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花5萬塊錢買雙標價1500的球鞋?到底是咋想的?

作者:齊俊傑

這年頭,炒房,炒股都不算什麼,狠一點的炒黃金,炒幣,炒茅臺,甚至有人還炒大宗商品的油,更有人炒蔥,炒大蒜,只要一個東西上漲,就會有人去炒,投機市場有個鐵律,上漲才是上漲的直接原因。你要買入未來別人更看好的東西,那麼顯然不斷上漲就會讓別人越來越看好。

以上這些我都能理解,因為畢竟他們都具備炒作的基礎,要麼是標準化,且收益持續增加,你買的股票就是因為業績越來越好,要麼是因為避險,害怕通脹到來,透過全世界公認的東西對沖,比如黃金和原油,要麼是稀缺,供給嚴重不足,短期且無法跟上,比如房子,茅臺,大蔥,大蒜,這就屬於這一類,而且替代品還很少。但最近興起的炒球鞋就有點意思了,據說原價1500的球鞋,炒高到了4萬8,暴漲了31倍,到處都能看到球鞋暴漲和缺貨的訊息,這個就令我很難理解了。

原來炒球鞋,都是炒那些國際品牌,而現在由於他們名聲不太好,所以大家轉而進攻國內品牌,李寧,安踏成了重點炒作的物件,安踏的休閒板鞋,只是號稱哆啦A夢聯名款,價格就從499,一下漲到了4599,李寧的韋德之道7賣到了1萬元,韋德之道4更是賣到了48889,是的你沒看錯,小5萬塊錢買一雙球鞋,實在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連人民網都看不下去了,說如此炒鞋,只有炒鞋客是贏家,輸家卻有很多。有些人買斷尺碼、配色,然後從而囤貨,慢慢影響市場價。最終獲取暴利。官媒還號召監管出手,整治炒鞋的歪風邪氣。

其實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炒球鞋這個事,似乎有點問題。就拿我們上面提到的炒作基礎來說,球鞋有業績和茲息能力嗎?顯然不可能有,放一陣還可能變黃。產生損耗。球鞋能對抗通脹嗎?這不是更扯淡嗎,誰會用這個東西去保值?他壓根不具備貨幣屬性。那麼球鞋稀缺嗎?似乎是稀缺的,特別是一些聯名款,限量款,但是這東西他是工業品,只要廠家想做,分分鐘就能帶來巨大的供應量。即便停產了,在恢復生產,恐怕也不是什麼難事,加一個復刻版的名頭就好了,而且球鞋這個東西,替代品太多了吧,光一個品牌就有無數的系列,每個系列裡面還有無數的更新換代,這東西要想製造稀缺性,簡直太難了。更何況現在還有一種產品叫做莆田系,幾乎很難維持供應緊張的局面,你要一直供給不足,莆田系就會大行其道。

前幾年,我們也一直有炒鞋的聲音,比如某幾個APP上,之前炒的都是國際品牌的產品,似乎那幾個賣球鞋的app,天生就是為了炒鞋而生的,他們出現之後,炒鞋的聲音才越來越高漲,在2017年他們轉型球鞋交易之前,幾乎聽不到炒球鞋的聲音。所以這種技術的加入,也加劇了這種炒鞋的聲音,炒鞋反而變成了一種這些平臺的自我營銷。大家越罵,人氣越火。

所以顯然不可能把問題都歸咎於炒鞋客,這背後一定有深層次的問題,多多少少,恐怕也有廠家,經銷商的配合,以及有些交易平臺的添油加醋,故意製造營銷噱頭,從而吸引眼球吸引流量,透過球鞋價格暴漲的由頭,把營銷變成新聞,從而獲得更大的傳播力,然後再加緊生產,大量出貨,消費大家的愛國熱情。十有八九就是這麼回事,否則不會有炒家,傻到去以一己之力,炒這些球鞋的,囤那麼多貨風險極大,一旦廠家恢復生產,分分鐘就倒閉了。即便廠家不這麼幹,莆田系也會開足馬力生產真假難辨的產品,所以炒球鞋從金融屬性來看,風險極大,真正的炒家,誰也不會這麼幹,這種工業品,恢復供應太容易了。所以,老齊始終理解不了炒球鞋的邏輯在哪,年輕的小朋友們,胡亂玩玩,做點發財的美夢似乎還可以,但是真把他當真,並且在裡面一擲千金,就等著損失吧。

所以大規模炒鞋,其實根本沒市場,但換個思路,有人說你out了,炒球鞋其實一直都有,這點其實我承認,如果把它當成一種收藏,比如我都集齊了6顆龍珠了,再有一顆就能召喚神龍了,這時候多出一點價格,收下最後一顆龍珠,其實也無可厚非,所以他註定是一個小眾市場,是一個偏門,流動性會有非常大的問題,你怎麼就保證,自己要賣的時候,就能趕上收集七顆龍珠的人,還正好差你這一顆?沒準到時候又流行,收集7個葫蘆娃去救爺爺了呢,所以這種東西更像古董和收藏,只能當成愛好來做,是不可能成為生意的。投資炒鞋,這事千萬要謹慎。當然炒球鞋的年輕人,可能都是花的父母的錢,所以家長們也得留個心眼。社會上到處都是營銷,自然也到處都是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