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知否原著張姨娘:拿著“工具人”的牌,她卻活出自己的價值與精彩

《知否》原著有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張氏”女子:

一個是英國公的獨女張桂芬,雖然曾因婚姻不順而意志消沉,但終於看透生活、重振精神,更因仗劍臨敵之時的颯爽英姿而震懾了整個沈府,後半生再無人敢小瞧於她;

另一個是忠勤伯爵府的張姨娘,以二十多歲的年紀,嫁給了子女早就成年的忠勤伯(即盛家大小姐華蘭的公爹)做妾,於不吵不鬧、不動聲色之間,居然在霸道的袁夫人身邊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張桂芬的故事

知者

甚多,而張姨娘由於並沒有在電視劇中出現,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知否》故事裡,正面形象的妾室實在不多,有好結局的妾室更是寥寥;

而這個張姨娘,明明一出場就是一個明確的“工具人”,最終卻活得既有好人緣,又有好結局。

——沒有大女主的命,卻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張姨娘究竟靠的是什麼呢?

知否原著張姨娘:拿著“工具人”的牌,她卻活出自己的價值與精彩

01 後宅紛爭急需利器,張姨娘應運而生

張姨娘之所以能夠出場,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忠勤伯爵府袁家後宅矛盾激化的結果:

忠勤伯袁伯爺的妻子袁夫人多年來偏心長子,對次子袁文紹、尤其是兒媳盛華蘭只有一味地盤剝。

華蘭被婆婆袁夫人以各種理由整整欺壓了十年,卻礙於禮法始終只能忍氣吞聲。而袁夫人得寸進尺,甚至將黑手伸向了華蘭好不容易生下的兒子實哥兒。

明蘭實在不忍長姐這般苦熬日子,給華蘭出了一個釜底抽薪之計:讓華蘭請求袁伯爺的姐姐壽山伯夫人出面,給袁伯爺納一房“貴妾”;

而這個貴妾的作用,就是用來在袁伯爺身邊吹枕頭風,讓他制止袁夫人的種種極度偏心行為,“避免袁家兄弟反目,家族分崩離析”。

——明蘭的聰慧之處,就是將看似普通的婆媳矛盾,一舉提升到“鄭伯克段於鄢”的手足相殘;

事情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果然也點醒了壽山伯夫人,她迅速開始尋找合意人選,於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張姨娘終於登場了。

知否原著張姨娘:拿著“工具人”的牌,她卻活出自己的價值與精彩

02 她選擇不了自己的命,卻能選擇該走的路

不得不說,壽山伯夫人眼光很好,她挑中的這個張姨娘,著實是個有決斷、有擔當、識時務、有智慧的女子。

張氏出身於清貧的讀書人家,生得端莊秀麗,也能讀書識字。

可惜張氏命不好,父母早早過世。身為長姐,張氏毅然挑起了撫育弟弟妹妹的責任,但也耽誤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待弟妹都成人、成家,張氏已經二十多歲,在當時已經屬於大齡老姑娘了。

這個結果,張氏一開始肯定也是預料到了的,但她依然在“自己嫁人”與“撫育弟妹”之間選擇了後者,這份擔當著實令人欽佩。

壽山伯夫人看中張氏,也正是因為看中了她的人品,畢竟此次給老弟納妾,並不是真的要找個妖嬈的小妖精禍害袁家,而是制衡袁夫人;

恰好張氏出身清白,模樣秀麗,賢惠明理,又能讀書識字,儼然就是上佳人選。

知否原著張姨娘:拿著“工具人”的牌,她卻活出自己的價值與精彩

而張氏敢於接受壽山伯夫人的安排,嫁入忠勤伯爵府做妾,再次體現了她的膽識與決斷。

因為一開始,壽山伯夫人就是一切都攤開了對張氏說的,包括袁夫人的霸道、愚魯,包括袁家長子的平庸、次子的出息,包括此次納妾的終極目的“制止袁夫人肆意胡鬧,不要讓袁夫人把袁家搞散了”。

資訊量之大,任務之艱鉅,尋常女子幾乎是無力應付的,只想奪路而逃。

但張氏沒有逃,她明白自己當前的處境:普通人家出身,早已錯過婚嫁韶華,且並非花容月貌,即使執意要給別人家做正室大娘子,也幾乎沒什麼挑選餘地了。

既然生活怎樣都是苦,倒不如抓住機會,盡力拼一次。

若是能在伯爵府站住腳跟,再生下個一子半女,對於張氏來說,便是此次風險投資之後的大回報。

知否原著張姨娘:拿著“工具人”的牌,她卻活出自己的價值與精彩

03 識時務、有智慧的人,往往不會過得太差

嫁入袁家之後的張氏,很快憑藉著自己的溫柔體貼、知書達理,成了袁伯爺最寵愛的姨娘。但更厲害的,是她在面對正室袁夫人、面對袁家後宅事務時,所體現出來的智慧。

第一,面對袁夫人,既表現得本本分分、恭恭敬敬,又不讓自己吃虧。

不同於盛家曾經的林小娘,也不同於梁家風光一時的貴妾春舸,張姨娘非常清楚自己的“妾室”地位,於是絕不在“身份”二字上授人以柄。

在袁夫人面前,張姨娘從言談到舉止一概讓人挑不出錯處,不給對方找茬的機會;

即便袁夫人無緣無故對她掌嘴、罰跪,張姨娘也一概接受,絕不出言頂撞。

然而,張姨娘並非一味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否則過不了十天半月就先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又如何完成使命、如何掙下後半生的好日子?

