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中國的電視事業發展極為迅速,不斷在追求精品

電視劇呼喚精品

中國的電視事業的起步雖較西方國家為晚,但是發展極為迅速,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後,各地新建的電視臺猶如雨後春筍,紛紛拔地而起,形成了一片繁榮景象。

據有關部門統計和報紙披露,在改革開放之初,全國僅有35家電視臺。由於發展迅速,到了1994年年底,全國縣級以上的無線電視臺達到982家,合計為3125家。以上統計數字都是經過官方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建立的電視臺。如果將未經官方批准的有線電視臺列入,其數字可能大得驚人。

中國的電視事業發展極為迅速,不斷在追求精品

即使按照1994年統計的數字,如果與發達國家作橫向比較,“中國正規的電視臺數超過美國一倍,是日本的25倍、英國的260多倍,比美國、俄羅斯、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和巴基斯坦這11個國家的總和還要多519家”

另外,各省和直轄市的電視臺又爭相上“星”,搶佔空間。據統計,約有95%以上的省和直轄市的電視臺透過中國的8顆人造衛星上了天,使國內“上星”的電視達40多個頻道。為此,擴大了覆蓋面,增加了收視率,提高了省和直轄市電視臺的知名度,同時也為自身謀取了更多的廣告收入。由此,形成了群雄逐鹿、爭相推出好節目,以取悅觀眾、提高收視率的火熱局面。

中國的電視事業發展極為迅速,不斷在追求精品

對於廣大觀眾來說,出現了更多的頻道則意味著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當然會受到觀眾的歡迎。但是,另一方面,由於節目眾多,觀眾的眼光變得越來越挑剔,要求越來越高。

當前,中國電視劇的市場似乎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有的電視臺還設定了播出電視劇的固定頻道,安排固定播出時段,使喜歡收看電視劇的人們有了相對固定的收視平臺。

進入21世紀後,電視又有了大的發展,裝置越來越先進,上星的頻道越來越多,節目越來越豐富。有些文化企業和商家也看好電視劇這塊市場,紛紛投資拍攝電視劇,於是電視劇的產量驟增。雖然產量大,集數多,但真正能播出與觀眾見面的則不多,據說相當數量的電視劇由於質量差,甚至是文化垃圾,被壓在電視臺播不出去。

中國的電視事業發展極為迅速,不斷在追求精品

現在,可以觀賞電視劇的頻道多了,節目多了,產量也上去了,但質量平平、真正稱得上精品的電視劇卻寥寥無幾,多數是“快餐”式的平庸之作,甚至其中還夾雜著一些打著擦邊球的黃色或黑色的垃圾。所以有些造詣高的導演和演員就曾公開表示不願拍電視劇和不願出演電視劇,其原因就在於電視劇製作粗糙、質量較差,還難以形成藝術精品,所以不敢問津。

毋庸諱言,在觀眾群體中,對大量的平庸之作早已有訾議之聲,對粗製濫造的低劣作品所產生的負面效應更是深惡痛絕。甚至有的人指責“電視將人口白痴化”,“電視已成公害”,“電視將人娛樂至死”的問題應值得重視。由此,呼喚影視“精品”的聲音日益高漲,要求影視界特別是電視劇推出精品,也是事出有因,並非苛求。對於電視劇的創作者來說,推出“精品”自然責無旁貸,否則也無顏再見觀眾。現在大多數創作者已有了拿出“精品”的壓力和緊迫感,人人都在翹首以待“精品”的出現。

中國的電視事業發展極為迅速,不斷在追求精品

何謂精品?在商品市場上,“精品”常常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光彩奪目,受人青睞,以至於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精品,也可以說是產品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它內部質地純正,品格上乘;外部包裝精美,賞心悅目。把玩起來,讓人愛不釋手;品嚐之後,又覺得味道好極了。所以它不同凡響,鶴立雞群,成為出眾的、頂尖的、人見人愛的產品。

精品雖說價格昂貴,但購買者卻樂於消費,即使花大價錢,也心甘情願,覺得值,覺得舒坦;這總比花小錢買劣質產品,上當受騙,心裡覺得窩火要好得多。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名家的音樂會、經典畫展,雖然票價不菲,但觀者卻十分踴躍的原因所在。所以,人們對精品的追求是樂此不疲,也是不惜代價的。

由此,市場上的“精品屋”、“精品世界”等,便應運而生。生產廠家競相創造精品、推出精品,消費者也樂於購買精品、添置精品,從而形成了市場經濟中的一種購銷現象和購銷心態。於是,在競爭機制下便凝聚成一種“精品意識”。難道這還不能給我們從事電視劇創作的人員一些啟示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