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民間故事:禍當

民間故事:禍當

民間故事:禍當

一、禍起洋人當

“德亨當”是永春城典當行中的翹楚。老東家經營有方,夥計們遵守規矩,開張三十多年,拆當、收當、管當、贖當,從沒出現過半點兒差池。然而,自打與洋人做了那樁買賣後,“德亨當”就徹底亂了套。

那晚,“德亨當”打烊多時,忽有敲門聲響起。老管家開門一看,門口停了一隊車馬,打頭的是兩個洋人,嘴裡說著外國話,老管家聽了半天一句沒聽懂,只得把略懂洋文的老東家董和請了出來。

洋人又是一陣連說帶比畫,終於表達清楚要當貨的意思。董和繞著車隊走了一圈,扭頭喚出全部夥計,讓大家一齊動手把貨物存庫入當。

夥計們面面相覷,老東家素來謹慎,今日怎麼如此草率,貨未開箱、物未估價,哪能直接收當?不過,老東家脾氣大規矩多,大家誰也不敢多問。洋人的貨物足有兩百箱,夥計們幹到半夜才幹完,收拾停當,齊刷刷到董和麵前聽吩咐。董和囑咐,任何人不得再靠近洋人的當貨。而後,示意老管家籌備銀子,由“票臺”填寫票子,其餘人回屋休息。

票臺是個血氣方剛的後生,搬貨時已心生不快,現在更不樂意了:“東家您不能沒章法,大朝奉還沒鑑貨估價,我可不敢迷迷糊糊亂寫!”

票臺的聲一高,打算回屋的大朝奉又折了回來,小聲勸說:“洋人地位高,官府尚有忌憚,咱做生意的草民哪敢招惹,貨不驗也罷!”勸罷,大朝奉轉到櫃檯裡面,唱道:“洋人當貨,貨品不明,數目二百箱,當銀六千兩。”

且不說洋人當貨後夥計們情緒如何,也不說當貨後的洋人怎麼逍遙快活,這裡單說“德亨當”的老東家董和。洋人離開後,董和性情大變,不是發呆,便是動怒,茶不思飯不想,經常半夜才睡,一醒就往外跑……這樣的情形持續了七八天,董和竟失蹤了,一同失蹤的還有賬房裡的大部分銀子和票子。

東家失蹤與天塌無異,夥計們趕忙全體出去尋找,可是,一連幾日也沒找到人影。好不容易打聽到一條線索,說董和失蹤前與永春知縣見過兩次。夥計們想盡辦法與知縣見了面,結果卻是枉費心機白費力。那知縣把鬍子一翹,說他壓根不知道永春城有個開當鋪叫董和的人……

轉眼,一個多月過去,老東家董和依舊音信全無。更要命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戶們紛紛找上門來吵鬧———東家都沒了,他們的當品保不齊會出問題。老管家無計可施,就把在泉州求學的少東家接了回來。

這少東家叫董明,雖未加冠,但自幼在當鋪長大,耳濡目染,也學得了一些生意之道。茲事體大,董明回到永春,馬上到“德亨當”給當戶們寬心,說董家做生意以德為先,他敢以人品作保證,當品不會出問題。

“保證沒用,要麼把你爹找來,要麼還大夥兒東西……”有人帶頭起鬨。

牆倒眾人推,起鬨的竟是老東家董和的故交林秀才。林秀才一嚷,剛顯安靜的人群又躁動起來。董明情知不妙,掇條長凳站上去,抱拳道:“既然大家執意贖當,在下只好成全,請各位去取當票、銀兩。”

夥計們暗自叫絕,少東家這招“緩兵之計”真高,聽起來和氣大度,實則是個狠招。跟當鋪打交道的人,十有八九急需銀錢,東西當了,銀子花了,當期不到,總得花時間張羅錢吧!

