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蔣徵:古城“出圈”記——為復興中的城市植入從內而成的生機

一個好的現代城市,大多新舊共存,城市的歷史並沒有因為建築週期的侷限就被輕易拋棄,而是與城中的新建築和諧共處,並發展出方便人群聚集、使用的公共空間。如何外觀上徹底擺脫“世界是平的”咒語,並具備極高的辨識度,是越來越多的城市在尊重古建並賦予其現在生命這一議題上的成功嘗試。

有些古城雖非古建,卻以跨越時空的“音容笑貌”守護著一座城市亙古不變的情感,不僅承載了一個完整巍峨的城市記憶,還與點滴生活連線起來,讓一個城市具備了自己的獨特標識。

在繡惠,一座“古城”正從原址上拔地而起,老縣衙、文廟、鐘鼓樓、繡江書院、城門樓等“老建築”按照史料記載“重見天日”,隨著繡江門及東城牆躍然而立,章丘千年古縣城即將揭開面紗,在見證了古往今來的鄉土上顧盼生姿,重現昔日繁華盛景。

從規劃圖紙上看,這座章丘古城將打造成以山水文化、歷史文化為核心,凸顯“美山、秀水、營城、聚人、興文”五位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區,成為集遊覽、古城觀光、時尚休閒、特色娛樂、文化創意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功能區。濟南章丘區繡惠街道黨工委書記蔣徵認為,這座充滿“宋風靈韻·詞情畫意”風情的古城將成為章丘“齊魯古道·文旅走廊”上的一顆耀眼明珠,落下省會濟南一路向東的一顆重要的“棋子”,填補濟南東部商業地產開發、街區打造等空缺的同時,也對鄉村振興、休閒旅遊、文化創意等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

“強省會戰略下,章丘全面承接濟南‘東強’戰略,擔當起省會及經濟創新發展的龍頭。繡惠街道遵循駐地改造提升的總體思路,還章丘一個老縣城,築繡惠一方新基業,擘畫城市復興新藍圖。”蔣徵說。

古城新建 塑造核心風貌

很長一段時間裡,今月照古人,今時的人們卻不曾在舊章丘縣衙堂上開窗東望四十里外東嶺山石窟中映出的朗朗明月,“臥看東嶺曉月明”終究成了詩句。護城河的渠溝仍依稀可辨,古老的城牆和城門卻成為工業社會的障礙物,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城市在變,人們對古城的看法也在變。較為一致的觀點是,修繕改造為老城復興培植出新的土壤。

“像平遙古城、閬中古城等都是當地歷史的開端,章丘古城從古代到現代也一直髮揮著重要作用,是章丘古時候的記憶。”作為千年古縣的縣衙駐地,各種資源曾交匯於一處,繡惠因之擁有了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曾經其他鎮街不具備的先天優勢,如今演變成一項額外的駐地改造提升任務,這個工作不是單純的拆舊建新,而是要在現代與傳統、效率與情感、新與舊的對立之間尋求平衡,讓人與城市的關係在不同尺度的建築空間中不斷重塑。”蔣徵說。

蔣徵:古城“出圈”記——為復興中的城市植入從內而成的生機

繡惠古城城門效果圖

從拆遷測量開始,協議簽訂、房屋驗收、補償打款等各項工作都“上滿了弦”,自2018年6月15日繡惠街道組織對首批驗收房屋實施拆除開始,街道駐地改造提升專案(一期)的舊村房屋拆除工作開始壓茬推進。

繡惠是老縣城,歷史悠久,住戶密集,商鋪林立,各種房屋的產權性質比較複雜,僅沿街商鋪就有千餘家,對徵地拆遷工作的順利推進提出嚴峻考驗。繡惠街道逐條理順,謀定而後動,與中鐵建工牽手,使得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對古城高標準設計和中鐵建工雄厚資金投入,成為城市復興的有力抓手。

