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地球一小時”是一場有價值的“秀”

“地球一小時”是一場有價值的“秀”

3月27日晚20時30分,由國際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公益節能活動在全球各地舉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當日透過聯合國官方微博發表影片致辭強調,“2021年是改弦更張的一年。我們可以減少排放並使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以便建設一個更有韌性的碳中和世界。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保衛地球盡一己之責。”

今年已經是這項公益節能活動的第十四個年頭,它起源於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07年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呼籲個人、社群、企業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20:30-21:30期間熄燈一小時,以此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表明對全球共同抵禦氣候變暖行動的支援。

各級省市紛紛響應,流量明星也蹭了一波“為地球發聲”的熱度。但其實,這項倡議自推行以來,便始終存在意見交鋒。反對的聲音源源不斷地流出,在公眾輿論中蔓延開來。

對“地球一小時”持批評態度的觀點認為:“關燈一小時”能夠節省的電能只是理論上的數值,從實際效果看,它遠遠達不到節電的目的。人們關燈只能節約自家用電,發電廠的機器還是正常運轉,發出的電並未節約下來,反而造成機器損耗和資源浪費。且我國照明用電量僅佔總用電量的13%左右,再加上無法預估參與此活動的人數,其實是收效甚微的。

隨著矛盾升級,雙方的“罵戰”開始扭曲向對“形式主義”和“環保主義”的批判上。事實上,將“用資料和結果說話”的邏輯放在評價這項公益環保活動的利弊優劣上,從一開始就不適用,因為“地球一小時”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節約多少度電,而是宣傳環保理念,激發人們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因此,從現實領域將矛頭指向意識領域,屬實有些“較真”的意味。

“地球一小時”更像是一場“秀”。這場環保大秀因為涉及的地域之廣、領域之多而備受矚目。從象徵意義和宣傳效果的層面看,它無疑實現了最初目標——“定時”提醒人們關注地球生態,強化人們保護環境的觀念。而當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後,地球就“遠不止一小時”了。

因此,“關燈一小時”能夠帶來的宣傳價值遠超於它帶來的實際效益。不必較真於電力浪費,裝置損耗等負面影響,作為“地球村”的居民,只需培養良好的環保習慣,將其融入到日常點滴的行為中,就是這項浩浩蕩蕩的環保倡議最大的意義所在。

為讓其起到更好的宣傳作用,我們應做到以下兩點。其一,不用“地球一小時”的名義,綁架那些未在該時間段配合關燈的居民和企業。如上文所說,既然是一場“秀”,就不應對人的行為有過多的約束和要求。輿論壓力易引起大眾的反感,以致違背倡議的初衷。其二,將環保理念貫穿於日常的宣傳活動中,培養公眾在環保事業中的“在場感”,從而使大眾真正將它當作“自己的事”。

文/吳魯笑(上海體育學院)

作者:吳魯笑

編輯:張瑜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宣告。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3/27/9131386。html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