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國產動畫又來洗腦之作,還未上映就引發熱議

還未上映,一部“另類動畫電影”就在網上引發了瘋狂熱議

國產動畫又來洗腦之作,還未上映就引發熱議

“最醜的哪吒”、惡童版《哪吒》等評價,伴隨著這部影片的預告片未映先火。然而上週末,在全國啟動1000場點映之後,這部動畫電影卻意外收穫了觀眾對“震撼”的各種表達,這份震撼來自於顛覆!

顛覆,是這個動畫電影最核心的表達顛覆哪吒的傳統形象,顛覆哪吒的價值體系,顛覆國漫的視效標準。最後,顛覆觀眾對傳統的認知和觀念。

顛覆哪吒的傳統形象

6月,一支《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的30秒官方預告片在網上釋出,這個外形上看起來有些另類的“哪吒”迅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同時引發熱議:

頂著兩坨烏青“黑眼圈”的哪吒,露著大牙縫,滿臉壞笑。他是雙手插兜、邁著吊兒郎當步伐的“朋克少年”,他是放火燒街、戲弄百姓的小惡霸,他一開口竟然是菸酒嗓,嘴裡叨唸著打油詩:“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新版“哪吒”呈現出一副喪萌的“混世魔童”氣質,與很多人印象中那個一身正氣、悲壯自刎的“少年英雄”形象差了十萬個街區。如果不看劇情,單看這些顛覆的外形,這個被“黑化”的哪吒,絕對是能嚇哭小孩、嚇怕大人的那種存在,讓人“第一印象”就接受不了。

其實早在今年1月,《哪吒》就推出過一版“暑期檔”預告片,不少影片網站用“史上最壞的哪吒來了”為題,而網友的彈幕評價更是精彩:“這是紅孩兒嗎?”“哪吒還有這段黑歷史?”“周迅配音?”

無論如何,新版《哪吒》的每次亮相,都能引發一輪熱評,在影片還未完整亮相之前,就已經收穫了“史上最醜”“史上最壞”“惡童版《哪吒》”等標籤。7月13日、14日,《哪吒》開啟全國限時限量1000場點映,“新哪吒”首次接受觀眾的考驗。

結果,結果卻出現了逆襲的口碑!

山西晚報記者在電影評論網站豆瓣、購票平臺貓眼、淘票票等社交平臺看到,網友的留言都帶著一種亢奮之意

網友“醒了再看片”說:激動地看完最後3個彩蛋,都不願離場!感覺又會是一次“自來水們的戰鬥”,吒兒的水龍頭。前面有多好笑,後面就有多好哭,牛逼!這個導演真的好厲害。

網友“一大隻程小某”說:朋克煙燻少年夠燃夠燥,江山社稷圖的想象天馬行空,海邊踢毽子的剪影唯美純真,申公公的口吃、太乙真人的豬坐騎等插科打諢錦上添花。這絕對是對傳統故事中的哪吒最大手筆的顛覆!

網友“文光1982”說:如果說《大魚海棠》極美,《大聖歸來》極感動,《大護法》極個性,《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極好看。國漫已經成長,起飛了。

本土的口碑也不例外,《哪吒》在太原萬達影城的點映結束後,山西晚報記者採訪了一位帶孩子的女觀眾。“特別喜歡哪吒那種牙縫很大、被黑化的感覺,人物裡面是很暖心的,影片其實是用一種很諧的方式傳達一種很正的理念。餃子(導演)這次徹底顛覆傳統故事,但又合情合理。我一直以為這是臺灣人拍的,後來發現人物說話有川味兒,笑點層出不窮,又結合了時代特點,不跑題。一般的國漫我不看,但這個好看,不走尋常路線的作品。”這位女觀眾的孩子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以前哪吒給我的印象,應該穿個紅肚兜、那種比較善良的樣子,現在這個挺反派的,有個性。看完以後也不覺得哪吒醜了,反而挺可愛”