張姨娘不與袁夫人正面衝突,全盤接受她的各種無理懲罰,是因為張姨娘心裡有底:

現在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她陪伴袁伯爺就寢,這一身一臉的傷痕,還發愁袁伯爺看不到麼?

用傷痕說話,由袁伯爺出面痛斥袁夫人“善妒”,她自己既不落下“不敬正室”的壞名聲,又能達到震懾袁夫人、保護自己的目的,真是事半功倍。

知否原著張姨娘:拿著“工具人”的牌,她卻活出自己的價值與精彩

第二,面對袁家後宅事務時,自身定位清晰,目光長遠。

很多人都會犯下“得意忘形”的錯,以至於誤判形勢、前功盡棄。

而張姨娘頭腦清醒,她當初嫁入伯爵府,肩負的任務是“制衡袁夫人”而不是“取代袁夫人”,所以即便再得寵,她也沒有動過“取而代之”的念頭:

一來,以她的出身和資歷,不可能;二來,這種做法不會得到壽山伯夫人的支援。

既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就不必為之浪費時間、敗壞人緣。

張姨娘真正關心的,是如何在袁家站穩腳跟。

在偌大的後宅生存,只靠男人的寵愛還遠遠不夠,張姨娘知道自己還需要更穩固堅定的靠山。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張姨娘很明智地選擇了二房的袁文紹盛華蘭。

從此,當華蘭被婆婆袁夫人盤剝嫁妝錢,或者找理由欺凌的時候,張姨娘會尋機在袁伯爺耳邊吹風,由袁伯爺替華蘭主持公道;

當華蘭與袁文紹得到什麼好東西的時候,也會實實在在地包上一大份,暗中送給張姨娘,讓她能夠慢慢積攢自己的體己錢。

知否原著張姨娘:拿著“工具人”的牌,她卻活出自己的價值與精彩

後來,張姨娘很幸運地生了一個兒子。

在母親的教導下,這個庶子小小年紀就知道親近二哥二嫂,長大之後也是袁文紹身邊又忠誠又聽話的小跟班。

雖然原著沒有明確寫張姨娘的結局,但能夠確定的是,袁文紹與華蘭後半生的日子過得不錯;按照他們的為人,多半也不會虧待了一直關係親厚的張姨娘母子。

由此推斷,張姨娘的後半生,即使袁伯爺不在了,她有兒子,有體己錢,還有袁家二房作為依靠。在《知否》的若干妾室裡,已經是一個相對圓滿的好結局。

04 結語與啟示

張姨娘本身並非好命:早早就父母雙亡,她獨自撫育弟妹成人,不僅辛苦,還耽誤了自己的婚事。

但是,張姨娘並始終有一股溫婉堅韌的生命力:

手裡的牌雖然不好,但也要盡力去打,而不是早早認輸;

人雖然是個工具人,但也要盡力發揮價值,做個讓人離不開的“神器”,而不是自怨自艾、自暴自棄。

知否原著張姨娘:拿著“工具人”的牌,她卻活出自己的價值與精彩

讓人不禁想起《知否》電視劇版的衛小娘。

衛小娘同樣也是妾室,同樣也是工具人(被王大娘子買來專門對付林小娘的),而與張姨娘相比,衛小娘就顯得過於清高孤介:

只顧自憐身世,只顧心有不甘;寧為玉碎,也不屑於加入後宅爭寵的混戰之中,不肯放下自己的尊嚴、去向命運低一低頭。

這份風骨固然讓人敬佩,但不可否認的是,後果也是相當慘重的:

盛紘走

不近

她,王大娘子放棄了她,林小娘肆意擺佈她;

她不僅自己早早殞命,還害得女兒明蘭成了沒有親孃的苦命孩子;若不是盛老太太的收養,衛小娘幾乎連女兒的一生也斷送了。

知否原著張姨娘:拿著“工具人”的牌,她卻活出自己的價值與精彩

人生在世,固然人人都想當主角,過得順遂、體面、風光無限。

然而,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做不了戲裡的主角,也未必能成為現實生活裡的幸運兒;擺在我們面前的,只不過是普通人的普通一生。

可是,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小願望,也可以努力活得熱氣騰騰,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就像張姨娘,明明拿著一把爛牌,卻靠著“懂取捨、識時務、有智慧”,硬生生打出了一個還不錯的結局。

當然,時代不同,寫本文絕不是宣揚大家去複製張姨娘的路線,而是想說:

即使生活很苦,也別輕易認命;

因為一旦認命,就真的趴在苦水裡出不來了;

不如再想想辦法,再堅持往前多走一走;

說不定邁過眼前的溝溝坎坎,就苦盡甘來了呢!

【小梨原創,拒絕抄襲,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