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最有力量的希望之聲,是向陽生長

位於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九三中學,始建於1989年,那時候中、小學還沒有分開。為了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於2008年重新建立。

胡校長在向我介紹學校規模時說:“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後來我瞭解到,胡校長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一些貧困山區,無法保障人們正常生活。然後,由當地政府出資進行搬遷,所以九三中學還接受了移民搬遷過來的學生,約佔學生總人數的58%。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建設,今天的九三中學已經“舊貌換新顏”。從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到藝術社團的組建,藝術興趣的培養,每一天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師生們積極向陽的心。

在九三中學永安民族藝術團,有一支剛剛組隊才滿一個月的管弦樂團,目前有61名學生。不少學生報名的原因是對這些樂器感到好奇,吹奏大號的朱錫超同學對我說:“以前在電視上見過,所以覺得它有點好看,有點好奇,想學。”

由於學校條件比較艱苦,不僅僅是學生們只在電視上見過什麼是短笛、長笛,圓號、大號等等,部分教師也是第一次見到這些樂器。

採訪當天,由音樂老師羅老師指揮,第一次合練了第一首曲子——歡樂頌。

從樂團組隊,學生們開始接觸樂器、練習基本功,到現在能吹奏一首完整的曲子,只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聽起來,排練一首曲子似乎很簡單。但這背後需要每一名吹奏的同學有紮實的基本功,更離不開大家的默契配合。

說起藝術教育對學生們的影響,羅老師介紹說:“這邊本來就比較偏遠,比較落後,這些樂器,他們只是在電視上見過,本身是非常好奇的。這些同學,學會一種樂器之後,他不單單是掌握了一種技能,在以後求學之路上走得更遠。另一方面我發現,由於訓練的時間比較短,之前學生們膽小、內向,但現在經過幾次排練,學生們找到了自信,相信自己也能做好一件事。”

永安民族藝術社團組建之後,學生們逐漸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社團活動。在豐富課餘生活之外,也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

在管樂排練教室裡,我看到有兩名吹奏大號的同學,因為樂器比較大,老師允許他們坐著吹奏。當我問到學生吹奏大號氣息上會不會費勁兒的時候,其中一個同學很爽快地回答,不會。我想這股力量,是源自學生們真正的喜愛。

參加了藝術社團後,吹奏圓號的劉婷同學也有了不小的收穫,她說:“特別喜歡,特別想學,但是,家裡又沒錢,不敢想。現在,能吹曲子了。”

完成九三中學的採訪,這次尋找希望之聲的行程也就接近尾聲了。我和同事們走在校園裡,看到了正在室外上體育課的學生們,雖然一些同學還是有那麼一絲嬌羞,但他們的臉上都帶著笑容。

此時,排練教室裡又傳出學生們合奏的樂曲……

這次採訪任務的主題是尋找“希望之聲”。回想整個行程,我又想起了胡校長的那句話,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

的確,一些學生經歷了重建、搬遷,然後再次進入校園學習。我想,能夠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繼續堅持認真學習,保持一顆積極向陽的心,這就是最有力量的“希望之聲”。

離開九三中學,我和同事們踏上了返程的路途。驅車緩緩離開,路過一塊溼地,這裡是貴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威寧草海。它不僅僅是鮮為人知的草甸湖泊,更是高原鳥兒們越冬的天堂。

看著寬廣的水平面,腦海中不覺又出現學生們的笑臉。相信威寧這片希望之地,會一直陪伴學生們向陽生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