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人物】餘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買了電子閱讀器之後,我很少買紙質書。但有一個作家是例外,他就是餘華。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我總是沉浸在他的新作《文城》中。上一次買他的作品,是《第七天》。

【人物】餘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從《第七天》到《文城》,中間隔了八年。

餘華將《文城》的背景設定為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這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故事發生在一個並不存在的南方小城。

北方青年林祥福與南方女子小美相遇、相愛。生下女兒之後,女子突然離開,杳無音訊。林祥福帶著女兒一路南下,開始了尋妻之旅。這一找,就是一生。

今年二月初,《文城》一經問世,就得到了廣泛關注。除了驚人的銷量之外,更有很多作家、評論家說這部作品是餘華重返巔峰之作。

餘華的巔峰是什麼時候?是九十年代。

1993年的《活著》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1998年)、臺灣《中國時報》10本好書獎(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書獎(1994年)、第三屆世界華文“冰心文學獎”(2002年),入選香港《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1998年的《許三觀賣血記》入選美國巴諾書店——新發現傑出作家(2004年);入選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2000年);《許三觀賣血記》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在同行的熱捧下,也有與之截然不同的聲音。

【人物】餘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瓶頸:出現在《文城》之前。

在當代作家中,餘華絕對是讓人充滿期待的作家之一。這並不是說餘華一直很厲害,而是說,我們回顧他的寫作歷程時,可以看見很多作家都存在的問題:瓶頸期以及如何突破瓶頸期。

早期,餘華以先鋒寫作著稱,讓眾多評論家擊節叫好。中期,餘華摒棄了充滿探索性和實驗性的寫作,將筆觸對準了傳統現實主義風格。《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等作品深受大眾的歡迎。

現在,我們談及餘華的作品時,念念不忘的仍然是這三部。

相對於餘華在市場上的成功,他近幾年的作品顯然不盡人意。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早期的先鋒性讓人大呼過癮,中期的現實主義讓我們為小人物扼腕嘆息。從《兄弟》之後,餘華的作品就逐漸流於平庸了。

之前看《第七天》,我看見的是一個我喜歡的作家的巨大退步。當時,我對他仍有信心,只要他繼續寫,就一定就能重回巔峰。所以,《文城》出現之後,我抱著很大的期望。

看過之後,只覺遺憾。

一個作家永遠只有一個巔峰時期,我可以肯定的是,在餘華之後的創作歲月中,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讓他重回巔峰。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餘華的《文城》僅僅只能用來證明,他依然在寫作。除此之外,毫無意義。

【人物】餘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平庸:平庸的愛情故事和時代並沒有多大關係。

讀完《文城》之後,就像讀完一本平庸的愛情傳奇故事,沒有感動,沒有深刻的記憶,僅僅是讀過。

主人公林祥福帶著女兒從北方來到南方。他不知道妻子小美的家鄉文城到底在哪裡,僅僅憑著支離破碎的記憶一路南下,並在此安營紮寨。這種小機率的愛情缺乏一定的現實基礎,所以只能稱之為傳奇。

在另一個愛情故事中,童養媳小美和阿強本是一對夫妻,因為婆婆不喜歡小美,阿強不得已寫下休書。但阿強愛著小美,他們以另一種形式對抗著上一輩的仇恨。

阿強和小美以兄妹的名義北上,無奈中,小美嫁給了林祥福。生下女兒後,又忘不了和阿強的約定,於是離開了林祥福和女兒。

餘華在《文城》中講述的其實是一出關於中國式婚姻的悲劇。離開林祥福後的小美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相反,她和林祥福的那段婚姻一直折磨著小美的心靈。一女不事二夫這種傳統觀念讓小美的靈魂再也無法安寧。

此後的經歷就像一場詛咒,小美和阿強在暴雪過後,凍死在了祭天的儀式上。他們的愛情悲劇讓整個故事得到淨化,而這也是所有民間愛情故事的必然結局。

那麼,林祥福呢?林祥福尋妻未果,多年後死於土匪暴亂,幾個僕人送他回家。中途休息時,林祥福的靈柩正好在小美和阿強的墳墓邊停留。

生前無法相守,死後再度相逢。一段傳奇就此落幕。

【人物】餘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傳奇:所謂傳奇,不過是命運。

《文城》中的“傳奇”,給人一總刻意的感覺。比如林祥福和小美的相遇,小美和阿強北上後的困境,小美離開林祥福後又和阿強在一起。此番種種,也只能稱為“傳奇”。

所有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愛情傳奇,首先是好故事,其次才是傳奇。比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W。薩默賽特。毛姆的《面紗》、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

《文城》之所以平庸,是因為餘華將這個故事放在了一個傳奇的框架之下,他花了大量的筆墨來渲染這個傳奇,忽略了故事本身的種種屬性和細節。而且,這種傳奇故事的框架在今天看來過於平庸,餘華在安排故事時,也未能逃出這個平庸的框架。

什麼是傳奇呢?傳奇其實就是命運,跌宕起伏的命運本身就是傳奇。在《活著》裡,福貴的一生,在《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的一生。這些人物的命運不用過分渲染就已是傳奇。

餘華很清楚自己想要寫的是一個傳奇愛情故事,恰恰是因為他的清醒,所以這部小說流於庸俗。

傳奇需要的不是刻意和渲染,而是自然而然,一氣呵成,是時代和人物命運的契合,是人物對時代的控訴。

【人物】餘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最後:

至今,我仍然喜歡餘華的《活著》,從小說到電影,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重新觀看。餘華是我的文學啟蒙老師,是他讓我意識到中國的現實主義是多麼了不起。

但是,《文城》讓我失望。因為我想看見的不是傳奇,也不是一個作家的堅持,而是一個作家對時代,對人物,對命運的理解。

【人物】餘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