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兒時鑿壁偷光,長大盜土欺良,這種人能教得好孩子嗎?

“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如今燈下閒讀,紅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虛妄。”——《廬州月》

看到上面的歌詞想必很多朋友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唱出來,會勾起很多往事的回憶。這句歌詞可謂是整首歌中最為傳唱的部分,其中借用了著名的典故——

鑿壁偷光

,相信鑿壁偷光的故事和其主人公

匡衡

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是兒時課堂上老師激勵我們學習的鮮明例子。

兒時鑿壁偷光,長大盜土欺良,這種人能教得好孩子嗎?

歌詞中“一苦十年寒窗”與“半生浮名只是虛妄”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而現實中的匡衡也在功成名就前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從鑿壁偷光,到盜土欺良,再到其子醉酒殺人,被抓當場,匡衡究竟經歷了什麼?

兒時鑿壁偷光

匡衡本人是西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更是曾官居宰相之位。在匡衡還小的時候,家裡邊那是非常的窮。匡衡的家庭世代都在務農,是徹徹底底的貧民,可以說都有點揭不開鍋。可匡衡卻偏偏想要讀書寫字,為了能夠讀上書就上大戶人家家裡去做幫工,只為借幾本書看。

兒時鑿壁偷光,長大盜土欺良,這種人能教得好孩子嗎?

可是有了書也不行啊,家裡那麼窮,想要維持生活的話匡衡就得幫家裡幹活。沒時間讀書的匡衡真是難受的不行。有一天,匡衡躺在床上睡不著覺,就回憶白天在書上看的內容。突然他發現隔壁竟然有光亮透過牆壁傳了過來,匡衡便拿著書跑了過去,為了能更好地看清書上的內容,匡衡就拿小刀將縫隙挖的更大了,使得自己能夠晚上學習。

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就會發現,匡衡鑿壁偷光目的性是很好的,可這種行為擱現在來看實則不妥。

不過透過匡衡本人的勤奮努力,還真的改變了他家族世代為農的命運。

長大盜土欺良

匡衡的勤奮和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對

《詩經》

的理解程度也非常的深厚。可這並不足以使他輕易改變命運。畢竟出身貧寒,想要“實現超車”那肯定得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而這果真就是“十年寒窗”。匡衡參與了九次考試,最終卻只中了一個丙科,獲得了一個補文學掌故的小官。

兒時鑿壁偷光,長大盜土欺良,這種人能教得好孩子嗎?

但這也足夠成為匡衡的跳板,他憑藉著自己對《詩經》的理解和獨特的才華,得到了很多經學大家的關注和推崇,尤其是酷愛《詩經》的太子對匡衡更是賞識無比。

當太子繼位後,便選擇提拔匡衡,任用匡衡先後擔任郎中、博士等職位。受到重用的匡衡主張推崇

道德教化

,深得皇帝喜歡,之後更是把匡衡調到了東宮,升遷為太子少傅,負責教導太子的工作。

兒時鑿壁偷光,長大盜土欺良,這種人能教得好孩子嗎?

輔導太子期間,皇帝也時常來聽匡衡講解《詩經》,更是培養了深厚的君臣之情。皇帝對匡衡是愈發的滿意,又讓他擔任御史大夫之職,在丞相病逝後,更是一手將匡衡推上了丞相之位,可謂位極人臣。

不料匡衡在丞相位置上時卻像變了個人一樣。他起初對於中書令

石顯

結黨私營,收受賄賂一事視而不見。而且皇帝聽從佞臣建議加重賦稅,剝削窮苦百姓,身為丞相的匡衡也沒能站出來。此外匡衡被封樂安侯期間,還仗著自己的權勢,非法侵佔良田四萬餘畝。可見此時的匡衡儼然已經忘記了曾經那窮困潦倒、鑿壁偷光的自己。

兒時鑿壁偷光,長大盜土欺良,這種人能教得好孩子嗎?

漢成帝

即位後,匡衡才彈劾了石顯,而這也使得匡衡被很多官員針對,而後一度有很多大臣上疏彈劾匡衡,揭露匡衡的罪行,匡衡也最終落得個被貶還鄉的下場。

其子醉酒殺人,被抓當場

我們都曾被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教育過,老師希望我們能夠勤奮,能夠成才。可故事的主人公是親歷事件的人,可能匡衡也曾拿自身年少時的例子來教育過他自己的孩子。可實際上他的兩個孩子也都沒被教育好。

《漢書》

中有著這樣的記載:

久之,衡子昌為越騎校尉,醉殺人,系詔獄

。就是講的匡衡的兒子匡昌曾經倚仗權勢,醉酒後把別人給殺害了,被抓捕入獄。最可笑的是他的兄弟匡鹹還與人合謀想要劫獄,救出匡昌,結果被一窩端了。

兒時鑿壁偷光,長大盜土欺良,這種人能教得好孩子嗎?

兒時學習的榜樣匡衡,終究還是沒能控制住慾望,守得住初心。

果真是應了開頭的歌詞——

半生浮名只是虛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