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誰說年輕人不應該看尼采呢?

梅毒患者,精神病,厭女症,社交障礙,狂人,當這些標籤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想擁有這些標籤的人多變態啊。

誰說年輕人不應該看尼采呢?

但是,這些都是形容尼采的標籤,怎麼樣呢?天才!有性格!

尼采在自己自述《瞧!這個人》寫了一段話,我不希望被人誤解成其他人,為此,我不能誤解自己。

誰說年輕人不應該看尼采呢?

說回來,剛貼標籤這個話題,比如現在有一個第三人說我是錯的,但他又不說自己對在什麼地方,把他的對建立在我的錯上,這個在尼采眼裡就是基督教的騙局。

尼采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理念論,柏拉圖認為一切都是理想形狀的模仿—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任何事物,在理想國裡都是最完美一種形式。可以這樣比喻,完美形式被現在人模仿,從而用於生活。

誰說年輕人不應該看尼采呢?

這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後來產生了新柏拉圖主義,就把柏拉圖和信仰連結在一起。從羅提諾寫的九章集,任何一個字都可以讓尼采吐槽。

柏拉圖和基督教的相遇,天堂成了理想國的代名詞,上帝就成了完美主義的代名詞,他們的產品叫耶穌。

誰說年輕人不應該看尼采呢?

基督教就把上述包裝成了價值體系,然後用這種價值體系去要求他人改變。

我們古代有句話,這不是扯犢子麼……

所以,尼采認為,當人們憑空捏造一個理想世界的時候,也就相應的剝奪了現實性的價值,意義和真實性。

誰說年輕人不應該看尼采呢?

最終,他用上帝死了,來重估一切價值。把夢打碎,徹底,強制性要求你認識你自己。

去摧毀很容易,去重建很難。

尼采的永恆迴圈學說來說,就是你的夢想,會在別人身上實現,別人的夢想會在你身上實現,我羨慕你,你羨慕她,他羨慕我,這樣永恆迴圈。

所以尼采瘋狂的背後有著強大的清醒,正是因為有這樣平衡穩定的理論基礎才有哲學意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