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夢幻之都——香港·回憶香港電影

夢幻之都——香港·回憶香港電影

夢幻之都·香港

這段時間心情頗不平靜。這是朱自清的開頭。

適才把《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翻出來看完,一年一度的國人電影盛事。那一年的典禮似乎有點寂寞。好的入圍電影也不多。但一個明顯的特點:濃郁的懷舊情結。

夢幻之都——香港·回憶香港電影

其實,在本屆金像獎尚未啟幕的時候,就已經成為香港電影的討伐大會。儘管在零八年的時候,往屆金像獎協會主席文雋一再聲稱,香港電影漫長的黑夜即將過去,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可是不可否認的是,四年後的今天,香港電影依舊日漸衰微迴天無力。那個曾經為我們提供城市奇觀的電影帝國,地位已經動搖,幫助它打下半壁江山的那些奇觀,也已經不再是唯一。

夢幻之都——香港·回憶香港電影

對於內地觀眾來說,香港八九十年代電影成為神話,就是因為它建立在一個城市神話上。它戀戀不捨地為香港的空間塑形,連篇累牘地為它新增符號、密碼、隱喻,苦口婆心地讓每個地理上的名字都朗朗上口,使它日漸豐厚華美。香港電影傳奇,對八九十年代的內地觀眾,就是一個城市傳奇。香港電影,提供了仰望城市神話的可能,榮辱與共。何況,這個神話充滿反差與映襯。所以,每當香港電影試圖強調自己重要性時,率先提出的,往往是一批城市意象明確的電影。2010年,我們看到了《線人》、《志明與春嬌》、《全城戒備》,不論其中的角色,還是環境,都在強調它作為“香港”的獨一無二性,看慣了香港電影的人,很容易辨認出,那是香港這個城市的方式,那是香港人的方式,城市,是香港電影的最大賣點。

夢幻之都——香港·回憶香港電影

可是,我們只知道自己所實現的城市理想,與香港電影所展示的有異,卻沒有能力追究其由來,只有將香港電影幫助建立的城市理想全部推翻。於是,電影中的香港,特徵越來越模糊,越來越庸常。失去了城市神話作為依傍的香港電影,就像是撒了個謊,或者魔術師被人揭穿了機巧,從此喪失了演出一場濃烈戲劇的自信。再回望那些滿城燈火的時刻,竟也有些恍惚。如今看他們大叔級別的導演近幾年的作品,看他們每一次努力為這些實際上已經毫無希望的電影做宣傳,努力說些好聽的假話或者正確的廢話,不是不心酸的。

夢幻之都——香港·回憶香港電影

當然,不能僅此就抹殺香港電影。至少,每年總有一兩部頗有分量的電影,還不包括那些打牙祭的。只不過,因不可抗力因素,香港電影整體上已進入中世紀般漫長的黑夜,只要我們如果努力,還是能察覺到點點微光,比如小製作之王彭浩翔,比如溫情脈脈的許鞍華,比如婉約細緻的張婉婷,比如銀河映像杜琪峰,比如人情百態細緻寫實的爾冬升,比如林超賢陳嘉上……

夢幻之都——香港·回憶香港電影

十年前的金像獎正是《臥虎藏龍》與《花樣年華》爭鋒,十年後的金像獎居然就變成了眾多老人的社交場,新人枯竭,電影本身乏善可陳。但是在一個名為“華語電影獎項裡,你覺得哪個最權威”的投票活動中,大家還是選擇了金像獎。就算我們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膜拜它的權威性,也會僅僅因為這是我們記憶中的香港電影,記錄著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個美麗瞬間震撼我們的臉。畢竟,很多曾經年輕的面孔照亮了那個年代的金像獎,他們代表香港電影的全盛時期,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當25歲的梁朝偉當年憑藉《人民英雄》第一次捧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時候,從此橫掃天下,獨孤求敗。這事梁朝偉的無奈與悲哀,也是金像獎的無奈與悲哀,更是香港電影的無奈與悲哀。

說說這屆。本屆金像獎最佳電影給了劉德華投資的《打擂臺》,實在有些牽強附會,因為無論是劇情節奏還是人物表現,都不及《線人》。

夢幻之都——香港·回憶香港電影

最佳導演獎:徐克。實至名歸,也終於使得老怪鹹魚翻身。

夢幻之都——香港·回憶香港電影

影后:劉嘉玲。這個獎某種意義上來說,帶著些許安慰性質。如前所言,懷舊情結迴歸香港。在大批內地電影人湧向香港的時候,純港片漸漸消失,香港人心中的信念也漸行漸遠。在與內地融合的過程中,香港電影人依舊需要精神支撐,這是他們依託的一部分,而不僅僅只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圈錢。

夢幻之都——香港·回憶香港電影

影帝:謝霆鋒。眾所周知,這個獎項是最具分量的。小謝拿下最佳男主角或許有些令人驚訝和意外,但是對比臺灣金馬獎硬生生造出阮經天影帝的奇蹟來說,謝霆鋒好歹也算是入行12年的老演員了,所以震撼度打了不少的折扣。當週潤髮在臺上點名謝霆鋒說:“香港電影將來的30年靠你們了”的時候,多少帶著些許無奈的。十年前,與小謝同時代的馮德倫、陳冠希、余文樂、李燦森等人,除了余文樂還在堅持不斷努力,其他的已經無暇顧及電影事業了。如此看來,優秀演員的青黃不接是必然的。不管怎麼說,我還是感到高興。為謝霆鋒,也為香港電影。

文雋是香港資深電影人,以前我在廣州的時候每天都看他的散文評論專欄,犀利而睿智。他的總結語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大多數香港電影人,有著普世情懷。就好像他說屬於周星馳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引起軒然大波一樣。在他剛卸任金像獎主席的時候,他說香港電影“回到繁榮時期是不可能的。”而一年之後的黎明論斷,似乎表明他對香港電影依舊抱有熱情和希望。香港電影,確實需要這樣的深切關懷者和關注者。

觀眾,需要更多製作精良的香港電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