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藝術展熱了,藝術評論卻為何刷不出存在感

藝術展熱了,藝術評論卻為何刷不出存在感

■如今的藝術生態纏繞著太多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藝術界本身對作品去蕪存菁的運作機制有時運轉不靈。知性與批判性的藝術探討常常因為某些藝術家、畫廊、藝術機構的利益滲透而被邊緣化。與此同時,藝術圈裡很多時候對於藝術作品的評論,或限於淺層的介紹性文字,或杜撰一套誰也看不懂的話語“闡釋”體系,更多的是關於作品是什麼,或者可能是什麼

■在學界看來,藝術評論應該是伴隨藝術創作發展的,甚至推動、導引藝術創作的發展。藝術家和觀眾真正需要的藝術評論,是能夠指出藝術家看不到的那一面,是在回答好或不好之餘,能夠對作品提出建議,為觀眾提供合適的欣賞路徑。振聾發聵的藝術評論甚至足以影響藝術史走向

為觀展而排起長隊,為精彩的展品而耐心等候,正成為時下越來越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藝術展覽熱了,但是真正引領觀眾的藝術評論卻顯得缺位。當下能夠針對藝術本身作出有質量、有見解的分析、評論還不多——即便在藝術圈內,有一些所謂的評論,因為受商業利益制約,其權威與嚴肅性也受到人們的質疑。而普通藝術愛好者參與藝術評論的也屈指可數,遠不如影評、書評那般熱鬧活躍。

“尬吹”與“闡釋”削弱了藝術評論的價值判斷

近年來藝術評論價值評判的弱化,與這樣兩種傾向不無關聯——一是被市場操控、被紅包綁架的“尬吹”,一是以“闡釋”代“批評”的不痛不癢。這是前段時間在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主辦的第六屆國際藝術評論獎系列活動中,多位知名藝術家、藝術評論人、策展人不約而同揭示的現象。

藝術展熱了,藝術評論卻為何刷不出存在感

如今的藝術生態纏繞著太多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藝術界本身對作品去蕪存菁的運作機制有時運轉不靈。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關於藝術家展覽或作品的好評刊登在媒體上,這位藝術家在藝術界的發展就有可能會發生轉機。因此知性與批判性的藝術探討常常因為某些藝術家、畫廊、藝術機構的利益滲透而被邊緣化。因為不想樹敵或是失去撰稿的機會,很多藝評人不願意發聲批評作品。藝術家與藝評人的關係也變得曖昧起來。藝術家辦了新的展覽,常常花錢請好些藝評人為自己的展覽撰寫吹捧的軟文,並將其收入展覽圖錄,有時這些文章甚至未經藝術家本人過目。

與此同時,藝術圈裡很多時候對於藝術作品的評論,或限於淺層的介紹性文字,或杜撰一套誰也看不懂的話語“闡釋”體系,更多的是關於作品是什麼,或者可能是什麼。作品越貧乏,闡釋越玄,甚至為了忽悠,扯上一堆雲遮霧罩的哲學概念,編造出一套不說“人話”的評論話語,誠如去年刷屏朋友圈的那份被人戳破的“當代藝術編瞎話速成指南”。而事實上,這樣的闡釋是蒼白的,於大眾而言沒什麼說服力。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直言:“強悍的闡釋者,根本不需要藝術家,也不需要藝術家的作品。給他們一塊磚頭,就可以進行淋漓盡致的闡釋了。他們能夠把稻草說成黃金,把烏鴉說成天鵝,但是這樣的闡釋者我們藝術家真的不需要。”

藝術展熱了,藝術評論卻為何刷不出存在感

與創作對等的評論,應該為觀眾和藝術家提供向上的“引力”

在學界看來,藝術評論應該是伴隨藝術創作發展的,甚至推動、導引藝術創作的發展。

邱志傑認為,藝術家和觀眾真正需要的藝術評論,是能夠指出藝術家看不到的那一面,是在回答好或不好之餘,能夠對作品提出建議,為觀眾提供合適的欣賞路徑,“這樣的藝術評論,才能讓藝術家們‘大開腦洞’,幫助他們進步”。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馬琳進一步告訴記者,振聾發聵的藝術評論足以影響藝術史走向。她舉例道,批評家的推波助瀾,就曾讓現代藝術被藝術圈乃至公眾接受,讓塞尚從原來“一個永遠完成不了一幅畫的笨蛋”被尊稱為“現代繪畫之父”。1910年代,英國著名批評家羅傑·弗萊先後策劃了兩次後印象派展覽,“後印象派”這個名稱也是羅傑·弗萊命名的。 當時,英國公眾認為展出的作品完全動搖了文藝復興以來確立的傳統繪畫——寫實藝術的基礎,對展覽進行各方面的攻擊。弗萊被迫對展覽進行辯護。他為兩屆後印象派展覽所寫的如《後印象派畫家》《格拉夫頓畫廊之一》《後印象派畫家之二》《一則關於後印象派的附論》等辯護文章日後都成了批評史上的經典文獻。展覽舉辦後不到10年間,當初被斥為“垃圾”的畫作幾乎全部進了國家美術館,成了人們熱愛和討論的物件。

今天,國內無論藝術創作還是藝術展覽都蓬勃正興,藝術評論的未來可以說分外值得期待,有望產生一批與藝術創作、展示對等的藝術評論作品。匹茲堡大學藝術史教授、藝術評論家高名潞指出:“哪個藝術家、哪個藝術展覽真正觸動你,讓你不得不發聲?我覺得藝術評論家應該具有這樣一種責任,寫真正感受到的東西。”在他看來,有感而發的藝術評論才能建設起屬於我們自己的藝術評論體系,對此,他坦言“更願意強調實踐問題,各種各樣現成的成熟教條都可以拋開”。策展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則提到,藝術評論最大的作用在於為大眾提供引導作用——“總有一些東西是相對有價值或者相對缺乏價值的,總有一些人在引導整個評判標準的方向,而藝術評論最大的價值就在這裡。”

作者:範昕

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