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童程童美孫瑩: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童程童美孫瑩: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日前,由睿藝舉辦的“2021ACE全球素質教育行業峰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達內教育集團CEO、童程童美未來教育研究院首席教育官孫瑩出席峰會,並以“學習的升級”為主題,發表了她對素質教育的看法與思考。

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整理:

達內是一個在成人和大學生IT教育當中積累了18年經驗的公司,在過去18年裡,我們沉澱下來的最寶貴資源就是洞察了IT技術發展驅動應用的變化、商業的變化、經濟的變化,以及在不同的IT技術變革階段,人力資源供給的變化。

早在2012年,基於深刻的規律洞察,我們就判斷未來有一天所有的孩子都會去學習跟計算機相關的科技類的技術。面向21世紀的語言,一定是程式語言,所以2015年我們從成人IT教育當中,裂變出面向3-18歲孩子的程式設計教育。

問題又來了,學程式設計究竟是為了什麼?

在加盟達內以前,我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人力資源工作的經歷,我們在談到一個已經進入職場的小夥伴的時候,通常用很多勝任力模型評估他,其中一個就是“冰山模型”。

冰山之上看到的是一個人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術、職業勝任力、職業發展力。冰山之下是什麼?是一個人的思維和認知。我們發現決定一個人一生能走多遠、走多長、走到哪裡,是否有很好的面向未來的應變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冰山下面的東西。

這些並不來源於進入職場之後,而是來源於在很小的時候,在3-18歲的持續發展過程當中。所以當我們帶著程式設計教育進入到3-18歲中國孩子的學習領域的時候,我們認為學程式設計不是為了學一個技能,而是為了發展他的學習和思維。

今天,我們一直在談素質教育,但是很多人理解的素質教育,是把它獨立於學科教育之外,不是這樣的。

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素質教育,學程式設計、語言、數學、物理、化學,所有的學科事實上都僅是一種載體,在這些載體基礎之上,我們不斷地去發展人的思維、認知和方法論。

我們再談談校外機構,事實上在構建整個教育系統的過程當中,學校提供基礎教育。我們這些社會培訓機構,事實上是在探索素質教育如何更好地跟學校教育、學科教育相融合。

我們是企業,擁有靈活的機制,我們可以做很多探索:基於學習組織的探索,基於孩子成長過程、評價系統的探索,基於面向目標的教育、面向結果的教育的探索。透過靈活的探索,給到我們的教育改革以更多的來自於社會機構的案例。

童程童美從進入到程式設計教育和機器人創新工程教育開始,我們在構建整個教育系統的時候,就不僅僅是考慮課程如何設定、老師如何實施、用哪種模型。

我們考慮的是如何科學地組織學習,在我們日常學習組織的過程當中,我們應用的是PBL的專案式學習方式。大家可能認為,我們搞比賽是為了凸顯素質教育的效果外化。不,從構建真正的科學素質教育的底層邏輯上,我們進行賽事的設計,是一種非常科學的學習方式,叫基於挑戰式的學習。

如果專案式的學習是老師提出一個任務,學生可以應用技術也可以不應用技術,在課堂場景和其他的場景當中去協同完成專案,那麼挑戰式的學習則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去確定要挑戰的任務是什麼,一定是透過技術在課堂或者是課外去完成任務。

我們每堂課都會基於PBL設計,階段性都會有基於CBL挑戰式的學習,這就是我們的實踐。

我們從2015年開始,截至2020年底,透過賽事參與過這樣的挑戰式學習的學生有3萬以上,其中晉級國際賽的隊伍是282支,獲得國家級獎項的小朋友有2472人,獲得國際級獎項有537人,還有100名以上的學生獲得了自己的軟體著作權證書。

我們前面說,學習有基於目標的學習,也有基於結果的學習,我們正在探索這兩者要如何進行結合。

基於目標:小朋友未來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有專家說應該成為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優雅生活者。

我們家長希望什麼?希望我們的小朋友是健康的,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向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能獨立除錯自己,並且幸福發展。

所以我們期待在未來,孩子應該成為的樣子都是基於目標的教育。

基於結果:考試考了多少分?競賽打了什麼樣的成績?高考到底行不行?

事實上社會上很多的焦慮都是基於目標和結果之間不知道怎樣進行有效的融合。

當我們想面向正確的目標去培養孩子的時候,如何階段性地去評價孩子是否沿著正確的目標去走,這是整個教育系統都應該共同探討解決的問題,童程童美就是在這樣實踐著。

事實上這是一個基於孩子成長路徑的評價系統。童程童美希望用自己的實踐給到大家更多的啟發。

近期,國家推出了很多教育監管政策,歸根到底教育將會迴歸教育的本質,教育將會迴歸全人教育。而科技素質教育正處於一個人工智慧在重新定義世界的時代。數字時代的工作崗位供給,也使家長對於程式設計、人工智慧都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大家也都認識到,面向21世紀的語言,其實是人和計算機互動的語言。

此外,軟硬體的進一步的發展,也使得很多智慧產品已經成為孩子日常學習最主要的工具。我們發現,現在的青少年使用電子裝置、智慧裝置來學習的能力遠遠超過他們的父輩。但是當這些智慧裝置來到我們生活和工作學習當中的時候,也使得大腦專注的時間變短。

因此,當我們使用各種線上平臺、多媒體手段、移動互聯手段過早地進入到孩子學習過程當中時,將會給思維專注、思考帶來怎樣的影響?