“曾經城中家家戶戶的錯綜複雜,極力對抗著城市單一的擴張方式。而駐地改造提升是一次匯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旨在充分挖掘繡惠的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城鎮品質,推動繡惠街道實現跨越式發展。”蔣徵與全辦上下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懂方法、肯擔當、重落實,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保障了前期工作的順利完成,這一過程中自發而成的生機,恰恰使得頂層設計與老百姓之間建立起更為緊密的交流與互動。“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家,連同古城都是我們的尋根之所,可以預見的是,建成後的古城牆與護城河上下呼應,古樸的風貌構成章丘古城和整個繡惠獨特的風景線,群眾的居住面貌得以徹底改善,而這種改善及其成果,可靠近、可感知、可遵循,我相信這是世代居於此地的百姓所喜聞樂見的。”蔣徵神情鄭重,語氣篤定。

蔣徵:古城“出圈”記——為復興中的城市植入從內而成的生機

繡惠古城效果圖

一次性規劃,一包到底,分步實施,自求平衡。568公頃土地被框定,442。35億元的總投資額將打造出極具大宋風格的“5+2,白+黑”新型旅遊度假模式。每天,利用人造載體實施的裸眼3D投影將在城牆上演繹出一段跨越時空的光影秀,隨著變遷的畫卷緩緩拉開,城門開啟,玉惠、毓秀兩條主街,雲中湯苑、海棠楓林等四苑,如夢、雨疏、鷗鷺等八巷,陽丘、錦川、清平等九廣場,依次點亮,踱吊橋、過閘門、進月城、穿燈廊、登城牆,章丘古城將在時空交錯中給予人與城最大的慰藉。

重塑產業動能 兌換新的城市價值

如果說城市更新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那麼圍繞存量資產升級改造、重新運營就成為城鎮化進展過程中亟待探索的焦點。

“好地段要做好產業,好資源要用於高質量發展。某種意義上說,城市更新是‘騰籠換鳥’的一個進階表達,其謀劃應當更系統更全面。”在蔣徵看來,從繡惠駐地改造提升開始,充分利用章丘古城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主動對接章丘區泉水文化標誌區、繡源河文旅綜合專案及高鐵片區規劃建設等重大專案,以繡江河為主軸,東西兩翼展開,繡江河兩側以古城村舍、水河公園為拓展,建設地層仿古建築,恢復建設步行街,貫通繡江河兩岸,打造“人在林中,城在水中”的新古城駐地。

一切發展規劃,先從繡惠鋼鐵市場搬遷開始。

早在1982年,東關集擺設了二三十個攤位,經過近40年的發展,曾經的攤位歷經搬遷、擴大,發展成為佔地面積705畝的繡惠鋼鐵市場——江北地區規模較大的鋼鐵交易集散地。

市場交易流通為繡惠帶來了人氣和資源,但是6000餘平方米亟待盤活的存量用地也對在生態環境、社會治理等諸多方面造成掣肘。為了落實章丘區委區政府新舊動能轉換戰略部署,規劃南北大通道建設,繡惠鋼鐵市場開啟了搬遷安置工作。對於繡惠街道而言,此舉頗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也是街道淘汰落後產能、推動迴圈經濟實現規模效益的一條必由之路。

一座桃花山,一個工業園,其中56家小散亂汙企業經過細緻深入的調查摸底後得到依法拆除,針對殭屍企業、專案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不符合產業政策但有新專案的企業、規模企業和經濟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實施穩妥的搬遷和處理政策。

“桃花山工業園是我們的一大發展利好,持續推進工業園‘騰籠換鳥’的同時,精心規劃產業佈局,充分利用騰出的空間招引大專案和成長性好的小微企業,做好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將桃花山工業園打造成為運轉高效、富有活力的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園區。”蔣徵指點著規劃圖,語氣篤定。

蔣徵:古城“出圈”記——為復興中的城市植入從內而成的生機

繡惠街道2021年重點工業專案開工儀式

以專案建設為抓手,繡惠街道以重點專案奠基實體經濟,今年集中開工包括華都汽車零部件年產5000臺空氣懸浮智慧風機專案、桑德機械年產3000臺螺旋壓力機專案、華東風機磁懸浮壓縮機專案、昶升建設工程遷建改建專案四個總投資額達7。7億元的高科技專案;引進恆鼓風機、桑德機械、韓國考利亞高分子防水材料、上海巴夫洛智慧製造產業園、斯蒂文森葡萄莊園等多個專案,總投資達18。3億元;北京沸石轉輪莫來石研發生產、江蘇生物質能源智慧製造、青島風馳智慧交通裝置等三個專案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全街道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達到16家,促進繡惠街道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同時,也在增加就業崗位、提升群眾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數等方面匯聚起強大力量。