“諸位莫慌,”林秀才也踏到長凳上,“我林某頗有積蓄,你們儘管拿出當票,銀子不夠問我來借,日後慢慢還上即可……”

林秀才誇了海口,當戶們登時排起了長龍。事到如今,死扛無濟於事,董明發下話去,但凡持當票、銀錢者,不看當期,一律準贖。就這樣,兩三個月下來,當鋪裡除了洋人的二百箱貨物外,其餘所剩無幾。“德亨當”江河日下,夥計們只能眼巴巴地等老東家回來。

二、葫蘆與花豬

這天,董明和老管家正在查點賬目,有夥計突然來報,林秀才與大朝奉吵起來了。二人忙抽身來到櫃檯前。

見二人出來,林秀才指著地上的一個大葫蘆咆哮:“你們大朝奉打破了我的寶貝,該怎麼處置?”大朝奉也不甘示弱,大罵林秀才無賴。

大朝奉的話不假,林秀才果真無賴。林秀才一早捧著葫蘆來到“德亨當”,大朝奉估了價,票臺要寫當票時,他卻說只是想讓大朝奉給上個價,並不是要當葫蘆。這不是玩人嘛!大朝奉沒好氣地把葫蘆放在櫃檯上。這個大葫蘆是個圓形的,底不平,放不住,大朝奉一撒手,葫蘆一骨碌就滾到地上摔壞了。

“秀才爺息怒,別因為葫蘆傷了和氣,多少銀子,賠您!”董明道歉。

“賠?這寶貝可是我花大價錢淘來的,打算送給廣州十三行裡洋商頭頭的,葫蘆摔壞了,怎麼送?”林秀才擺出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架勢。

董明對葫蘆頗有了解,葫蘆與福祿諧音,歷來受官紳富賈的喜愛,他安慰了林秀才,撿起葫蘆觀看,拿在手裡的瞬間,卻驚出一身冷汗。林秀才的葫蘆非同一般,是上好的葫蘆雕,雕刻內容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每個人物雖只有寸許,卻栩栩如生,神氣活現。刀刻的線條明暗分明,粗細有度。可謂刀筆走龍蛇,妙手雕神奇,絕對是高人的手筆。

前些天,董明已領教了林秀才落井下石的卑劣手段,當下的覆盆之冤也只能認了。最後,“德亨當”賠了一筆銀子,董明與林秀才立了字據,保證半年內還林秀才一個一模一樣的葫蘆,這場鬧劇才得以收場。

林秀才走後,老管家問怎麼還,董明說,他去找泉州城的王葫蘆拜師學藝。王葫蘆的雕刻技藝堪稱一絕,人皆仰慕,傳言,他的座上賓不乏總督道臺一類高官。且說,王葫蘆膝下無子,看董明乖巧懂事,當即把他收為義子,這是後話。

這下,一向沉穩的老管家也亂了陣腳,老東家下落不明,少東家去泉州學藝,當鋪一連兩個月門可羅雀,只有幹賠。老管家不得不做出狠心決定,在少東家董明的授意下,辭退了全部夥計。

這一天,老管家坐在當鋪裡獨自感慨,忽有壯漢破門而入,老管家問:“敢問客官,所來何事?”壯漢高叫:“來當鋪不當東西,難道打劫不成!”說完,壯漢拽了一把手中的繩子,隨後,走進一隻瘦骨嶙峋的花豬。

老管家笑著推辭說,“德亨當”營業至今,很少當過活物,更沒收過豬。壯漢聽了老管家的話,“嗖”地抽出大刀,揚言不收豬甭想安寧。老管家嚇怕了,懇求壯漢明日再來,他要去泉州請示少東家。勸走壯漢,老管家快馬加鞭趕到泉州王葫蘆府上,找到了少東家,少東家聽完事情的原委,當即做了收當的決定。

第二天,壯漢牽豬來當時,又額外提了古怪條件:當是死當,他鐵定不會贖走花豬,不過,當鋪必須善待他的花豬,要一個月之內把花豬養得膘肥肉厚,到時,花豬的斤兩須保持在正正好好二百斤,不能多,不能少。接下來的日子,老管家像照顧孩子一樣餵養花豬,還時不時找人給豬稱重。喂得少,怕不上膘兒;喂得多,怕超出秤,別提多難了。

折騰了一個月,終於把花豬養肥了,斤兩控制得也好。正要鬆口氣時,“德亨當”被一隊官兵圍了,那官兵頭子進門就嚷:“仙島的道爺算出你們養著一頭整二百斤的花豬,速將此豬送往泉州知府衙門。”