這是各個教育提供的主體,都有責任、有義務去思考的,到底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才是科學的。

童程童美是以少兒程式設計開始進入到K12教育領域當中的,我們致力於成為每個孩子都可以信賴的科技素質教育專家,未來我們也致力於成為中國每個家庭可以信賴的科技素質教育夥伴,幫助他們一起構建每個家庭的素質教育系統。

經過6年發展,童程童美目前有13萬全款付費學員,我們在全國53個城市有236個直營中心。目前童程童美的全職講師已經超過2000人,在全國範圍內我們有6000多位同事,包含教育部白名單賽事在內,我們一共有10大國內外頂級賽事。

與此同時,在交付模式上我們堅持OMO模式,線上下我們有自己的直營中心,

面向3-6歲孩子,我們僅提供線下小班真人老師的互動教育,6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以針對孩子學習的方向和課程內容,提供線上直播真人老師互動的小班課的授課方式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OMO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科學的方式。

童程童美到底在做什麼?最早我們是以人工智慧程式設計為媒介進入了K12教育領域,與此同時我們還有機器人創新工程教育,我們也將會發展美育和科技相結合的科技素質教育。

大家都在談程式設計,學程式設計到底是在學什麼?是為了學習一門程式語言?還是透過程式語言的學習作為一個媒介去發展你的思維和能力?

程式設計、計算機語言像所有的學科一樣,僅僅是一種介質,如果我們僅僅為了掌握一門語言而去學習它,事實上僅僅是一種重複的知識、技能。

所以我們要透過程式設計,作為一種介質,去發展孩子的思維,讓孩子有更聰明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把既往所有的知識面嚮應用,讓孩子可以變得與計算機更好的相處。

在未來數字時代,孩子不僅需要更好地與人相處,更要發展與計算機協同的能力。

面向未來的學習能力,才是童程童美認為程式設計真正應該帶給孩子的。

另外一個維度,機器人的創新工程教育,我們為什麼做這樣的一件事情?

面向未來的創新教育,機器人的工程教育是最好的載體。

我們認為,3-6歲的孩子不需要過早接觸基於計算機介面的軟體程式設計,最應該瞭解的是硬體如何設計,去感知軟體是如何驅動硬體工作,軟體和硬體是如何在一起連線的,這是人工智慧最好的啟蒙。

所以在童程童美提供的課程方向和學習組織當中,機器人創新工程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維度。我們在組織這樣的課程時,注重賦予孩子軟硬體結合的體驗、創新能力的塑造、工程實踐的機會、跨學科融合的能力。

面向家長,我們致力於幫助每個家庭去構建一個屬於自己孩子特性的1+X素質發展系統。

“1”代表的科技素養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具備的一種素養。X是什麼?藝術、音樂、體育,任何一個孩子喜歡的維度,我們都應該長期支援他去發展,從每個孩子的個性出發,在家庭裡建立一個符合自己個性的1+X系統,童程童美將幫助每個家庭構建這個系統。另外,我們還要幫助每個孩子、每個家庭構建“我體驗、我駕馭、我創造”的網路系統,我們將會和全社會一起努力去幫助孩子們構建一個“我的網路我做主”的網路環境。

面向未來的數字時代,我們提出了數字公民未來勝任力模型。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數字資訊的四大核心能力

數字資訊的辨識與分析

:是要在廣泛的、海量的資訊當中如何去辨別資訊的真偽。

數字資訊的呼叫與編輯

:是要在大量的資訊當中去發現那些有價值的資訊,需要我們的孩子透過呼叫和分析這些資料支援他們的思考,發展他們的觀點。

數字資訊的創作和創造

:孩子需要透過對數字資訊的呼叫,創造某些產品,這需要孩子具有創新思維、工程思維、產品思維和設計思維。

數字資訊的反饋與升級

:這是在發展了一個觀點或創造一個產品之後,將觀點或產品放到更大的資料中進行檢驗,分析觀點是否要持續發展,產品是否要迭代創新,這就是成長思維。

在這樣的模型之下,我們的素質教育應該是基於思維的培養、基於程式設計和工程教育、創新教育的各種方法論不斷的發展孩子能力的一種教育,這就是

MCM素質教育模型

一是要從被動地學習變為主動地獲取

,在這個過程當中,體驗式教學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是科技素質教育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習吸收率金字塔,教育行業從業者都很熟悉。我們會發現兩週以後,前面學習的內容還能記憶超過30%的,都是互動式、專案式、服務式和挑戰式的學習。因此,我們在設計3-18歲不同孩子、不同年齡段課程的時候,都已經把這些教學組織的模式納入過程當中。

三是科技素質教育要回歸孩子不同年齡階段成長的規律。

3-6歲、7-12歲、13-18歲,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都應該有他在這個階段發展的關鍵能力。數字時代讓我們可以隨時互動,這使得線下場景變得更加彌足珍貴。迴歸到孩子成長的規律當中去,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的線上教育方式和線下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6歲以下不做線上,即使從7歲開始,我們也認為應該線上線下相結合。

四是科技素質教育要基於興趣。

最初興趣的建立是出於好玩、有趣、快樂,但並不持久。長期的興趣來源於兩點:第一,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及時解決掉問題,所以我們堅持真人老師在身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得到有效地解決,孩子才會有學習的樂趣。除了基於學習的樂趣之外,就是價值貢獻的樂趣,透過我做的事情可以回饋給其他人,可以服務和創造價值。

五是螺旋式知識的講解設計

,提出者是傑羅姆·布魯納,美國教育心理學家。他認為任何學科都能夠用智育上正確的方式,有效地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人。即使是看上去很深奧的知識,也能以合理的方式教給幼小的兒童。

童程童美的願景是發展真正的科技素質教育,透過我們的努力賦能中國的孩子、中國的家庭,影響中國、影響世界、影響未來。

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遞“已經開啟的盒子”裡面的內容,更應當是培養學生對“尚未開啟的盒子”和“即將開啟的盒子”裡面的好奇心。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終身學習、終身成長,從未長大。

謝謝各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