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中國樂隊還能再回巔峰嗎?

中國樂隊還能再回巔峰嗎?

這個夏天,一批搖滾樂隊“出圈”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新褲子、痛仰、刺蝟、盤尼西林···一個個讓無數資深聽眾高潮的名字開始出現在公眾的眼前。

他們代表著一種態度、一波回憶、或者一個消費品。

有人講,音樂秀本質上是“搖滾已死”的象徵,它是消費的,是世俗的,是一個秀。它的消費主義文化與搖滾精神格格不入。當整個社會愈發下沉,愈發娛樂化時。搖滾樂也如被閹了的公雞一樣,低眉順眼的呻吟。

搖滾只剩搖,沒有滾了。

在《樂隊的夏天》的節目裡,樂隊們聚在一起和和氣氣,沒有往日的聚眾茬架,開起了老年人社群的茶話會。老炮們再次出山,中國搖滾的黃金年代卻已經消失了。高曉松曾經講,90年代的校園樂隊以搖滾為主,金屬居多,民謠則是玩音樂的人鄙視的東西。

高曉松曾經和老狼的青銅器樂隊自稱搖滾,但風格曖昧,歌詞委婉,是經常被所有同行鄙視的物件。1984年,中國誕生了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樂隊“七合板”,到今天中國樂隊正式出圈,已經走過35年了。

80年代是中國的特殊年代,也是樂隊的特殊年代。中國社會進入農業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轉型期。那時候,迪廳裡動次打次的音樂屬於黃色歌舞。但旋律自由奔放,舞臺表演風格放蕩不羈,很快便吸引了眾多地下的年輕人喜歡。

1986年,崔健在北京工體首次唱響《一無所有》,被視為中國搖滾的開端。這一時期的搖滾樂主題宏大,偏愛英雄主義和家國情懷敘事。比如唐朝樂隊的《夢迴唐朝》,編曲追求大開大合,藝術上極富浪漫主義情懷。對於不少沒聽過歐美搖滾樂的人來說,這首歌承載著對那時中國年輕人音樂啟蒙的作用。

有資深樂評人在看了幾期《樂隊的夏天》之後感嘆,“樂隊文化不是整體化一的產物,也遠遠不是造星工業,它更多是教育事業和社會事業。從這個角度上說,《樂隊》這個節目是當代年輕人精神風貌的一個側面,一個可以堂而皇之登上大雅之堂的契機,它可以被主流接受,但那個搖滾的黃金時代卻永遠也回不去了。”

中國樂隊還能再回巔峰嗎?

你知道嗎?

音樂是藝術,也是商業。很多人只記住了紅磡體育館的輝煌,但沒人去問曇花一現背後的原因。

紅磡的輝煌背後,其實是商業上的巨大虧損。所以,紅磡之後,再無紅磡。魔巖三傑之所以成功,是靠巨大的投入打造出來的,包括錄製唱片和組織演出,魔巖都下了血本。三張專輯裡,賣得最好的就數竇唯的《黑夢》。第一批賣了二十萬張。

但即便如此,搖滾在銷量上,也沒法跟流行、通俗歌曲抗衡。1993年,尹相傑和於文華的那張《縴夫的愛》,三年賣了一千萬張,倆人還上了春晚。

再加上盜版橫行,魔巖公司沒法盈利,很快就被拖垮了。哪怕你是有魔力的岩石,也會撞得稀碎。

難怪竇唯說過一句話:

你告訴我是一個英雄,可是我為什麼掙不到錢呢?

網際網路興起後,更是毀滅了唱片行業。當音樂可以透過免費下載獲得,不管是正版還是盜版的唱片,都賣不出去了。

中國樂隊還能再回巔峰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