官府強橫,老管家不敢拒絕,讓鄰居幫忙把豬裝進籠裡、放到車上,先去王葫蘆府上接了少東家董明,再馬不停蹄去了泉州知府衙門。

泉州府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一打聽才知是知府大人雙喜臨門,一喜納妾續絃,二喜六十壽誕。二人把豬交給府裡的差役,徑直到後院的大堂,報上了來由,向知府行了跪禮。

須臾,差役來報:“永春花豬,整重二百,道爺吉言果真靈驗,預示大人長命百歲,百年好合。”這個彩頭讓酩酊大醉的知府非常受用,他連道幾個“好”,晃著身子說:“請道爺作法祈福。”

知府話音剛落,一個身著道袍、面塗硃砂、頭戴扁平“混元帽”的老道進了屋。但見道士微閉眼睛,左手捻訣,右手輕甩拂塵,口中唸唸有詞,開始圍著花豬轉圈。董明和老管家都吃了一驚,這道士的體貌與“德亨當”老東家董和倒有幾分相似!

道士轉了七八圈,忽地收住腳步,雙手掐訣,唸誦咒語:“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大人衝太歲,災星藏永春;需辨假與真,且看堂上豚。”誦罷,倒退出了屋。

知府急命差役檢視花豬。十多個差役一擁而上,看豬耳、扒豬毛、握豬腳……不多時,有差役大呼:“果如道爺所言,豬蹄殼上有字。”

“快快讀來!”知府揉了揉醉眼,大聲喝令。

花豬長有八個大蹄殼,每個蹄殼刻著一個字,差役看一個念一個,唸完拼成一句話———若要太平,火燒德亨。

“來人!”知府即刻發話,“速往‘德亨當點火!”

聽聞此言,董明一下子癱在地上。永春知縣連忙跪地磕頭:“大人使不得,‘德亨當裡可是有洋人的貨……”

“混賬!”知府踉踉蹌蹌走過去,一腳把永春知縣踹翻,“本府不管他羊人還是馬人,本府只想百年太平!”

自古民不與官鬥,老管家深諳此理。於是,趁著知府呵斥永春知縣之際,匆匆架起痛哭流涕的董明,一溜煙出了泉州府,直奔永春。

三、洋文救命符

老管家和董明來到“德亨當”,方知一切已晚,先到一步的官兵早一把火點燃了當鋪。望著沖天的火光,二人趴在地上號啕大哭。

董明和老管家正哭得悲慼,猛然間被人拽了一把,二人不約而同回頭看,來者竟是林秀才。林秀才把二人叫到僻靜之處,說:“爾等有性命之憂,不思解救,只顧哭啼有甚用處!”

老管家雖不明白林秀才話裡的意思,但回顧接二連三發生的稀奇事,也顧不得林秀才安的是好心還是壞心,趕緊詢問如何解救。

林秀才說了句“葫蘆”,便招呼二人上了馬車,飛馳至泉州王葫蘆府上。王葫蘆似乎早有準備,車一到,他就把自己雕刻的所有極品葫蘆全搬上車,一行人連夜趕往廣州十三行,董明這才想起幾個月前林秀才要給洋商頭頭送葫蘆的事。

那洋商頭頭久居廣州,說一口純正的廣府話,見幾人帶來了雕刻葫蘆,嘖嘖稱讚,看到興頭處,非要王葫蘆現場雕一個。王葫蘆笑著說自己年老眼花,這些葫蘆都是義子董明雕刻的,該董明來雕。

王葫蘆此話一出,董明羞得滿臉通紅。他學藝時日不長,只學了個皮毛,別的不說,就連答應林秀才的功臣像,他也只能雕出三五個。如今義父說了大話,董明只得硬著頭皮挑了自己拿手的一個功臣來雕。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董明雕完,洋商頭頭眼都直了,非要賞給董明銀兩。

董明不知如何是好,林秀才插了話:“洋大人莫客氣,這些葫蘆全是董明孝敬您的,您若有心賞賜,就賜他一幅墨寶吧。”說到這裡,林秀才對洋商頭頭附耳低語一番,洋商頭頭點了點頭,提起筆來,一揮而就。董明不覺好笑,洋商頭頭寫的哪是什麼墨寶,分明像道士畫的咒符。

