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歌手當打之年|華晨宇歌王實至名歸?深度解析六分四十秒《哥譚》

這首歌原名是《七重人格》,是由呂易秋作詞,由華晨宇作曲並演唱的,一首足足有六分四十秒的歌曲。

華晨宇利用不斷轉換的音色、神態以及飽滿的情緒向觀眾呈現出歌曲中,七種不同的自己。反映了不同時期,面對不同事情的自己與現實之間的爭鬥。

上週五,歷經12期的《歌手·當打之年》終於在各路網友忿忿不平下結束了,而拿到歌王的歌手,是僅僅出道七年的華晨宇。

對此,很多人都帶著一種不甘的情緒去評價這件事,但我認為誰能得到歌王地位,不是看這個人怎麼樣,重要的是他音樂內容能給你帶來什麼感悟;音樂人對歌曲的表達是否到位;是看他所呈現給觀眾的作品,是否有能力擔當的起“歌王”這個稱號。

那麼今天,我就從音樂的角度,跟大家探討一下六分四十秒的《哥譚》,是否可以讓華晨宇“歌王”地位實至名歸。

歌手當打之年|華晨宇歌王實至名歸?深度解析六分四十秒《哥譚》

從創作手法來看——編曲到位,情緒層層遞進

《七重人格》中的七,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心理學中,七是一個被學者定義為“不可思議”的數字,因為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跟“七”有關係——

一週有七天;人有七種美德;簡譜有七個音符;北斗有七星;地球陸地分為七大洲;女性的七天生理期;神話中的七仙女;童話中的七個小矮人;基督教裡七個守護神;而且無論一張紙有多厚或者多薄,它的最高摺紙次數都是7……

由此可見,

七這個數字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又多麼的神秘,歌曲中的《七重人格》都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儘管這個人的組成並不那麼完美,有時安靜,有時乖張,有時爆發,又有時沉默,但在音樂表現上卻是那麼的和諧。

華晨宇在演唱之前其實有講過,這首歌講的是七重人格,所以在一首歌裡會存在七種不一樣的風格,如果將七段當成七首歌來寫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但這七種風格融到一首歌裡,卻並不是那麼簡單。

歌手當打之年|華晨宇歌王實至名歸?深度解析六分四十秒《哥譚》

第一段童真人格,當前奏響起人們的記憶瞬間回到了從前,那個看著窗外事事都好奇的年紀。一開始聽前奏的時候,有點像在彈走音鋼琴一樣,但細細的一聽,又像是在播放唱片,隨著唱片一圈又一圈的轉動,唱片機裡傳來陣陣熟悉的歌謠。

在第一個人格前奏中,他其實是添加了一個很簡單的黑膠唱片機的效果,黑膠唱片機在我看來,是代表著從前,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充滿回憶的童年。

第二段反思人格,在第一段結尾處,全樂隊的樂器都跟進伴奏,再加上歌詞中一句“Shut up!”,完美的從第一個人格跳到了第二個人格上來,

而第二段的節奏很簡單,一直都是吉他riff(也就是連復段),連續的節奏像極了反思的人格,不斷的重複,不斷的思考。

第三段理性人格。在第二段第二小節的時候,在吉他riff節奏中插入了底鼓的音源,隨著鼓的聲音越來越強烈,節奏越來越急促的時候,華晨宇的“人聲壎”的音源也跟著加入了。

安靜與強烈兩個音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整體的情緒都在不斷的向第三個人格推進。

歌手當打之年|華晨宇歌王實至名歸?深度解析六分四十秒《哥譚》

第四段控制型人格。當第三段“人聲壎”停止後,電吉他這一強烈的音效開始加入後,整個歌曲的曲風都向激進開始轉變。

而隨著人聲漸漸的高亢,軍鼓的音源也漸漸跟了進來,使這一段的情緒感更加的強烈,從曲風中隱射出控制型人格。

第五段浪漫與幻想人格。在這一段全樂隊的樂器都跟了進來,尤其是鼓的聲音最為明顯,其中還在第三句的時候加入了人聲合唱。當幻想結束,

在這一段結尾處,樂器開始一個個退場,最後只剩下一個吉他的riff,整首歌曲向下一段開始遞進。

第六段悲觀人格,這一段由一開始安靜的吉他riff,逐漸加入了人聲合音以及電貝司的音源,隨後華晨宇的“人聲壎”也跟了進來,在“人聲壎”逐漸遞進後,到一個高度驀然停止,隨後只剩一段吉他分解的音,配合著華晨宇的聲音,整個曲風開始向比較失落的狀態推進。

