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深厚瓷器白無瑕 欲借藍色寫青花

高勇先生是一位資深的瓷器收藏家。他但對瓷器這種火與泥的藝術之美所帶來五彩斑斕的肌理變化有著無限的熱愛與好奇,因此十分鐘愛這種藍白相間的“尤物”,也因此收藏了一些青花瓷器的實物作為學習的參考。

青花罐高27。8釐米,口部直徑20。9釐米,底部直徑約20。9釐米,最大腹徑33。5釐米,整體重量5。98千克(容重值為2。28)。

<一>青花罐的胎體特徵

從青花罐的澀底面、唇口剝釉點以及罐內由於蕩釉不均露胎處可以觀察到其胎色不夠潔白,近似米白色(微含青)。胎質比較堅實,白而不細,粗而不松,其中含有較大顆粒,骨胎顯得不那麼細膩、密實、光滑。狀(器外底面)似發酵過的麵糰狀伴有大小不等的氣孔洞隙、不規整狀似狹偏型(這可能是完全人工煉泥造成的無法緻密的緣故),胎底面可見零星撒落一些墊燒的窯沙。

深厚瓷器白無瑕 欲借藍色寫青花

罐體採用分段制胎四段三接的“節裝”(腹部泥接與底部的接痕明顯突出於器物內頸部的套接痕跡)。胎泥粘接處器物表面雖經打磨,用手至上而下輕撫罐體體身,胎體橫向接胎手感仍有微微凸起的一至二道旋痕,顯得不那麼平滑;器內壁留下用手按摸平的扁狀接胎痕跡,並在橫接縫周邊佈滿長短深淺不一的炸紋;寬矮的足牆及底面在經過竹刀刮削後留下深淺寬窄不一的跳刀痕以及肉眼可直接觀察到有濃淡變化的橘紅色斑紋(火石紅在足端主要呈星點狀或小片狀分佈)、黑褐色的鐵質斑點。在圈足外牆胎釉結合處,被析出、遊離出來的鐵元素,緊貼著釉面的邊緣,圍繞一週,形成環狀火石紅結合線,俗稱“一線紅”。型如“臍”狀般的同心圓與較為寬粗的逆時針輪旋弦紋清晰可見。尤起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元青花大罐存在不同特徵表現在罐口沿內下角套接“一線痕”周邊(不能直接看到,用鏡片放置罐內反照方可見到這種迷人的橘紅色“火石紅”全貌)呈現一週色澤當最深、最醒目伴有半金屬光澤的胎紅“散場效應”(馬廣彥語)。這種自然天成發自胎內且被古代良工巧匠無意“雪藏”的火石紅肌理現象,是作偽者始料不及和難以企及的。

深厚瓷器白無瑕 欲借藍色寫青花

<二>青花罐的釉質釉色特徵

用手觸控罐體周身猶如糯米感的釉面,似有吸附感。釉層表面“桔皮紋”密佈且較為溫潤,用眼觀察釉面細部特徵,光感柔和不刺目,並且帶有透明的玻璃質感。無規則的釉絲線條紋(筆者認為這種釉絲紋應屬罩釉希薄,在修坯過程中顯露出的竹絲狀刮痕)若隱若現。其釉色罩含青的透明釉(白釉),不同於晶瑩厚潤的青白釉,又區別於乳濁失透的卵白釉,此種釉料靠器物頸部一線凝釉處及垂流釉痕呈“鴨蛋青”色。用30——40倍的放大鏡便可以看到釉中氣泡疏朗晶瑩,分部著大、小氣泡,且大氣泡少、小氣泡多,很少見有中等氣泡過渡(這種釉裡氣泡的分部形式表現在器物上半部較少,下半部呈現的較為突出明顯)。

深厚瓷器白無瑕 欲借藍色寫青花

從大罐內壁及底部殘留的釉漬看,不象是專門施釉,它們裡面的部分釉水,有的是由於在外部蘸釉或淋釉時進入的,或蕩或刷或用手塗抹處裡的簡單隨意,並伴有芝麻綠豆大小顆粒狀泥渣融入釉中(主要表現在內底接胎邊緣處),較為毛糙。因此,直觀釉面厚薄不均,釉水稀薄處呈米黃色;缺釉露胎(俗稱“禿斑”)處泛較濃的氧化鐵紅色。在器物內壁內底這類色階之上,可見並可觸控有明顯如竹絲般的紋理痕跡,平行線紋非常細密,手感微若細密絲扣。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胎內腹結合處至下體脛部,反觀內壁上部且未見這樣的絲紋,(此種紋洛的出現,有專家認為應屬元時景德鎮工匠運用熟練的手法提拉胚泥所留下的指紋遺蹟)。罐內口沿處積釉較厚多帶有釉水流淌的痕跡,似“垂淚”狀;外唇口處由於胎釉結合的不夠緊密出現了毛邊剝釉現象,在

將要脫落但尚未剝釉的釉皮下顯現出“牙黃色”。從罐體脛部接

近圈足部位多出現“暴釉”、“釉笑”、“漏釉”、“鬃眼”、“窯裂”等工藝缺陷。

圈足及砂底表面多處留下不規則的片狀、條狀和斷續點狀釉斑。足端素面個別線條狀釉紋,應屬竹刀颳去淌釉後的殘留。粘附於澀底釉斑區域性表面上的稀朗小顆粒料石呈橘紅色狀。在工匠率性隨意淋灑的釉斑邊線一週也同樣出現了斑駁的“黃衣”色調。

