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支部故事匯|社群夥伴成長計劃:共商共治築和諧

編者的話:

破解超大城市社群治理難題是首都北京必須答好的時代考題。朝陽區是北京市城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社群治理挑戰多、難度大。近年來,朝陽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深化黨政群共商共治工作,實施“社群成長夥伴計劃”,探索超大城市社群治理創新路徑取得顯著成效。日前,民政部公佈了2021年度全國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案例名單,“社群成長夥伴計劃”成功入選。

夥伴團隊“三字藥方”治頑疾

朝陽區紅廟北里位於金臺路西邊,是一大片紅色老樓。這個“老”字,名副其實:樓院老,20多棟樓平均年齡40歲,最老的快70歲了;住戶也老,65歲以上居民佔37%,90歲以上的就有約300人。

社群黨委書記陳健2018年年底到這裡任職時,面臨著一團亂麻似的“老大難”問題。

頭一樁是環境髒亂差。房前屋後,見縫插針,你蓋個小屋,我搭個涼棚,200多戶人家有違建,總面積有大幾千平方米,動員誰拆誰不樂意。這些年,街坊鄰居沒少為違建佔地的事兒拌嘴,再加上道路破損、樓梯老舊,小區髒亂差出了名。

第二樁是物業缺失。由於歷史原因,紅廟北里居民樓的產權單位和物業公司總共134家,但真能發揮作用的卻不多。像下水管線堵塞、物業無法維修的情況,屢屢發生。

正當他犯愁時,轉機來了。“社群成長夥伴計劃”夥伴團隊給社群開出了“三字藥方”:拆、建、管。拆違最是困難。兩位實踐專家——呼北社群書記殷金鳳和華貿中心社群書記劉東風建議嘗試走動式工作法,逐門逐戶拜訪居民,問難解需,以情暖人。理論專家黃婉秋收集了老舊小區改造的諸多案例,為紅北社群引入正規物業公司提供參考。

陳健獲得很大啟發,帶領14位社工挨家挨戶做工作。50多歲的閆敏是他們造訪的第一家。他們拿著小區改造方案圖,為閆敏細緻講解拆違後的改造計劃:統一改造公共區域,恢復過道,粉刷牆體……還請她為方案提建議。六次登門,閆敏終於被打動了。三天後,她自個兒請人把家裡的違建拆了。

陳健說,目前,社群裡200多戶違建基本完成拆除,總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沒有一起強拆。

透過居民議事協商,紅北社群在134家產權單位和物業公司的基礎上,引進了大物業公司,形成了“大小物業組網”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新路子,11號樓還加裝了一部外掛電梯。

“微空間”改造帶來居住新體驗

“在全區推廣‘社群成長夥伴計劃’的過程中,針對一些小區的硬體問題,我們邀請專家團隊研提解決方案。”朝陽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解釋,“社群成長夥伴計劃”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先把脈,後開方”“先規劃,後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遺留問題。

朝陽區常營福第社群2號院的6號、7號樓之間,有一塊公共綠地,零零散散地種植著幾株喬木、一簇簇月季,草地還有些斑駁。

責任規劃師團隊與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團隊透過前期調研發現,社群老人和孩子缺乏足夠的娛樂、休憩空間,垃圾分類和再利用問題也亟待解決。

為此,兩個團隊提出建立居民參與式工作坊的想法,最終構思出“玫瑰童話花園”設計方案——利用原有的月季種植區域,設計藝術晾曬區,提供藝術科普展、健身休憩等功能,結合垃圾分類自制花園蚯蚓塔堆肥設施,進行種植實踐及植物科普活動。改造後的綠地,深受居民歡迎。

常營福第社群的改造只是冰山一角,圍繞建設和諧宜居的社群環境,朝陽區實施了“微空間·向陽而生”——朝陽區小微空間改造專案,升級社群環境,最佳化空間佈局。針對垃圾分類問題,在社群落實“一長四員”制度,提升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為解決環境秩序問題,在社群加強衛生保潔、停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讓社群管理更加精細。有了專業設計和規劃團隊的幫助,社群居民的宜居體驗大大增強。

樓房找回了往日的“大院情”

朝陽區東湖街道望湖社群位於朝陽區東北部,是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成熟小區,多年來已經形成了議事協商、共商共治的基層治理格局,但居民們總覺得缺少些“大院情”。“想讓住在樓房的孩子也能像過去平房大院的孩子們一樣,擁有一個有發小的快樂童年。”家住上京新航線小區的周先生這樣設想。

在社群黨委協調下,“紅領巾成長小分隊”得到了街道創享計劃的支援,先後開展了足球訓練營、重陽敬老、撿拾垃圾等活動。其中,綠地認養、畫出我心中的北京等活動讓60個家庭組合成了新的大家庭。

除了讓孩子們快樂成長,望湖社群還從組織文體活動入手,聚集起一批文藝體育愛好者,組建了19支文體活動隊伍,成員總計800餘人,並以此為基礎,成立望湖社群文體協會。協會積極協調各支隊伍發揮作用,社群活動日益豐富多彩,每年組織各類活動600次以上,全年超過15000人參與。

為了動員更多年輕人參與社群建設,社群還組建了“媽媽群”“和諧促進員群“等6大類共31個網群,參與人數逾6000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到社群建設中來,成為社群治理的中堅力量。”望湖社群黨委書記袁岐說,文化建設成為社會動員的強大引擎,“望湖一家人”理念根植於居民心中,樓房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立體“大院兒”。

“針對望湖社群這樣硬體設施相對完善的小區,‘社群成長夥伴計劃’重點提升其軟實力。”朝陽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充分發揮各類夥伴團隊的支援作用,把文化文明建設不斷融入背街小巷治理,融入社群治理,融入社會治理,使“軟”文明成為社群成長的“硬支撐”,源源不斷地為社群成長注入強大能量。

作者:析津

【來源:前線客戶端】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