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孟子主張性善論?按現代人的理解方式,他倡導的是人性相對論

人們在提到儒學亞聖孟子的時候,總是喜歡說他是一位天性善良的謙謙君子。原因是孟子與提倡人性本惡的荀子不同,他的主張是“人之初,性本善”,有著相信人類天性善良,認同人格發展應該著力於後天引導和教育的樂觀心態,因此,很多人認為孟子是一位堅定的人類“性善論”的倡導者。可筆者卻對這樣的觀點有著不同的看法。

孟子主張性善論?按現代人的理解方式,他倡導的是人性相對論

在孟子的理念中,人與世界上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是:人比動物多了“四心”。這“四心”包括: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還有是非之心,沒有這“四心”,人就不可以被稱為人。正是因為有了這“四心”,人才會“所以異於禽獸”,可以說,在孟子眼裡,人只有具備了“四心”,才會有不同於牲畜的思想境界,才能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四心”是人區別於動物,有“人性”的具體體現。

孟子主張性善論?按現代人的理解方式,他倡導的是人性相對論

孟子還認為,除了體現人性的“四心”,人的自身還存在著與其他動物一致的動物屬性:

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

在孟子眼裡,追求聲色犬馬的愉悅和嚮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安逸生活的慾望,都是人類與其他物種相同的動物屬性,是“性”的範疇。

孟子主張性善論?按現代人的理解方式,他倡導的是人性相對論

而在闡述“性”與“人性”的關係時,孟子做了這樣的解釋:“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意為君子的追求並不是“於味、於色、於聲、於安逸”的物質享受,而是要去追求仁、義、禮、智這樣的人生大義。只有真正追求人生大義的君子,才可以“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即只有追求大義的君子,才有可能將他質樸善良的天性,轉化為才幹,最終掌握天道的規則,成為真正擁有智慧的人

孟子主張性善論?按現代人的理解方式,他倡導的是人性相對論

可見,在孟子的心中,“性”與“人性”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是兩種天差地別的思想境界。在他看來,“性”代表著人們對慾望的貪戀,如果不加以約束和引導的話,就會激發人心中醜惡的一面,使人變得貪婪昏聵,是造成和誘發人的內心深處“性惡”的根源所在。

孟子主張性善論?按現代人的理解方式,他倡導的是人性相對論

而人心中真正善的部分是“人性”,只有不斷地加以挖掘和引導“人性”,使它不斷髮展和強大,才能真正激發人們心中,對於真、善、美的熱愛與追求,才能把人類內心美好的一面充分展現出來。所以真正的善,指的是“人性”,而非“性”本身。

孟子主張性善論?按現代人的理解方式,他倡導的是人性相對論

由此可見,嚴格地說,孟子主張的並不是“性善論”,而是“人性善”論。他毫不隱諱地指出了真實人性中善惡交織,黑白相錯的狀態。在孟子心中,人性的善與惡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同時並存交織在人類的思想活動中的,只有讓人類不斷地接受好的教育,才能最終提升善,摒除惡,成為真正擁有仁、義、禮、智的君子。從這個角度來說,孟子真正贊同的是人性中的相對性,主張的是“人性善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