從廣州回來,林秀才說的“性命之憂”得到了驗證。此時,泉州城、永春城到處張貼了緝拿董明和老道士的告示,原因是董明管當不利、老道士妖言惑眾,致使洋人的貨物被燒。

為避免殃及無辜,董明給了老管家一筆銀兩,讓其另謀出路,他則同林秀才、王葫蘆掩面進了王葫蘆府邸。

豈料,三人前腳到家,永春知縣後腳跟了過來。王葫蘆把董明護在身後,喝道:“朝廷王公大臣、十三行洋人也要給我王葫蘆幾分薄面,你們若敢撒野,小心我不客氣!”

王葫蘆這嗓子威力無比,永春知縣“哼”了一聲,帶人退走。誰想,這夥官兵走後不久,又來了一夥,這次領頭的不是官員,而是兩個洋人,嘴裡生硬地嘟噥著“董明”二字。董明一時間不知所措,林秀才卻並不慌張,他笑著把十三行洋商頭頭寫的“墨寶”遞過去,兩個洋人輪換著看了幾遍,搖頭離開了。

董明不解,問紙上寫的到底是什麼,怎麼就鎮住了這兩個洋人。林秀才苦笑著說,能鎮不住嗎,收葫蘆的洋商頭頭是他倆的頂頭上司,署了洋商頭頭名字的紙上明白告訴他倆不準因任何事為難董明。

到此,董明才知道林秀才不是歹人,可他卻想不通林秀才當初帶頭擠贖、賴當葫蘆的緣故。

“實不相瞞,這都是你爹的主意啊。”林秀才無奈地說。接下來,林秀才把董和失蹤、“德亨當”被燒的來龍去脈全講了出來。

原來,半年前,洋人當在“德亨當”的貨物不是一般的貨物,而是害死董明他娘和許多百姓的鴉片煙,洋人把鴉片當在當鋪,是為了避風頭,當時朝廷正下令銷燬鴉片。老東家董和當晚就識破了洋人的伎倆,他急忙彙報給永春知縣和泉州知府,誰料,兩位官員怕日後有麻煩,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明哲保身,就把董和轟出門外。正道走不通,只好走歪門邪道,他聽說知府信仙道,就當了道士,在知府雙喜臨近之時接近知府,在花豬身上做文章,先博得知府歡心,再用禳災之說,誘導大醉的知府火燒當鋪……當然,在董和去泉州知府衙門之前,已做足了準備,為了保住當戶們的當品,董和給了林秀才銀子,指使林秀才帶頭擠贖;為了便於施展放火之計,董和又收買了一個壯漢,讓壯漢強當花豬;至於林秀才“耍賴”一事也是有原因的,目的是逼迫董明跟著王葫蘆學藝,為董明留條後路,一者,整個泉州敢得罪官府的只有王葫蘆;二者,想以此換來喜好葫蘆的洋商頭頭的救命符……

可以說,林秀才對整件事情一清二楚,他之所以不說出來,是怕董明意氣用事;或者讓旁人知道,走漏了風聲。

“朝廷不是正在銷燬鴉片嗎?洋人怎麼敢明目張膽威逼官府找我們?”董明又問。

林秀才嘆了口氣,說,朝廷變卦了,因為洋人的堅船利炮攻到了天津大沽口,朝廷頂不住,准許鴉片繼續交易……

聽了這些話,董明仰天長嘆:“朝廷無能,官員苟且,國破家亡,奈之若何!”

四、尾聲

“德亨當”風波過後,永春恢復了寧靜,林秀才拿出董和留下的銀兩交給董明,問董明有何打算。董明沒有回話,只取了些許,剩下的全留給了林秀才。這之後,董明也失蹤了。

卻說,那林秀才並沒有把董家的錢據為己有,而是在“德亨當”的廢墟上建了一所學堂,放棄功名,潛心教書育人。據傳,多年後,學堂裡來了一位會說洋文的先生,時常給學生講授一些西方的學問,不過,沒人知道先生叫什麼,因為,他從不肯說出自己的名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