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畫中有話|雪域之光

敦煌莫高窟作為當今世界延續時間最長、儲存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稱讚為“沙漠中的美術館”、“牆壁上的博物館”。如此精彩絕倫的藝術長廊和千年不斷的歷史文明,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前來欣賞讚嘆、考察學習、甚至是虔誠禮拜為之朝聖!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莫高窟,我們精心編寫了敦煌莫高窟“畫中有話”系列賞析。這裡的“畫”不僅僅是莫高窟的壁畫還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築、歷史圖片、歷史遺蹟等等。在我們眼中他們都是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我們將用充滿溫度感的文字來傳遞出歷史資訊的點點滴滴,“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大家聆聽到繪畫的聲音,讓聲音傳遞美麗的繪畫!

公元7世紀初,在我國西南邊疆的青藏高原興起了一個日益強盛的吐蕃部族,其首領松贊干布在征服了蘇毗、象雄等高原境內各族之後,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唐代地方性政權——吐蕃王朝。隨著吐蕃王朝勢力的不斷擴張,至公元9世紀上半葉,吐蕃王國的版圖一度空前遼闊,成為當時亞洲腹地與大唐王朝、阿拉伯帝國三足鼎立的強大勢力。

然而,隨著歲月的時光流逝,這個曾經威振亞洲腹地的高原王朝早已被湮滅在高原的歷史風塵之下,那些昨日的輝煌已經不復存在。今天,如果我們想要最為真切地回顧這段歷史,撫摸它留下來的珍貴遺寶,那麼請您走進千年前的敦煌莫高窟,她會用近70年的時間,來續寫這段遺存的吐蕃文明。

畫中有話|雪域之光

莫高窟第159窟西壁全景圖 中唐

吐蕃政權統治敦煌時期(786-848),適逢唐朝會昌滅佛之時,在吐蕃贊普可黎可足治下,敦煌地區的佛教十分興盛。不僅大興佛事,廣度僧尼,並派吐蕃大德僧管理敦煌佛事,因此在莫高窟吐蕃時期開鑿的洞窟,相較於前代洞窟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例如:盝頂帳形龕的形式、一壁多幅經變等等,最為有特點的便是在一些經變畫中,根據經文內容,加入吐蕃贊普的形象。

畫中有話|雪域之光

吐蕃贊普 莫高窟第159窟東壁 中唐

《舊唐書·吐蕃傳》中所說“衣被素褐,結朝霞昌首,佩金鏤劍”、“男女皆辮髮”,這些都是辨認吐蕃民族的最好佐證。在莫高窟眾多的中唐洞窟中,尤以第159窟維摩詰經變中的贊普形象為代表。

壁畫中的吐蕃人物形象較多,三位侍從在前引領,小型方臺之上的為贊普,其後還跟隨一位手執華蓋的侍從。整幅畫面儲存完整,線條清晰,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氣宇軒昂的贊普形象。

贊普頭戴紅色朝霞冠,平頂,上系紅抹額,腦後結系,露出向下垂的頭巾角,冠帽與頭髮相交處有一道白邊,似是露出帽子的內襯。耳兩側束髻,紅色發繩交叉固定。身穿白色左衽翻領袍,領口內露出深色交領襦衫,肩披灰黃色大蟲皮雲肩,長袖幾乎垂到地面,袖端飾虎皮袖緣,這樣的虎皮裝飾不僅適應高寒天氣,也和青藏高原上早期吐蕃對於猛獸的崇拜有關,當然也象徵著身份和力量。

腰間繫革帶,上有間隔的紅色銙狀小環。袍身側面從髖部即可看到開衩,從開衩處可見內穿的深色上襦,下著的綠色紅緣重裙,內著白色褲子,足蹬烏皮靴。腰佩短刀,刀柄上方可以看到翻領處有一紅繩打結,左端隱於翻領內,右端似繞到背後,這也是典型的吐蕃禮服穿著方式。

從敦煌壁畫的吐蕃服飾中,還依稀能夠看到一些大食、波斯、粟特的影子,這就是曾經的“茶馬古道”、“麝香之路”,構建而出的政治、經濟、宗教的雪域印記。

主創團隊

策劃 / 李萍、宋淑霞

撰稿、誦讀 /韓文君

學術顧問 /王惠民

音訊剪輯 / 羅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