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才高八斗,為何非要等到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整本書中第一謀士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雖然書中存在著一些“演繹”的成分,但是拋開這些問題,依然可以看出諸葛孔明在當時確實厲害。而就是這麼一個頂尖人物,他為何一定要等到劉備來請呢?直接投靠曹操或者孫權豈不是更好?況且他的兄弟諸葛瑾已經在東吳謀了職位,這已經等同於有了敲門磚。劉備對孔明而言到底有什麼特殊意義?接下來咱們一起來聊聊。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才高八斗,為何非要等到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

我個人的理解是:首先諸葛亮在為出山時,明起並不是特別響亮,這就好比你能力再強,還沒有做出成績,至少不會有多少人認可。另外,在他人看來諸葛亮算是個相當自負的人,在隆中時曾自比“管仲”、“樂毅”。要知道在當時敢和這些先賢做對比的,要麼有曠世之才,要麼就是個十足的瘋子……雖說身邊有類似“徐元直”、“孟公威”、“崔州平”這樣的好友比較瞭解,但奈何這些人也並非權貴,人微言輕說出來並不有人相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才高八斗,為何非要等到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

從諸葛亮自身來說,他要想去東吳其實並不是很難,上面提到其兄諸葛瑾就在孫權帳下任職,引薦過去混個一官半職不成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自古江東多才俊”,就算去了那邊,孫權就一定會重用麼?在這裡想要混出頭,難於上青天。在來說曹操這邊,當時實力最大的就是魏國,身邊的謀士更是多如牛毛……“荀彧”、“郭嘉”、“程昱”等等,使得上來的就一大堆,還有些排在後面蓄勢待發的,就更不用說了。孫、曹兩家在種情況下會重用一個自比管樂的“狂妄之徒”麼?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才高八斗,為何非要等到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

反觀劉備在當時,兵不過千,將不過“關、張、趙”;招賢納士成了急需處理的首要軍務。而且就謀士來說,徐元直被騙入曹營後,身邊就沒有個得力干將,因此劉備和諸葛算是互相需求的關係。而事實也證明了諸葛亮之前並非誇海口,博望之火、白河之水、直到後來的赤壁之戰,每一次都是立下赫赫功勳。且不說書中的誇張成分有多少,至少可以表明有了諸葛亮的劉備,直接脫胎換骨,和之前判若兩人。

在《三國演義》劉備和諸葛亮兩人互相成就了對方,俗話說“好馬也得遇伯樂”,興許諸葛亮早就看透了這一點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