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金庸筆下最重“名聲”的4個壞人:瘋子、宗師、薄臉皮、愛奉承

《左傳》中的“立德、立功、立言”,後來成了儒家眼中能讓人不朽於世的三件大事。一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對有的人來說,人活著追求的終極價值,就是“名聲”。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有人追求樹立人格的“三不朽”,也有人爭當江湖第一的武林盟主,甚至有人認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世俗名聲的追求,在武俠小說裡可謂發揮到了極致。

只因為人性普遍追求名聲,所以無論是華山論劍的武林榜,還是遺臭萬年的極惡榜,都能引發讀者共鳴;那些為了揚名立萬,而不擇手段的人,更能激發讀者譴責的慾望。

金庸筆下最重“名聲”的4個壞人:瘋子、宗師、薄臉皮、愛奉承

金庸先生

01

瘋子

歐陽鋒身為華山論劍天下五絕中唯一的邪惡宗師,是《射鵰英雄傳》中揹負著心狠手辣特質、引發情節波瀾的線索人物。

從西域東來的背景,更為他增添了神秘感和“原罪”。或許,這跟古代中國以正統自居,時常受到西來侵擾有關。

《射鵰英雄傳》的時代背景,正是南宋末年——一個內積弱、外入侵的時代。歐陽鋒的出現,象徵著南宋與女真和蒙古人的對抗。

金庸筆下最重“名聲”的4個壞人:瘋子、宗師、薄臉皮、愛奉承

《射鵰英雄傳》劇照

歐陽鋒養毒蛇、使毒功,他的最終目的,就是搶奪《九陰真經》,練成神功,獲得天下第一的美名。

他的“殺人不眨眼”可說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更可怕的是,他殺人前後還能冷靜思考,佈置全域性。小說中幾次寫到他傷人或殺人大多經過設計,像是殺了江南七怪其中六怪,卻不殺傻姑,明顯就是考慮到要“嫁禍”黃藥師的精心佈局。

歐陽鋒發瘋之前,都是徹頭徹尾的“壞蛋”;但自從得手“九陰假經”,再經黃蓉一番胡亂指點後,他全身經脈逆行、精神錯亂,瘋了後便成了另一個人。

總之,歐陽鋒並不讓人那麼討厭,甚至能夠引起讀者的理解或同情,原因就在於他的“真”——他是真小人、真惡人、真性情。比起金庸先生後來作品中的朱長齡、嶽不群、左冷禪,歐陽鋒的“惡”還稍遜一籌。

金庸筆下最重“名聲”的4個壞人:瘋子、宗師、薄臉皮、愛奉承

歐陽鋒 劇照

02

宗師

金庸先生喜歡把宗教與武功相互結合,他寫了許多“身在佛門心染塵”的僧人;他筆下的宗教,反而成為藏奸納惡的場所。

例如《倚天屠龍記》裡的成昆,殺害謝遜全家後就拜入少林寺門下,再如《連城訣》裡意圖吃人的惡僧寶象、《雪山飛狐》裡貪得無厭的寶樹、《神鵰俠侶》中起淫念侵犯小龍女得逞的道士尹志平……更有像金輪國師與鳩摩智這樣,身為宗教首領,卻對於世俗虛名傾心不已的“修行者”。

金庸筆下最重“名聲”的4個壞人:瘋子、宗師、薄臉皮、愛奉承

尹志平 劇照

金輪國師初登場時,就已經是蒙古國的國師,在蒙古宗教界具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並且在武學成就上已可媲美中原五絕,但他不甘於只當蒙古國師,還要成為號令宗教界的最高指揮。

所以他大鬧陸家莊,意圖拿下武林盟主;他挾持郭芙、誘拐郭襄、重創郭靖、害周伯通,還多次與楊過小龍女比試,想除之而後快;在新修版的《神鵰俠侶》中,他最終捨命救了郭襄,完成自我救贖。

