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古代的舉人如果沒有考中進士,想進入仕途的話,能做什麼官?

文·段宏剛

“科舉考試”

是在隋文帝手裡開創,真正發展起來則是在武則天時期。公元690年春季,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千名書生,被武則天安排在唐朝東都洛陽城的“紫微宮洛城殿”裡,並親自監考,由此讓科舉考試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選拔人才制度,為歷代朝廷輸送了許多優秀人才。

從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開創,到清光緒帝三十一年(1905年)結束,科舉考試製度在中國延續14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沿用時間最長的人才選拔制度。

實際上,科舉考試的流程相當複雜,先後要參加

院試(也稱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四個過程。

古代的舉人如果沒有考中進士,想進入仕途的話,能做什麼官?

院試每年舉行一屆,又細分為縣試和府試兩個階段,春季和秋季各考一次,縣試屬於院試的預備考試,由知縣主持,府試屬於第二場正式考試,由知府主持。

凡是一個地區的讀書人,不分年齡大小,每個人都可以參加院試,考試合格者在身份上就是秀才,如果不想繼續考試,可以回鄉做私塾先生,但沒有進入仕途的資格。

秀才如果繼續想晉升,就可以參加下一個考試,即鄉試。

鄉試每三年舉辦一屆,時間選在農曆的金秋八月,地點在省城,由皇帝欽定的省級最高長官來主持和監考。鄉試合格者,在身份上就是人們常說的

舉人

,也就擁有了進入仕途的基本條件,同時還可以參加下一個級別的考試——會試。

古代的舉人如果沒有考中進士,想進入仕途的話,能做什麼官?

會試時間安排在春季進行,每隔三年在京城舉辦一屆,監考者是禮部尚書,即現在的教育部和文化部部長。參加會試成績合格者,在身份上就是貢士,可以參加最高級別的殿試。

殿試也是每隔三年舉辦一屆,安排在皇宮進行,由皇帝親自監考,甚至親自閱卷。殿試成績合格者,在身份上就是進士,每屆殿試錄取的進士有多有少,從幾十人到數百人不等。進士的前三名,就是人們常說的

狀元、榜眼、探花

可以看出,舉人是從全省的秀才中選拔出來的中等人才,如果考中舉人的話,就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了仕途。

古代的舉人如果沒有考中進士,想進入仕途的話,能做什麼官?

舉人也是古代讀書人的一個分水嶺,舉人之下,常被戲稱為“窮酸秀才”,但舉人之上,則擁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等於讓家族實現了階層的躍升,沒有人再敢隨意嘲笑舉人,擁有舉人身份,完全可以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距離飛黃騰達不遠了。

名著《儒林外史》裡有一個故事叫《范進中舉》,想必許多人都聽過,范進因為趕考多年,最終考中舉人,以至於欣喜若狂,導致瘋瘋癲癲。可見,考中舉人對讀書人的誘惑和刺激相當大,畢竟,科舉考試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有那些千里挑一的人才能闖過去,許多人趕考一輩子,從弱冠之年考到花甲之年,依然改變不了窮酸秀才的身份。

古代對舉人的待遇也比較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古代的舉人如果沒有考中進士,想進入仕途的話,能做什麼官?

其一,舉人可以以老爺自居,身邊會僱傭一幫僕人為自己效勞。並享有不納稅、不徭役的特權,這些特權會吸引當地財主前來套近乎。

其二,舉人去衙門面見知縣,不用行跪拜之禮,跟知縣在級別上屬於平級。

其三,在身份上,舉人是地方上相當有影響力的鄉紳,某些具體事務的管理,知縣還需要舉人的幫助。

其四,歷朝歷代的舉人若要去京城參加會試,朝廷都會有補助,以補助趕考時的路費最為常見,尤以清朝的補助力度最大。

順治八年規定:舉人會試,由布政使給予盤費,瓊州府30兩,廣東和安徽皆20兩,江西、湖北皆17兩,福建15兩,湖南14兩,廣西12兩,浙江、河南皆10兩,山西7兩,陝西6兩,甘肅、江蘇皆5兩,直隸、四川皆4兩,山東1兩。

古代的舉人如果沒有考中進士,想進入仕途的話,能做什麼官?

這些補助足夠赴京趕考的舉人在路上吃吃喝喝了。

那麼,舉人如果不想繼續考貢士和進士,想進入仕途,可以做什麼級別的官呢?

實際上,舉人並不能直接做官,而是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暫且以清朝為例說明這個問題。

在清朝中前期,也就是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之前,不僅考上進士的讀書人不算多,其它級別的考試錄用的人才也不多,根本原因是當時的考試製度非常嚴格,導致朝廷的許多官位比較缺人,所以,成績優異的舉人可以直接出任知縣、教官之類的七品官職,民間對舉人也有“頭頂知縣,腳踏教官”的說法。

古代的舉人如果沒有考中進士,想進入仕途的話,能做什麼官?

著名文學家蒲松齡(1640年——1715年)就是鮮明例子,他從20歲左右考上秀才,然後一直考到60多歲,仍然是秀才,心灰意冷之際,他放棄了考試,回家專心寫小說,歪打正著,卻讓中國歷史上多了一名偉大作家。

到乾隆皇帝之後,情況有所改觀,由於錄取的人才逐漸多起來,新科舉人是沒有資格做官的,只有新科舉人連續三次會試落榜,朝廷出於安撫人才的考慮,才會給其安排一官半職,然後就可以每月按時領取俸祿,養活一大家子人沒有問題。

古代的舉人如果沒有考中進士,想進入仕途的話,能做什麼官?

舉人若做官,官職位於九品——七品之間,如,知縣、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博士、縣丞、御醫、縣主簿,等等。

可見,古代舉人即使進入仕途做了官,也是小官,一輩子也在七品和九品之間徘徊。不過也有個例,比如晚清名臣左宗棠(1812年——1885年),在20歲就考中舉人,之後再無晉級過,但他勤奮好學,非常能幹,最高做到總督,為正二品官。

畢竟,古代讀書人如果考上舉人,在身份上已經較高了,即使不做官,也能衣食無憂。僅僅依靠當地財主的贈送和贊助,就能讓舉人富得流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