走進桃花山西北的濟南沃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廠區,分列在院內兩側的企業文化長廊和瓷產品展示長廊瞬間將人拉進濃厚的瓷文化藝術氛圍中。從2017年開始,沃泰公司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主動關停整條完備的煤氣煅燒窯爐生產鏈,並將淘汰下的老裝置應用到龍山瓷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園林建設中。同時,與景德鎮陶瓷學院合作,嘗試利用本廠耐火粘土原材料加工製作,推出“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龍山瓷”,填補了章丘歷史“有陶無瓷”的空白,3600平米的瓷展廳應運而生,看瓷、聽瓷、曉瓷、制瓷各得其所,龍山瓷生態旅遊綜合體雛形漸現。

蔣徵:古城“出圈”記——為復興中的城市植入從內而成的生機

瓷展廳裡陳設的龍山瓷部分作品

蔣徵手下襬弄著一盤“大棋”:與山東銀石商業簽約,打造30多萬㎡的商業配套;引進中鐵仁之康養、全國青少年體育聯盟等產業集團,規劃打造康養產業、女郎山體育產業,建設北大新世紀章丘實驗學校,進一步最佳化繡惠的教育資源,努力把繡惠駐地建成一座大型文旅城市綜合體,一座生態宜居的慢生活小鎮。

從啟動整個投資價值鏈條的那一刻,繡惠街道站上了重塑產業動能的強大風口,以經濟聚集的發展戰略提高土地價值,藉此吸引高質量的投資,再反向促進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繡惠街道充分發揮城市運營商的主導地位,把戰略規劃提前到招商投資之前,在區域整體開發層面鋪開一張宏偉藍圖。

青山綠水中的豐饒:春來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處尋

北有女郎,南有桃花。

舊章丘城東有蜿蜒起伏的長白山,西有肥沃富庶的錦川平原,北有松柏蒼翠的女郎山,南有柳綠花紅的桃花山。071線、繡江公路穿越南北,濟青高速公路橫貫東西。繡江河、漯河、繡惠渠流經境內,水清魚躍,兩岸柳拂溪橋,麥浪飄香,往來“如入畫圖邑”。

這是一幅由美麗鄉村打造成的動人圖景,描繪著一片能長出“金子”的富硒土地。

眾所周知,食物硒含量受地理影響很大,土壤硒的不同造成各地食品中硒含量的極大差異。因為土壤中含有足量的硒,繡惠出產的大蔥能夠從土壤中吸收到硒,成為天然的富硒作物,身價倍增。

所謂“章丘大蔥,繡惠正宗”,周邊的大蔥長得再好,獨有繡惠的才能賣出好價錢。500年前它是宮廷的御品,現如今是章丘乃至全國一塊赫赫有名的“金字招牌”。“章丘大蔥是山東省首批優勢特色產業,是繡惠街道的寶貴財富。我們堅持走品種、品質、品牌發展道路,構築起‘種質保護、四季機械、目標價格、三產融合、精深加工、安全追溯、線上線下’七大體系,品牌價值與日俱增。”蔣徵的話語裡透著驕傲,“我們是山東富硒大蔥第一鎮!”

蔣徵:古城“出圈”記——為復興中的城市植入從內而成的生機

繡惠街道獲評“山東富硒大蔥第一鎮”

章丘已連續19年舉辦大蔥文化旅遊節,評選大蔥狀元,來自繡惠王金村的大蔥奪魁17次。11月13日舉辦的第19屆大蔥文化旅遊節中,繡惠街道王金村王廣凱以109畝的種植面積獲評今年四季蔥種植大戶,獲得獎金2萬元,又以高銷售額獲評章丘大蔥優秀銷售大戶,再獲獎金2萬元。

“章丘大蔥的品牌價格已經高達52。91億元,這個光環效應非常厲害。”蔣徵介紹,今年繡惠街道與水發集團簽約,投資4。6億建設高標準化種植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基地、智慧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為一體的大蔥產業園,打造省級重點農業示範園區。年內,已完成投資2400萬元,種植1000畝優良品種章丘大蔥,實現全程智慧化管理生產種植,有效推動章丘大蔥產業提質增效。下步將採用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打造章丘大蔥智慧種植物聯網技術應用基地,形成章丘大蔥種植、加工、配送、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建成帶動鄉村振興、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智慧農業綜合體。