影片最後,哪吒變身混天綾、風火輪、乾坤圈、火尖槍,低幼的“混世魔童”竟然變成一位帥氣少年。這是哪吒外形的逆襲,也是觀眾印象的一次反轉。

顛覆哪吒的價值體系

眾多版本里的哪吒,更多是描寫一個“少年英雄”的不凡和氣概。就算哪吒闖了禍,也被定義成孩子的淘氣和率真。然而,新版《哪吒》最搶眼的地方在於突出一個“惡”字,完全顛覆了哪吒的率真和價值體系。這個“惡”的開端源自一次烏龍事件:靈珠和魔丸被掉包,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魔王。這樣的人設,讓哪吒“小爺”剛出場就成了小妖怪,聲音一改娃娃音,性情更是癲狂、張揚,充滿邪魅

劇本在此處埋了一個大的包袱,讓觀眾也不自覺地成為“世俗偏見的一份子”,看到哪吒的種種“惡行”之後,恨不得砸塊石頭過去。隨著劇情發展,才明白哪吒的“惡”是有原因的,因為世人對其出身的偏見,哪吒從小就成了被排擠的物件,上到年邁的鄉親父老,下到幼小的妹妹弟弟,全都遠離並歧視他,影片中有一句臺詞說得恰到好處:“人們的成見就猶如一座巨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即便家人,也不得不順應民意,試圖永遠將哪吒關在家裡。哪吒的母親更是嘆息:“可能這就是吒兒的命吧!”

“命運”,有時候是一種沉重的束縛。這讓很多觀眾想起了79版《哪吒鬧海》,那個少年最終被逼無奈“拔劍自刎”,這是一種認命的選擇。但新版《哪吒》完全沒有走這條悲壯的“老路”,而是另闢蹊徑以“惡”的另類方式生存下來,並喊出了“哪吒的命,就是不信命”的口號。這也是這部電影的核心所在,打破偏見,做自己。這樣的觀點輸出,非常吻合現代人的價值體系,極富有現實含義。

所以,那些“黑化”的元素只是這部影片的外殼,也是人們常有的第一印象或偏見,真正的力量深埋在故事中,慢慢地填補認知、激盪人心。這是一種另類動畫,但絕非“惡搞”,從其“逆向”傳遞的現實意義可以看出,是難得的佳作。

顛覆國漫的技術規模

除了傳統外形和精神核心,《哪吒》此次在技術領域也做了很多嘗試。

首先,《哪吒》是首部在中國IMAX影院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特效鏡頭超過1400個,佔全片的80%,其中極具東方美學的山河社稷圖、氣勢磅礴的大鬧陳塘關、龍王三太子敖丙與哪吒的“冰火大戰”、天雷降臨等場景,都令人驚歎國產特效的“高階”。央視網更轉載《羊城晚報》評價:“濃墨重彩中國哪吒”!

據瞭解,《哪吒》最初有5000+的鏡頭體量,這個數字是普通動畫電影的3倍,成片後精選鏡頭達到2000+。此外,哪吒的面部細節控制點達到1000+,才有了現在的“朋克小爺”表情包。

除了這些大資料,《哪吒》的製作規模在國漫中也屬於“獨一無二”!製作團隊超過60家,參與動畫製作的人員超過1600人,這大概是截至目前參與人數最多的國產動畫電影了。

此外,《哪吒》背後的三大出品方也來頭不小:光線彩條屋影業、可可豆動畫和十月文化。光線彩條屋影業出品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多部優秀國產動畫電影;十月文化的代表作《大聖歸來》贏得了口碑票房雙豐收;可可豆動畫製作了“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這三家動畫公司強強聯手,代表著國漫的領軍水準。

從出品規模、參與人數,到人物創新、特效打磨,《哪吒》在國產動畫史上都具有“濃墨重彩”的一筆。隨著《哪吒》的上映,“神話三部曲”的《姜子牙》《鳳凰》也將隨之而來,加上此前《白蛇緣起》的影響力,可以看到,國漫正在努力將“傳統IP”打造成經典。只是,除了“傳統IP”,國漫不少新作還難以形成“新IP”。對此,《哪吒》導演餃子接受山西晚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自己對這一產業現象的看法

“為什麼迪士尼第一部動畫長篇做了《白雪公主》,而沒有直接做一個《無敵破壞王》呢?這是有道理的,所以我們也一樣,就像吃包子,不能一下就吃第10個馬上飽了,也得一個一個吃,一個一個做,不能著急,要循序漸進,從觀眾現有認知的IP入手,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原創作品。”

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霈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