卻烘托出一片蕭條寂靜的氛圍,呈現出一重江天遼闊、地老天荒的美感。也正因這種“韻外之致”“境外之情”的意境,讓這幅畫作成為流傳經典。

給生命一些留白,不必將好事佔盡

不僅國畫,文學領域也講究留白,於無聲處聞驚雷,以微小處見偉大。在文學作品描述上,筆止而意未盡,留出些許想象空間,會贏得大意境。正如司空圖《詩品》所言“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真正的文學藝術最忌圓滿。

《紅樓夢》中在黛玉香消玉殞之時,只吐半句:“寶玉,你好……”便戛然而止,留予後世之人嗟嘆,這正是留白藝術的魅力。

留白,又何嘗不是人生藝術?

常言道:飯太飽了傷身,話太滿了傷人,事太滿了傷心。

藝術作品留白,可得磅礴之氣;心靈留白,使人達觀聰穎。人生篇章中應當有濃墨重彩的部分,也應有所留白,既有一步步的堅定,也要有些許回味與遐想。

正心正舉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

林語堂曾講:“看到秋天的雲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

寥寥數語彰顯深意。留白人生是暗香疏影勾勒的一份清朗,是欲說還休描繪的一點靈犀。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無法輕易停下步伐,拼搏固然無錯,但節奏掌握不好,往往得不償失。不讓自己太滿、過溢,其實才能走得更遠。

慧開禪師所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給心靈留白,做到心無旁騖,便能於得失之間寵辱不驚,這實在是智慧人生的最高境界。

給生命一些留白,不必將好事佔盡

正心正舉

滿則溢,盈則虧,這一自然法則無人能超越。那些完美主義者,不允許人生中出現任何遺憾,事必躬親,從而讓自己揹負過多壓力,往往身心沉重,適得其反。

諸葛亮輔佐劉備二十多年,獻智獻計,鞠躬盡瘁。在劉備去世後更是如此,將政權軍權集一身,日理萬機。但儘管有面面俱到之心,卻無分身乏術之力,六出祁山伐魏均以失敗告終,最終蜀國分崩離析。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只能抱憾離開人世。

給生命一些留白,不必將好事佔盡,要權衡利弊得失輕重,將最大精力與才華安置在最恰當之地,如此一來,人生便不再糾結。有些人內心篤定,安然自處,並非他們足夠完美,而是他們能夠把控“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界限。

留白,允許人生有遺憾

反觀之,缺憾的人生也不乏詩意。陶淵明隱居田園,才有“悠然見南山”的回味悠長;王維官場失意,才有“夜靜春山空”的心靈至境。人生應該戒掉“我執”,

有取有舍,有進有退,通達與堅守一併而行,這才是一種成熟的生活態度。

留下一段空白去供涵詠回味,從容進退,更能滋生出無窮無盡的餘味,從而天開地闊,自在清明。

我們當下生活的社會,正如馬爾庫塞所言是一個“單向度的社會”,大家身陷物慾世界,為了功名利祿而左衝右突。每天疲於奔命,神經已過於緊繃。我們需要給人生留白,給予喘息的機會,才能避免讓慾望的洪流將我們湮滅。

莊子極力反對“物於物”,即為外物所役使。並認為,我們應當遨遊於至虛之間,摒棄物質利益對於人心的束縛,“物物而不物於物”,把外物僅僅看作是物,而不被它所役使。莊子也用自身演繹了他的理想,自己一生居於窮陋之處,不為富貴所動,“曳尾塗中”自在逍遙。

蘇軾一首《滿庭芳》中曾說道,“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名利得失之事各有因緣,得者未必強,失者未必弱。不妨讓欲不逾矩,鬆綁心靈,享受內在的寧靜。慾望總是無盡的,人生卻是有限度的。

留白,抵禦慾望的洪流

給生命一些留白,不必將好事佔盡

為自己的人生留出空白,從喧譁世界中掙脫出來,不為形役,不為物累,不為情囿,留出生命的本色,留出自我的本性,感受那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超乎塵世卻又入乎其內”的暢意。

哲學大家叔本華說過,“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曾有言:“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面對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獨處時,人面向的是整體與萬物之源。”

不善交際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缺失。獨並非是社交能力的缺失,而是一種極高的人生享受,是一種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當穿梭於人海,內心難免浮躁勞累,適時為自己留一段空白,內心沉澱,摒除雜念與干擾,隨心所欲,感受那份自在與輕鬆,讓真實的想法於大腦中顯現,才能體味出人生絕美的滋味。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詩人濟慈說:“獨自一人看花綻放,聆聽著花開的聲音,獨享心底的那份淡淡的孤寂,靈魂被洗滌。孤獨的人沉醉了,沉醉在靜謐的絕美意境裡,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當我們將心靈安置於孤獨之中,才能在靜默狀態下整合自我,在審視中領悟生活本真,為思想的成熟發酵而鋪墊。給自己留一片“空白”,會為生命醞釀出更醇厚的味道。

《小窗幽記》有云:“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凡物,留不盡之意則用裕;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言,留不盡之意則致遠;凡興,留不盡之意則趣多;凡才,留不盡之意則神滿。”

留白,體會靜處的快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