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康熙死後真的給子孫留下一個爛攤子嗎?瞭解真相後才明白他的苦心

有一位日本的歷史學家曾給稻葉君山熙算過這樣一筆賬:在乾隆三十一年政府總財政支出是三千八百六十五萬兩以上,其中不包括給士兵和旗人的糧食,還有河道每年八十萬兩的維修費用,這樣年總支出超過了四千萬兩。康熙當然比鋪張浪費的乾隆節儉的多,但無論怎麼樣每年也得花上四千萬兩銀子來正常開銷吧,這樣每年就有四百萬兩的虧空,他在位六十一年,累計負債兩萬萬四千四百兩白銀!

康熙死後真的給子孫留下一個爛攤子嗎?瞭解真相後才明白他的苦心

稻葉君山是根據什麼算出每年虧空四百萬兩呢?康熙年間中央財政的主要來源是丁銀和田賦。丁銀即男子十六到六十歲之間每年上交的免除服兵役的錢,最少的是銀子一分五釐,最多的八九兩,普通在五錢到一兩之間。順治末年,中央每年的稅收有銀子二千一百五十多萬兩與糧食六百四十多萬石。到康熙二十年,清軍破雲南昆明,吳世番自殺,三藩之亂結束,康熙接收雲南的地盤,稅收也就銀子二千六百三十多萬兩和糧食四百七十多萬兩,銀子比前期多了四百八十萬兩,糧食卻少了一百七十萬石,以當時的物價來算一石大概一兩銀子,所多出來的不過二百五十萬兩銀子。再加上鹽稅二百七十萬兩,關稅二百萬兩左右,一共才三千六百萬兩收入,比支出少了四百萬兩,所以才有稻葉君山的說法。

康熙死後真的給子孫留下一個爛攤子嗎?瞭解真相後才明白他的苦心

清朝庫銀

稻葉君山的說法正確嗎?歷史事實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刮子。康熙不僅沒有成為負債累累的落魄皇帝,在康熙四十八年還有了五千多萬兩的結餘。皇帝掙錢易如反掌,康熙十八年的時候靠賣官鬻爵三年時間掙了二百多萬兩,抄鰲拜、蔡毓榮和吳三桂的家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意外之財。康熙透過鑄造流通貨幣每年就可以減少虧空四十三萬二千兩白銀。康熙本人也是出了名的節儉,明朝末年皇宮每天消費一萬兩銀子,他給內務府的硬性要求是每月五六百兩,明朝末年皇宮用柴二千七百八十斤,他只燒了六七萬斤,明朝末年宮內宮女九千人,太監更多,他卻只用了四五百人,這樣透過日常減少消耗也等於為他掙了一筆錢。

康熙死後真的給子孫留下一個爛攤子嗎?瞭解真相後才明白他的苦心

清朝糧倉豐圖義倉

從康熙四十八年的五千多萬兩到康熙六十一年的八百萬兩,錢都到哪去了呢?康熙初年的時候黃河氾濫,康熙九年四月淮安、揚州發大水,莊稼地被淹得所剩無幾,康熙十年泗陽的堤也壞了八百多米。經過幾任官員的修整才算大功告成,從此水患減少了,但也消耗了大量的錢財。康熙還常常地對百姓施恩,把遭受水災、旱災和兵禍的地方免稅或減稅。從康熙元年到四十八年前後免減的丁糧達一萬萬兩以上,其後富餘了肯定加大了管理力度。

康熙的一大壯舉是從康熙五十年以後出生的人不再收取一絲一毫的賦稅,收取賦稅的總數固定在了康熙四十九年的人口數上,大大減少了以後的財政收入,同時鼓勵了生育,增加了人口,從康熙五十年的二千五百零八萬九千一百七十人上升到嘉慶二十四年的三萬萬零一百二十六萬五百四十五人。

康熙還從康熙五十年到五十二年來了一次輪換免除天下丁糧一次,就是在這三年裡每年免除全國三分之一地區的賦稅,這樣以來國庫就少收了幾百萬石和幾千萬兩銀子,給老百姓減少了一定的負擔,穩定了民心。在康熙五十五年還開倉發給士兵額外的四百三十萬石糧食,說是糧食放久容易變質,安撫士兵為國效力。還要求各省存一些銀子在省庫以備不時之需,不必送到中央的庫,慰藉官員使其精心輔佐大清。

康熙在平民、士兵、臣子上花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留給子孫的是一個平穩發展的大環境,而不是一個進退兩難的“泥潭”。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