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Love is love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Love is love

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就受到了頗多關注,記得還組織了觀影會,邀請到很多臺灣的電影人,看完電影給出評價,像許光漢、柯佳嬿、林依晨……

再來就是電影的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盧廣仲演唱。這首歌被很多歌手翻唱,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蔡依林和魏如萱的版本,都很棒。所以電影吸引了很多關注,十二月初的時候,《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票房突破1億新臺幣,是臺灣同性電影題材裡最賣座的一部。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Love is love

故事發生在八十年代,臺灣剛剛解嚴,更多自由的思想開始萌芽。但是在維特中學裡,學校還是恪守著嚴格的規則,即便是學校第一年招收女生,也把男女用鐵欄隔開。其中一個主人公宿舍四人都是樂隊的,他們會半夜溜出去,和女校的學生一起夜遊。被禁錮的總是在騷動,學校主張“不要亂搞男女關係”,

但靈魂總是自由的。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Love is love

那時候張家漢(角色名)就發現了自己並不喜歡女生,而對自己的好友王柏德(角色名)產生了情愫。一部1984年的電影《鳥人》貫穿了這部電影,王柏德因為諧音的原因,大家都叫他birdy。就像電影裡一樣,王柏德是個所謂的問題學生,他不服管教,違反紀律,喜歡做一些奇怪的事情。而也像電影裡的艾爾一樣,張家漢會陪著他做所有事情。很快樂。不過在那個年代,同性戀是不被接受的。在學校裡,有個同性戀的學弟經常被毒打。整個社會的態度,是不接受的,但卻又存在著,於是只能藏在黑暗裡,呼吸。

就像所有青春期的愛戀一樣,張家漢和王柏德一塊去臺北,一起看電影、聽音樂,

他們彼此並未說出心意,但很快樂,很開心。

在點歌廳的時候,王柏德給張家漢點了一首歌,蔡藍欽的《這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有一點希望

有一點失望我時常這麼想

在這個世界有一點歡樂

有一點悲傷誰也無法逃開

我們的世界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

你又何必感慨用你的關懷和所有的愛

為這個世界添一些美麗色彩

而蔡藍欽在1987年就去世了,似乎昭示著這段愛情,最終的結局。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Love is love

到後面,王柏德為了避開這份愛,為了“對你好”的原因,和一個女生去談戀愛,故意和張家漢疏遠。甚至搞了氫氣球在全校面前對女友表白。當然後來被發現,在那個年代,男生被留校察看,女生被退學。所以張家漢替他出頭,甚至說是自己談戀愛,捱了王柏德父親的毒打。以至於王柏德跑去張家漢家裡,跟家漢的家人說,是張家漢搶了自己的女友。希望能幫他“矯正”。

後來他們過了三十年才遇到。劇情好像說多了。影片的前一個半小時都在講少年時代,而後面半個小時則是三十年後的事情。但這部分顯得拖沓,重逢感覺沒有力度。尤其是王柏德拍張家漢肩膀的時候,戴立忍老師捂嘴的動作看起來好奇怪。

陳昊森飾演張家漢。帥,很青春。眉宇間都是少年之氣。因為是從他這個角色視角出發,所以有更多表達空間,表演也很投入,情感釋放也到位。很多點睛式的臺詞也是從他嘴裡說出來的——“親愛的天父,喜歡一個人,為什麼要有罪呢?”“如果上不了天堂,那就讓我下地獄。既然同性戀只能下地獄,那裡也許比較多人懂我。以及最戳人的,“你有多愛一點,我有少愛一點嗎?”或許因為是導演的自傳性質,張家漢的形象顯得立體真實,讓人動容。曾敬驊飾演王柏德。個人覺得他不如陳昊森演得出色。但至少也很真誠,兩個人都是全情投入,性格特點上的怪咖,挑戰權威,嚮往自由也都能表達出來。

電影想要表達的,在那個年代,同性戀群體的艱難。還有王柏德最終和女生結婚,甚至有了孩子。完全是悲劇,儘管他們不應該去傷害其他人,但是這個社會在逼迫他們填寫“正確答案”,似乎他們也沒有太多辦法。

在臺灣同性戀婚姻合法之後,那些生於60年代70年代的人,還有多少勇氣表達出來呢?創傷一直都在,也不可修復。

電影中出現舉著牌子的人,是臺灣平權運動的先鋒祁家威,在灰暗的年代,奔走奮鬥,鼓勵更多人勇敢做自己。這其中的酸楚困難,難以想象。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Love is love

導演柳廣輝希望電影能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傳播開,因為主題曲的詞作者許媛婷、佳旺和陳文華的家鄉,那裡,同性戀還是罪名。

刻骨銘心只有我自己

好不容易交出真心的勇氣

你沉默的迴應 是善意

Love is love。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