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社會上的人會越來越冷漠?還是你自己對別人越來越冷漠?

其實這是個誤解,人類社會總體趨勢是,收入水平越高,文明程度越高,越會表現出對陌生人的友善。過去三十年,中國人的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不可能會呈現出越來越冷漠的趨勢。

那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誤解呢?

首先,在農業社會,人都是生活在熟人的圈子,在那樣的圈裡裡,人們會對周邊的人表現的較為熱情。即便在城市,人們也被固定在自己的單位裡,社會流動性很差,這種人際結構,人們也會對周邊的人表現的較為友善。這是很多人認為傳統社會的人比較有人情味的原因。

社會上的人會越來越冷漠?還是你自己對別人越來越冷漠?

但是,要看到,傳統人接結構對於外來人,尤其是沒有利害關係的陌生人,是沒有這種熱情和友善的。前些年山西破獲黑磚窯事件,黑心的黑磚窯老闆,把殘智人員弄到磚窯裡幹苦力,但不給他們一分錢收入。調查顯示,這些對於周邊的農民而言,根本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但根本沒人關心。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外來的殘智人員,根本就不是自己生活圈子裡的人,沒必要關心他們。

我們多年前還採訪過另外一個相似的案例,一位打工的大學生精神除了一點問題,被當地政府裝上汽車扔到荒郊野外,他受傷了。數九寒天倒臥在馬路邊,數百米之外,就是一個村莊。

那是一個冬天,很快就下起了雪,沒人過來管他,直到最後凍死在路旁。

這是一個有人情味的社會麼?我不認為。

社會上的人會越來越冷漠?還是你自己對別人越來越冷漠?

第二,城市裡的人際交往的粘度,的確遠遠小於鄉土社會。但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更合理的。自由和集體認同原本就是一對矛盾。自由度越高的地方,越注重個人私域,但同時也意味著,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會比較疏離。

第三,現在媒體比較發達,各種小機率事件會頻繁被報道,比如老人倒地沒人扶之類的新聞。如果按照年代統計,我相信現在扶老人的比例,一定遠遠高於20年前,但當年資訊不發達,即便發生各種悲慘事件,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但現在不同了,一個觸目的新聞,可以在24小時內,讓幾億人知曉,疊加效應就是,我們常常會被小機率事件的後果所左右,誤以為這是一個比較冷漠的社會。

社會上的人會越來越冷漠?還是你自己對別人越來越冷漠?

幾個小故事

01

安安小時候是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 但她時常覺得透不過氣來,焦慮的不行。父母是看她什麼成績給她什麼臉色,考得好,父母臉上榮光,就對她好;偶爾掛了,父母就會用各種語言或行為刺激她,甚至羞辱她。 有次期中考,她的名次從第一掉到第五,父母連家長會都不肯去參加,好像她差到讓父母沒臉見人似的。

待到她大學畢業工作了,父母權衡的東西從成績轉為職位和薪資。她混得比同齡人好,父母就給笑臉,混得不如意,父母不但不安撫,還會冷言冷語相對。 尼瑪誰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安安自小就覺察到父母對她的愛是標好價格的,心思細膩的她內心受到重創。所以她打小就跟父母不親,童年遺留下的陰影至今未消,長大了依然不會跟父母交流心事。 她也曾很努力地想靠近父母,可是始終親近不起來,對他們也沒有那種發自內心的尊重。

她覺得自己對家的感情越來越淡漠,無數次想要逃離,想擁有自己獨立的一間小房子,一個人安安靜靜地過日子。

社會上的人會越來越冷漠?還是你自己對別人越來越冷漠?

02

陶陶說自己是天生冷漠的人,已在高冷的路上走了幾十年。 她說自己情感淡漠,不會融入周圍的人和事,看什麼事情都是冷眼旁觀的那種。看著別人看什麼電影,傷心至極哭得死去活來,可是她沒感覺,也不懂別人在傷心什麼。 她對親戚朋友沒什麼太多的熱情,對悲歡離合也顯得無動於衷。看到外面稱兄道弟拜姐妹的煙火氣人生,別人心生羨慕,她只是看到麻煩,覺得迴應別人是很麻煩的一件事。遇到悲哀的事情也是淡然,就是不會有眼淚的那種人。 有時候她對切身利益也漠不關心,像她這個年齡的人,大多都在爭家裡的地位,單位裡的職稱,職位,都規劃的比較清楚。她不爭不搶也不吵,既不會去害人,也不會去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幫別人。

社會上的人會越來越冷漠?還是你自己對別人越來越冷漠?

