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古典 | 韋伯《邀舞》

圓舞曲(Walzer),音譯為“華爾茲”,是奧地利的一種民間舞曲,18世紀後半葉用於社交舞會,19世紀開始流行於西歐各國。它採用3/4拍,強調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暢,節奏明顯,伴奏中每小節僅用一個和絃,由於舞蹈時需由兩人成對旋轉,因而被稱為圓舞曲。

古典 | 韋伯《邀舞》

1819年,德國作曲家韋伯寫了一首迴旋曲式的華麗圓舞曲《邀舞》,獻給他的妻子卡洛麗內,並詳細解釋了作品的具體內容:

第1—5小節:邀舞者初次出現。

第6—9小節:女子婉言謝絕。

第10—13小節:男子堅決請求。

第14—16小節:她同意了。

第17—19小節:他開始和她交談。

第20—21小節:她回答。

第22—23小節:談得熱鬧起來。

第24—25小節:互相非常投機。

第26—27小節:他請她跳舞。

古典 | 韋伯《邀舞》

第28—29小節:她答應了。

第30—31小節:各就各位。

第32—35小節:等待音樂開始時起舞。

跳舞結束,男子道謝,女子回答,各自離去。

這部作品是在正式音樂作品中採用圓舞曲的最早的一例,並以技巧華麗而著稱,旋律語言近似當時奧地利和德國流行的圓舞曲的音調,清新而富於表現力。整個樂曲的音樂形象具體生動,饒有風趣。

樂曲開始,先由大提琴奏出彬彬有禮、溫和熱情的旋律,彷彿是一位風度翩翩的青年紳士邀請一位美貌姑娘與其共舞。開始少女還有些不好意思,青年繼而再次熱情邀請,最後姑娘在盛情之下終於含羞應允。這時舞曲的音樂奏響,青年挽著少女的手臂步入舞池,旋即便溶入了舞蹈的激流……

隨後,一切全都安靜下來,舞曲結束了,青年向少女鞠躬致謝,姑娘則靦腆地屈膝答禮,樂曲也在安謐的氣氛中正式收尾。

版權宣告: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