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還在資訊架構、產品架構、業務架構傻傻分不清嗎?

昨天的推文裡面有分享王師母的“幕後產品”,其中師母有講到產品資訊一章。

原文提到

“資訊架構是最前端的表現層架構,產品架構是連線業務和使用者的產品功能,業務架構是包含商業邏輯的架構。

思考的時候依次從業務架構到產品架構到資訊架構思考。”

今天發到產品遇上運營群裡,鵬哥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我覺得很有探討意義,包括我自己,過去對資訊架構、產品架構、業務架構的關係都傻傻分不清楚。

鵬哥的觀點是:

“最底層的是業務架構,中層的是產品架構,上層的是資訊架構,底層到中層我同意,因為這就是推演承接關係。

資訊架構本身是產品的一個區域性,前臺產品的展現層。它可以單獨分出章節來論述。”

鵬哥的認為資訊架構和產品架構不是並行的,資訊架構應該是產品架構的一個區域性。

由於這方面的產品資料很少,我看過關於產品分層比較經典的書是《使用者體驗五要素》,書中把產品分為五層:

分別是 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範圍層→戰略層。

受到這本書的影響,我個人傾向與把業務架構、產品架構、資訊架構做並行處理,並且依次分解。

這樣分層最核心是好記!

我認為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統一歸類為資訊架構,範圍層對應產品架構,業務架構對應戰略層。

對於B端負責產品,從業務架構到產品架構到資訊架構,依次怎麼推演,其實楊老師有張圖最好能說明

還在資訊架構、產品架構、業務架構傻傻分不清嗎?

我個人認為B端產品在抽象、複用上有天然的基因,但是C端產品,如何從業務架構、到產品架構到資訊架構推演出來,其實我是蒙逼的。

呱哥自己沒有做過C端產品,所以關於C端產品資訊架構如何做得簡潔,讓使用者感覺簡單,而且還好用,也沒有相關思路,如果你知道請留言。

B端產品如果按照上面的流程進行規劃,能提高複雜業務系統的架構能力和擴充套件性,但是這只是如果罷了。

有個讀者朋友提到

“之前出現過產品功能堆砌,然後程式碼變成屎上雕花的情況。分析了下原因,主要有兩塊:

初期業務調研不充分,業務認知不全面,導致業務建模過程中有遺漏,主要其中於業務用例層面有疏漏;

業務建模搭建的時候,沒有從頂層設計,而是從業務用例層面逐漸堆砌的,這樣也會導致後面很難擼程式碼。”

呱哥聽到屎上雕花這個四個字是又好氣又好學,特別共鳴!

呱哥之前在創業公司就是這樣,小公司對產品的考核第一要務是“快”,要什麼產品質量和架構,功能只要最快速度的能上線就行,上線改bug這才是基操。

呱哥之前按業務架構到產品架構梳理的思路做了一套系統,但是業務部門覺得太麻煩了,並且因為歷史資料問題,2個月搭建的系統說扔就扔,最後嘴碎的人還說系統不好。

沒辦法!最後用低程式碼平臺給他們做了一套表單系統,大概是帶流程的excel系統,業務部門到是欣然接受。

大部分做複雜業務系統的產品經理都是在填坑中度過,無非是前人挖了一大堆坑,或者是核心人換了又換,系統一點點改,越改到後面越沒有什麼追求了。

直到有一天來了新的高層,生怕老系統直接塌了,於是組織人力來了一次重構,並且也是一次投名狀。

可是當業務繼續發展下去,匆匆忙忙重構的系統又變成老系統,如此反覆下去。

呱哥之前做過乙方專案,當年我們就是每隔幾年要求客戶換系統,一來是為了創收,二來也是老系統實在不想改下去了,這樣人也留不住啊,工程師內心還是覺得新專案有價值。

一次標準的業務架構、產品架構、資訊架構梳理,前期還是比較費時費力,而且研發成本初期也會比較高。

但研發費錢,如果你所在的團隊拮据,還是老老實實堆功能吧,如果你恰好趕上一個大專案,那恭喜你,好好梳理清楚,別丟產品人的臉~

還在資訊架構、產品架構、業務架構傻傻分不清嗎?

還在資訊架構、產品架構、業務架構傻傻分不清嗎?

萬字長文,解讀“幕後產品”的核心觀點

還在資訊架構、產品架構、業務架構傻傻分不清嗎?

張小龍微信十年,21個精華觀點和解讀

還在資訊架構、產品架構、業務架構傻傻分不清嗎?

低程式碼,不要以比“中臺”還快的速度臭大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