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想佔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於牽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後來一合計,確實也只有“讓”這唯一的辦法,房地產是很可貴的家產,但爭之不來,不如讓三尺看看。於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讚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張英的行為正應了那句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這條几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來。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人和人之間相處,難免會產生一些摩擦和磕磕碰碰,也難免

自己的自尊心和切身利益在無意或有意間受到對方的一些傷害,但持什麼態度,卻反映出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和胸懷肚量。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要想處理得好,就應該學會諒解,學會寬容,學會忍讓,決不可為了個人恩怨拍案而起或拳腳相加,更不可為了蠅頭小利而反目成仇或兵戎相見。

要知道忍讓不是軟弱,也不是窩囊;不是無能,也不是麻木;不是放棄對真理的追求,也不是放棄對原則的維護;不是真正人格的淪沒,更不等同於向敵人屈服。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忍讓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風範,是一種高尚的境界,是一種無私的胸懷。苦澀地一笑是忍讓,一聲“沒關係”也是忍讓。沒有忍讓,就沒有平靜;沒有忍讓,就沒有和諧;沒有忍讓,就不存在友誼;沒有忍讓,就談不上遠大的理想。

忍讓是一種風度。風度不是刻意表現出來的,而是源自遵經守訓的內心修養,有德、有識、能忍、能讓者方能有風度。心胸狹窄的人,不懂忍讓,根本不可能有讓人歎服的風度;目光短淺的人,不願退讓,不會以優雅的風度吸引別人;妄自尊大的人,不肯謙讓,也就不可能以謙和的風度迎得好人緣。面對下級一語不慎的冒犯、朋友之間一念之差的傷害,陌路人無意間的衝撞……。忍一忍,讓一讓,並不等於自己落了下風,失了面子,反而是一種有風度的體現,是一種人格魅力的折射。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忍讓是一種勇氣。在利益面前忍讓,是一種失去;在名譽面前忍讓,是一種犧牲;在情感面前忍讓,是一種付出。忍讓,可能使我們暫時失去很多,但卻會帶來永久的幸福;忍讓可能使我們感到暫時的痛苦,卻不會讓我們有太多的遺憾;忍讓可能讓我們難過一陣,但卻不會讓我們的心靈無法平靜。

忍讓是一種智慧。有些人寧願在一些小事情、小損失面前死纏爛打也不願讓步,結果和兄弟之間、朋友之間、鄰里之間為了爭回面子,失去了情誼;有些人寧願在矛盾面前針鋒相對,也不願退讓,結果敗壞了心情,為人際關係埋下了地雷。而睿智的人,總是以退為進,從長遠的角度、積極的意義出發,擺脫現實的困境與糾纏,適當退讓,為自己,為他人贏得更寬敞的生存空間。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些,讓心胸開闊些,忍一忍讓一讓,就會發現,小小的讓步會讓自己收穫的比失去的得到更多,更長遠更幸福。

忍讓是一種境界。一絲寬讓,是積福的根苗;一縷容忍,是無量的福田。當被別人誤解了,甚至用過激的言辭對付時,仍然要寬懷大度。從別人的角度去理解事情的起因,用一種善意的方式處理人際關係,相互理解,相互關愛。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在家庭中,讓出濃濃親情;在工作中,讓出深厚友誼;在社會上,讓出和諧天地……。

本著一顆寬讓之心,得饒人處且饒人,多說能讓對方下得了臺階的話,原諒對方過激的言倫,不要把事情弄僵,不要把話說絕。在忍讓中化解矛盾,消弭爭端,使冰雪消融,讓心空澄澈。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