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參加乾隆皇帝“千叟宴”的老者,為什麼多位會接連去世呢?

乾隆皇帝是一位善於總結和攀比的帝王。乾隆晚年自號“十全老人”,將其在位期間所做的功績進行了很好的總結。而乾隆同時還是一位喜歡攀比的皇帝,什麼事都想要做到最好,而那個最常被他拿來比較的物件就是她的爺爺康熙皇帝。

參加乾隆皇帝“千叟宴”的老者,為什麼多位會接連去世呢?

乾隆六十年,已經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眼看就要打破康熙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記錄,便主動禪位給嘉慶,表現出了孫兒對爺爺的尊重和敬意。然而,在乾隆退位後的3年零4個月裡,大清最高權力依然掌控在乾隆手裡。也就是,乾隆實際執政時間長達63年零4個月,一不小心就成了“歷史最佳”。

當然,這個“歷史最佳”主要得益於乾隆活了89歲的超高年齡。但是,

連“千叟宴”這樣的活動,乾隆都不甘落後於康熙,就足以表現出乾隆皇帝的好勝心之強實屬少見

大清歷史上共舉辦過4次“千叟宴”,康熙和乾隆時期各2次。同樣是“千叟宴”,康熙時期的2次其樂融融,而乾隆時期卻發生了老壽星參加完“千叟宴”後接連去世的尷尬事件。

連“千叟宴”這樣的活動,乾隆都不甘落後於康熙,就足以表現出乾隆皇帝的好勝心之強實屬少見

參加乾隆皇帝“千叟宴”的老者,為什麼多位會接連去世呢?

一、參加者心理上的落差:康熙時期的“主動參加”和乾隆時期的“被動邀請”。

“千叟宴”首創於康熙52年,也就是康熙60壽誕的時候。康熙一邊回憶著自己在位期間的文治武功,加上52年的在位時間,已經超越了歷史上絕大多數帝王,龍心大悅之下便下了一道聖旨:凡65歲以上老人,不論官民,都可以進京參加康熙舉辦的壽誕宴會。

對於這麼一道有意思的聖旨,不論是大小官員還是普通民眾都有著好奇心和新鮮感。加上康熙在位期間的卓越政績,全國各地的老人們熱情空前高漲,感受到皇恩浩蕩的同時紛紛主動前來參加。到最後,參加宴會的人數遠遠超過預期,康熙不得不下令增加席位和食物。

參加乾隆皇帝“千叟宴”的老者,為什麼多位會接連去世呢?

在我看來,這種情況完全是乾隆盲目攀比造成的。同為“千叟宴”,乾隆時期的和康熙時期的有著很多差異。

同樣的“千叟宴”到了乾隆時期就變味了。第一次,因為《四庫全書》修撰完成以及乾隆喜得五世元孫,乾隆舉辦了“千叟宴”。第二次,乾隆禪位、嘉慶登基以及新春元旦三大重要慶典集中在一起,乾隆再一次舉辦了“千叟宴”。兩次“千叟宴”的規模都隆重而浩大,參加者都是經過篩選的。篩選的條件包括年齡、官職、身份地位等等都有嚴格的劃分。

由此可見,最初康熙時期的“千叟宴”,沒有邀請名單,參加“千叟宴”的全國老人們自主前往的佔據了絕大多數。

二、年齡層次劃分不合理,很多老者身體無法承受。

康熙時期的兩次“千叟宴”,參加老者年齡門檻是65歲。秉承自願“報名”的方式,不強迫不苛求,量力而行。所以參加者雖然年齡都比較大,但都是身體健朗者。加上沒有強制性參加名單,能趕得上的就趕,趕不上也無所謂。因此,參加“千叟宴”的老者們沒有心理負擔和壓力,路途上也比較通暢和順利。

參加乾隆皇帝“千叟宴”的老者,為什麼多位會接連去世呢?

而乾隆時期,根據官職、等級劃分,參加“千叟宴”老者們的年齡門檻也不同。

由此可見,最初康熙時期的“千叟宴”,沒有邀請名單,參加“千叟宴”的全國老人們自主前往的佔據了絕大多數。

官職越高年齡門檻越低,社會地位最低的普通民眾則都是70歲以上的老者。被選中的這些人,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路途上。沒辦法,地位越低,生活的地方往往距離京城越遠。況且這些人並不都是內心自願前來參加。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無形中增加了這些老者在往返途中的身體負擔。

三、乾隆時期的“千叟宴”,禮儀流程遠比吃飯重要。

之前也說了,乾隆時期的兩次“千叟宴”都是有著重大的政治目的。因此,在“千叟宴”上吃飯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在吃飯前,一系列的繁文縟節和禮儀流程會消耗掉大量的時間。在這些繁文縟節中,老者們免不了三跪九叩,嘴上說著“皇恩浩蕩”之類的話,身體卻一個個顫顫巍巍。到了真正吃飯的時候,這些“老骨頭們”都已經累的夠嗆,而那些看上去精緻美味的菜餚都變成了冷冰冰的“石頭”。即便如此,這些老者們還需要強忍著腸胃的不適,將這些冷菜餚全部吃完,臉上還要裝出一副感激涕零和享受美食的表情。臉上的表情能裝,但身體卻很誠實。很多老者往往承受不了這些冷寒食物,病倒的並不在少數。就古代那種醫療水平,還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得到醫治的前提下,去世的老壽星們自然也就多了。

參加乾隆皇帝“千叟宴”的老者,為什麼多位會接連去世呢?

與其說,這些被選中的老者們是來吃飯的,還不如說他們是來參加“表演”的,為的就是滿足乾隆那顆好大喜功、處處攀比要面子的虛榮心。

換句話說,參加“千叟宴”的人員名單都是事先擬定好的,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來參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