深厚瓷器白無瑕 欲借藍色寫青花

<三>青花罐鈷藍料呈色特徵

這種以進口鈷藍料為著色劑,在高溫還原焰的燒製中反應出的金屬元素在罐體表面所泛透出幽藍青翠略帶暈散的肌理色彩變化著實令人折服。就向劉金成館長所描述的那樣:“初看再看咽聲細,一撫再撫贊不停”,其青花色調先朝後代皆不 能與之比美,正如古人對其青花髮色之美所抒發的感嘆:“如輕雲宿墨,似春葓泛幽”。

深厚瓷器白無瑕 欲借藍色寫青花

細觀大罐通景畫面,青花紋理髮色呈濃淡深淺不一的變化,迎光側視或用手輕撫,在青花鈷藍料中可見有青黑色的凝聚,有微微下凹沉於釉中的“錫光”折射。由於進口鈷藍料具有“泐釉”的肌理缺陷,以至圖紋線條的紋理中帶有墨藍色較為光潤的結晶斑點和不規則的深色結晶線;又由於此種氧化鈷料在高溫窯變過程中易產生流動滲入與縮聚的不定性,使得罐體整個畫面出現了深淺明暗的肌理色彩,象雲層塊狀潛伏在骨胎之上,給人以閃動的“含春淚”之感。就相葉佩蘭老師所剖析的那樣:“細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濃豔之處有鮮活的‘流動狀’”。(圖三)

<四>青花罐的紋飾特徵

這件青花大罐的主體畫面為三道灣如意頭菱型四開光鴛鴦蓮池紋裝飾,俗稱“滿池嬌”;輔助紋飾為上下對稱八開光雲肩牡丹紋與纏枝蓮紋,以及錦地(球)紋和卷草紋。

全器被青花紋飾所覆蓋,紋飾繁滿,空間狹窄,然繁而有序。圖紋繪製技法匠心獨運,中鋒用筆酣暢淋漓,在四方開光內畫工疏朗明快,表現有鴛鴦戲水、緑柳垂絲、荷花爭豔、浮萍盪漾等意境。其中最令人感到十分愜意的是在兩方開光的圖紋內各襯托出一枝初露頭角的蓮蓬花托,細微處花蕊吐絲,惠風輕撫,給人以香遠益清、亭亭淨植之感。這種高超的寫意手法和繪畫技法在當今景德鎮的高仿品中很難見到的,也是無法仿造的。

在菱型曲線開光內所要突出表現的畫面也別具創意。綻放的荷花花蓇朵宛如一隻只遊動的蝌蚪,向心縮聚;翹首盼顧劃波戲遊的鴛鴦或相對而來,或相向而去,尖尖上翹的羽毛欲意展翅齊飛;倒垂楊柳的主樹杆猶如蒼松翠柏,凹凸不平的樹表點綴著似“麥粒”、“雨點”狀的紋理。花有攢珠,葉有露白,整體畫面一動一靜,相映成趣。這種信手拈來、勾畫有致的寫意手法,生動活潑,筆法自由揮灑,線條平直曲張頓挫有力,給人以集力度、速度、氣度於一體的壯美之感。(圖一)

深厚瓷器白無瑕 欲借藍色寫青花

深厚瓷器白無瑕 欲借藍色寫青花

<五>青花罐的工藝造型特徵

這隻青花罐造型工藝別具特點。從工藝製作上觀察,胎體看似高大、飽滿厚重,用手拈量實際不是過重,輕重適宜;以指頭輕輕彈扣圓器鼓腹,沉雄渾厚,有微微的振顫之感,聲似銅鐘委婉動聽,餘音幽長。從直立的大罐口沿磨痕遺蹟及受力自然分佈情況看,原裝配置應附著有荷葉型鈕蓋,憾已缺失。罐口部直徑與底部圈足直徑(以外足牆坡面內徑計量)相差不多,大小基本相等,符合元代那種紮實穩重既大氣又古拙的藝術風格;從青花罐底部素面觀察,中心稍鼓,內底微凹,挖足較淺,內外斜削,外足牆坡面較小(跳刀痕細而寡露);內足牆坡面較大(跳刀痕粗且多露)。寬厚的圈足微微向外翻卷,放在平整的玻璃鏡面上可以看到外足牆稍微外揚,內足牆支撐,帶有粘砂的底面同心圓收刀點如“逗號”,乾脆利落,手工自然帶起的小乳竇似乎與內足牆支撐點高低平行。(圖四)

從器身整體上觀察,上下左右結構對稱不夠周正,似有輕微的“變型”感,腹部直徑大而渾圓;從大罐頸部以下至底部圈足所形成的“流線體”感較強,就像中國傳統的“大紅燈籠”蘊含著一種深邃的美好意境,體現了一種飽滿敦實、喜慶祥和的藝術效果。(圖一)

深厚瓷器白無瑕 欲借藍色寫青花

東方藝談專欄簡介:

東方藝談專欄是繼承李可染先生的藝術思想和藝術精神為宗旨,堅持傳統文化自信,融合“本土性”、“當代性”、“世界性”理念,用藝術點亮生活,打造全媒體、多領域,高視角的文化交流研討平臺。

主編:李元德

編審:李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