第七段癲狂與釋放。

這一段和上一段銜接處堪稱完美,幾乎全是用人聲烘托這一段的氛圍,然後到結尾處全樂隊順序跟進,與人格形象完全貼合。

這首歌從幾個段落銜接、到恰到好處的編曲再到華晨宇的人聲都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歌手當打之年|華晨宇歌王實至名歸?深度解析六分四十秒《哥譚》

從現場表現來看

華晨宇已經將自己融入了這首歌中,從一定角度來講,華晨宇在歌王之戰的演唱,讓觀眾不僅僅感受了聽覺的震撼,更是感受到了一股視覺的衝擊。

也就是說,

這首歌在華晨宇的演唱中,賦予了它多種形態,有音樂,有表演,也有情緒,與其說是歌曲,倒不如說像是一場表演到淋漓盡致的歌劇。

從創作主題來看——多重人格背後,是一場無休止的自我博弈

華晨宇在七重人格中介紹了自己童真、反思、理性、控制慾、浪漫、悲觀、癲狂這七個他。

但看歌曲的表象,這首歌是在講一個患有“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但實際上將這幾個人格串聯起來看,這不就是我們很多人這一生都要經歷的過程嗎?

誰要是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歌德

童真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都是一張白紙,我們用童真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任憑這個世界給我們空白的心靈填滿色彩。

歌手當打之年|華晨宇歌王實至名歸?深度解析六分四十秒《哥譚》

反思

——當彩色被灰色遮蓋,我們可能會受外界的影響,去做一些違背自己內心的事情,但由於我們畏懼,又擔心做錯事會被批評,於是我們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去做?

理性

——當反思成為一種習慣,我們的想法也漸漸開始理性起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在未來的人生道路究竟該怎麼走,我們在人生歷練中,學會了堅持,在面對是是非非時,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便是理性。

控制慾

——理性待人待物後,我們得到了想要擁有的東西,我們知道很多事物都是來之不易的,所以我們對事物更加珍惜,不想失去,只想“任我主宰”

浪漫

——當一切都隱去,只留下了不拘一格的自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磕

磕絆絆,但我們知道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我們為了最後的解脫,就算受傷也不閃躲不退縮,我們不為別的,只為對得起自己的內心,這不是愛情中的浪漫,是人生歷練中的浪漫。

悲觀

——當我們在浪漫中得到解脫後,我們以為終於可以停下腳步休息一下了,但現實總是推著我們前進,我們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呢?努力過後,最終迎來的是光明還是黑暗?若一切都回到原點,我們是否還有動力去重頭再來?

歌手當打之年|華晨宇歌王實至名歸?深度解析六分四十秒《哥譚》

癲狂

——悲觀過後,我們漸漸失去了方向,我們不知道該去向何方,也不知道我們自此一生追求的是更好的未來,還是無愧於從前的自己,當色彩被掩蓋,我們頭頂上的只剩下陰霾,我們拼命去擺脫沉淪的虛幻夢境,當我們掙脫鐐銬,撥開陰霾後,看見了一片空白。

有人說《七重人格》是火星三部曲的開端,也有人說是結尾,但我認為它既是開端,也是結尾。我們的人生不就是從空白到空白的一場無休止的自我博弈嗎?

結語

上週五《歌手·當打之年》在各路網友忿忿不平之中結束了。

在看到宣佈結果的時候,之前節目組淘汰米西亞、周深以及徐佳瑩的負面情緒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

有人說:“華晨宇不配當歌王。”

也有人說:“當打之年有劇本吧?!”

但我想說,

藝術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某個人,就去否定一個人的作品,因為存在即合理,一種風格作品既然存在,便有他存在的意義,華晨宇也無愧於歌王,歌王地位實至名歸。

歌手當打之年|華晨宇歌王實至名歸?深度解析六分四十秒《哥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