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甘肅貧困山區24載變遷:農民“雙收入”漸別苦日子

甘肅貧困山區24載變遷:農民“雙收入”漸別苦日子

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從1994年開始,堅持24年定點幫扶甘肅隴南禮縣。圖為該局幫扶禮縣雷壩鎮其榭村養蜂產業。(資料圖)鍾欣攝

中新網蘭州10月22日電 (閆姣 李亞龍)69歲的李澤祖輩生活在甘肅隴南市的大山裡。由於山大溝深,資源匱乏,當地村民世世代代以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生。

和同村村民一樣,農閒時間李澤也經常思考,如何能摘掉貧窮的“帽子”?今年,隴南市禮縣雷壩鎮其榭村黨支部書記王志華告訴李澤,村上要建立養蜂合作社,利用養蜂產業帶動脫貧,貧困戶每年不僅可分紅,還可在合作社打工以賺取雙份收入。

活了大半輩子的李澤第一次在家門口接觸到了養蜂的工作,據他打聽,一斤蜂蜜的市場價是50元,這讓他不禁喜上眉梢。提及在“家門口”賺“雙收入”的事,李澤說,很感謝政府,也很感謝從北京來這裡專門幫助他們的人。

禮縣位於甘肅東南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甘肅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和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多年前,當地產業發展受限,生活在禮縣大山裡的農民“靠天吃飯”,貧困戶居多。

甘肅貧困山區24載變遷:農民“雙收入”漸別苦日子

原質檢總局幹部張曉龍於2017年趕赴禮縣“掛職”副縣長,為當地發展出謀劃策。圖為張曉龍正在為為當地一產業選址。(資料圖) 鍾欣 攝

為幫扶貧困地區,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從1994年開始,堅持24年定點幫扶禮縣。期間,先後選派18批幹部到這裡掛職。2017年8月,張曉龍從北京趕赴禮縣掛職政府副縣長,成為負責總局定點幫扶禮縣工作的第33位幹部。在這一年中,張曉龍向總局反映禮縣的民情民意,並落實總局在該縣的幫扶專案。

今年,張曉龍前往其榭村考察期間發現,當地生態優美,植被覆蓋率很好,大可發展養蜂產業,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張曉龍的這一想法與王志華不謀而合,但令王志華“尷尬”的是,村裡沒有足夠的資金建設養蜂的場地、辦公場所等。

瞭解這一情況後,張曉龍想辦法引入8萬元幫扶資金。結合政府的扶貧專案,其榭村於4月正式成立了“禮縣偉權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以農村“三變改革”的模式,致力讓村民變成“產業農民”。

據王志華介紹,目前,合作社已經發展中蜂養殖200箱,按照民眾以土地、林地、勞力、資金入股的方式吸納貧困戶34戶166人,統一技術、材料及銷售,按比例分紅,並有償僱用貧困戶參與勞作。

“不管發展啥產業,前期都要投入。”王志華說,幸虧有總局的幫扶,以及張縣長的協調,才能及時將資金投入合作社運轉。“我們的蜂蜜無公害無汙染,只要摸準銷售渠道,肯定會賣個好價錢”。王志華說。

在20餘載幫扶經驗之上,這一年來,原質檢總局“瞄準”產業扶貧,為禮縣引入各類專案幫扶資金,引進大型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帶動民眾增收脫貧。

同時,原質檢總局將電商扶貧作為帶動脫貧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多次聯絡阿里巴巴政府事務部、農村淘寶事業部,將禮縣爭取成為阿里巴巴全國10個電商脫貧樣板縣之一。這種嘗試帶動了在企業打工或入股合作社的貧困戶,張亞軍一家就是受益最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張亞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他家裡有8口人,2個老人常年臥病在床,2個孩子從小得了小兒麻痺症,還有2個孩子分別外出上學、打工。自從女兒張秀在電商企業上班後,這一家人的苦日子有了好轉。

對甘肅良源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康維起等一批禮縣的“電商人”們來講,原質檢總局帶來最多的就是資源。“資源對電商企業來說非常重要,我們這裡資源匱乏,人才體系、物流體系都相對薄弱,限制了發展。”康維起說,只要有資源,他們就可放心從農戶手中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農特產品。

康維起舉例說,去年,果農們為了更高的價錢而積壓了一批蘋果,誰知後來蘋果價格下跌,果農苦不堪言,“後來,張縣長協調了阿里資源,透過電商將積壓的蘋果都賣出去了,幫農戶們挽回了損失”。

據悉,原質檢總局還於2018年1月協調阿里巴巴“閒魚”和“淘寶匯吃農人”,為禮縣電商企業推出“閒魚”溫暖年貨節,短短2天時間,僅禮縣良源電商一家企業,就共計成交13458筆,成交額30餘萬元。(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