蔣徵:古城“出圈”記——為復興中的城市植入從內而成的生機

遊客在田裡刨蔥 體驗農耕樂趣

自秋分播種起,400天后米粒大的蔥種子長成2米多高的“蔥樹”,過一冬長一春,1畝地蔥苗可移栽近7畝地。經過6次培土,種在“深溝裡”的蔥被一點點培到“土基”上。“霜降不起蔥,越長心越空。”女郎山上,山地蔥開始刨收,天清氣朗的日子裡,村民扛著鋤頭三三兩兩上了山,機械化的同時,村民更依賴於人工,只怪過於修長健碩的蔥白,竟然比機器臂的作業半徑還要長。“吉尼斯紀錄2。532米長的大蔥就是王金村培育出來的。女郎山的千畝精品蔥田世界聞名。”蔣徵笑著說。

在繡惠,除了名列第一的大蔥,還有冠軍錦鯉。

返鄉能人張恆起在村民眼裡是個不折不扣的“能人”,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他帶領施家崖村流轉全村土地900餘畝,以“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在白蓮藕基地發展魚藕立體迴圈種養,果園基地發展野兔、金蟬、烏雞等林下養殖經濟,建立綠色生態可持續的迴圈立體種養模式。

全村121戶村民中,77戶入股白蓮藕合作社,44戶入股農業公司,實現戶均增收近3萬元。村集體透過合作社繳納管理費以及冬暖大棚、林下經濟、荒溝開發等專案,2019年實現村集體收入57萬元。2020年,張恆起繼續帶領村黨組織和合作社加快發展步伐,在果園投資150餘萬元修建20畝水池,進行錦鯉養殖;並在老村委、方家院、郭家院投資1000多萬打造民宿,該年村集體收入大幅提升至137萬元。進一步提高村集體收入。今年在全國錦鯉大賽上奪冠的“魚王”身價更是高達47萬元,成了全村的“寶貝”。

蔣徵:古城“出圈”記——為復興中的城市植入從內而成的生機

施家崖村養殖錦鯉

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百花齊放春滿園”。蔣徵深知,優調後的44個村需要深度融合,更要共同致富。繡惠街道先後打造章丘大蔥農業產業綜合體、施家崖休閒農業產業綜合體、北關盛世莊園、北河早熟禾草坪種植基地等多個樣板,以點帶面打造“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施家崖村、省級美麗鄉村王金村;堅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建設章丘大蔥產業園,做優章丘大蔥、黃家烤肉、喬家脆蘿蔔、康陳茴香、北套粉皮、北河草坪等多個名優特色品牌。

“只抓幾個示範典型不是長久之計。”蔣徵指點著地圖上的幾處,“繡惠是全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範街道,要真正做到全域振興,帶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以施家崖村為中心,帶動周邊5個村形成片區效應:蔬菜、苗木、小草皮,跟女郎山片區規模相當,高鐵片區6個村,比學趕幫超齊向前,營造出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蔣徵:古城“出圈”記——為復興中的城市植入從內而成的生機

蔣徵走訪慰問“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

有了這樣的激情和信念,繡惠鼓起了打一場連線歷史與未來的城市復興戰的信心和勇氣,因了章丘大蔥,這場“戰爭”甚至掛上了“世界級”的名號,用生態城的低密度高階建築凸顯城市的繁華景象,自此,歷史暈染在古城牆上絢爛燈影裡,未來勾勒在產業轉型的細節中,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智慧車間的每個齒輪裡跳躍,幸福的生活在豐饒的田野裡蓬勃生長,你想要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用一座城,成長為另一座城的地標,這是城市精神層面的訴求,是繡惠多年來從以往的歷史當中尋找精神發展的依託和著力點,提出新的元素和創造素材,盡力創造出的新時代背景下有根基的現代城市生活。”蔣徵目光灼灼,“這是我們全體繡惠人的至高嚮往。”(文:陳鳴飛 圖片由繡惠街道辦授權釋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