冷淡是她的生活常態,她幾乎不主動聯絡朋友,也不輕易跟人見面,有人請吃飯就是拒絕。我問過她為什麼,她說,“麻煩”,“懶”,“沒什麼好聊的”。 她一向奉行求人不如求己,她不想靠別人,也不希望別來靠自己。就是那種你們別來管我,我也不想管你們,我們各自歲月靜好的人生態度。一則她比較忙,沒時間去想與己無關的事情,也不想被別人牽扯而分散自己的精力;二則很多事情就是想出手相助,也難免有心無力。 好在她有冷淡的資本,她在專業上表現優異,個人解決問題能力很強,不需要藉助他人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家世又好,不需要看人臉色也能生活得很好;人還長得漂亮,就算面癱也照樣被喊女神被人追。 她的冷淡,其實是天生的骨子裡的驕傲。

大多是行為上的冷淡,只是不願意表達,有時是懶得說,有時是覺得不必說。但她心裡有愛和感恩,所以朋友不多,但個個都鐵。 她覺得除了有目的的社交之外,一切社交活動都是內心真實想法的體現,按照自己覺得舒服的來就好,要不然太累了。 她說,獅子獨來獨往,不用強顏歡笑,活得那麼累幹嘛,羊才需要成群結隊。

社會上的人會越來越冷漠?還是你自己對別人越來越冷漠?

03

公司有個姑娘叫雯雯,大眼高鼻巴掌臉,長腿細腰氣質好,第一眼看上去高冷得不行,全身上下散發著“生人勿近”的氣場。 後來熟悉了,發現她只是外表高冷,甚至還是能秒變成逗比。 她從小跟爸爸感情好,爸爸生病去世前,她一個人在醫院守護了三天三夜,她媽媽說要休息,她老公說工作忙,沒人來頂她。親人的離散,愛人的冷漠,讓她在那一刻看透了世間冷暖。此後她明白,關鍵時刻除了自己沒人靠得住,連自己的親人都這樣,更別指望其他人了。

生活狀態的變化促使人的轉變,經歷過痛苦,就學會孤獨,於是她用冷漠掩飾內心的傷痛,裝作一切都漠不關心的樣子。 當你看透一切的時候,不會再抱幻想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學會冷漠。與其說骨子裡冷漠,不如說心寒次數太多;與其說冷漠,不如說更傾向於封閉自我。 這種後天的冷漠,實質上是一種逃避,你開始逃避外人,不想被人打擾你的生活;也是一種自我保護,不想再輕易受到外界的傷害。 她說,不要指望別人感同身受,當你說真話的時候,一群人跑出來,說你裝B。當你嘻嘻哈哈開玩笑的時候,點贊卻不絕。

社會上的人會越來越冷漠?還是你自己對別人越來越冷漠?

04

受傷了才變冷,冷了卻會傷人。但冷淡總比虛偽強,冷淡的人雖然你不能期待他有多暖,但他們大多善良,虛偽的人則容易惡毒。 有些人被生活的大山壓著,很難積極陽光對待人生。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外表待人熱情,嘴巴甜如蜜,但是從來沒行動,還愛炫耀,實質上虛偽入骨。 公司另一同事就這樣,貌似人緣還不錯,經常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揹著人家說如何如何討厭人家,結果人家一來找他就特熱情,恨不得把自己心掏出來那樣。人家一轉身,他立馬秒變冷漠,嫌人家麻煩。

人際關係的交往,很大程度上是一面鏡子。誰對誰貼心貼肺,誰對誰敷衍了事,誰對誰滿懷敬意,誰只是將誰當做墊腳石,你用了多少分誠意,對方用了多少分情義,涉身其中,每個人其實都心知肚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