嚴格來說,金輪國師並非殺人不眨眼,雖然比他更惡、更狠、更毒的人有很多,但因為他有“宗教首領”的特殊身份,不免讓讀者不自覺地提高道德標準,來審視之,最後得出的結論令人感慨——即使是淨化心靈的宗教,仍避不了“名聲”的滲透。

金庸筆下最重“名聲”的4個壞人:瘋子、宗師、薄臉皮、愛奉承

金輪國師 劇照

03

薄臉皮

金庸先生的筆下,時常會出現一些“小團體”,除了單純以門派分類的,像全真七子、武當七俠、四大神僧等,或者像是組織性的幫會,如明教四大法王、六散人、日月神教十長老等,還有打著邪惡旗幟的團隊,比如四大惡人、關東六魔、江南七怪甚至西山一窟鬼……

有了團體,自然就會爭排名。其中,《天龍八部》裡惡名昭彰的四大惡人,明顯就是爭奪“邪惡排名”的例子。

因為惡人們的排名,不僅代表行事足夠狠辣,也表示自己武功超卓,所以南海鱷神嶽老三總希望別人說自己是“嶽老二”,也時常因人說他是“好人”或者“不惡”,甚至稱他為“三爺”,而濫殺之。

金庸筆下最重“名聲”的4個壞人:瘋子、宗師、薄臉皮、愛奉承

葉二孃 劇照

金庸先生在描寫惡人時,頗注重外形描寫,例如在葉二孃與南海鱷神比試時,可以看到南海鱷神的形象是“大腦袋、利齒、小眼睛、身材上粗下細、半身錦半身布”,似乎也和他“鱷”的外號相符。

如此設計,充滿巧思,如果以這樣的邏輯來推論,嶽老三應當和鱷魚一樣皮堅肉厚,偏偏他卻是個為了維護自尊而強爭排名的“薄臉皮”,也是個根本沒有心機的人。

葉二孃死了以後,原本是嶽老三晉升的最好時機,但他卻心中感傷,主動放棄,可見他的壞,是有原則性的壞。然而,他也為了自己所堅持的原則,最後死在段延慶杖下。

金庸筆下最重“名聲”的4個壞人:瘋子、宗師、薄臉皮、愛奉承

南海鱷神 劇照

04

愛奉承

金庸先生的後期作品中,出現了丁春秋、白自在、任我行和洪安通這一類人物,他們都是一派或一教之首,武功也都不弱,更重要的是他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使得門下弟子自動制訂了一套溜鬚拍馬的原則。

最經典的,自然是每一教派的頌讚歌曲,像是星宿派的口號“星宿老仙,歌德天地,威震寰孫,古今無比!”以及幡旗“星宿老仙,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威震天下!”

當然,最有名的,就是日月神教那一句“千秋萬載,一統江湖”了;到了封筆之作《鹿鼎記》時,更有登峰造極的神龍教馬屁臺詞。

金庸筆下最重“名聲”的4個壞人:瘋子、宗師、薄臉皮、愛奉承

《鹿鼎記》劇照

金庸先生的多部小說中,都出現了這樣的溜鬚拍馬案例,顯見他是有意藉此放大世俗虛名對人性的腐蝕。雖說放大,卻絕無誇張之嫌,因為現實中的確有類似的人與事。這也使得許多人紛紛猜測金庸先生在小說人物之外的“影射”。

丁春秋可說是“增強版”的歐陽鋒,因他也是專研毒功,看他與遊坦之決戰少林時使用“腐屍功”——以門下弟子的身體作為武器——就可知他視人命如草芥;與歐陽鋒不同的是,他沒有一點武學宗師的風範,不僅最愛別人奉承,而且頭腦不夠聰明,行事更沒有原則。

從蕭峰與虛竹的對話中推論,丁春秋最終被囚禁在少林寺戒律院中,也失去了星宿派門人的擁護——他們改投了靈鷲宮。看來,“自食惡果”是對向來看重名聲的他最貼切的形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