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中國職業聯賽回顧之中超篇①:更改名稱的頂級聯賽 中超元年G7發難

編者按:

對於所有關心中國足球的人來說,2021年註定不平靜。國足在李鐵的帶領下,正在向著那“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目標奮進著。誠然,這其中有著太多的艱辛坎坷;同時,現在中國足球仍然是被“所有人”拿來揶揄的物件。但不可否認,從1994年中國職業聯賽誕生以來,中國足球的的確確是在朝著前進的方向發展的——只不過,國足的成績讓人“不敢恭維”而已。

在國足大考之際,大眾網·海報新聞也推出系列報道,讓我們一同回憶中國足球進入職業化以來,到底曾經給我們帶來過怎麼樣的喜怒哀樂。也希望透過這組報道,為中國足球繼續吶喊助威。

在回顧完甲A時代後,歷史的車輪也終於將中國足球帶入了中超時代。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鄭昊 濟南報道

伴隨著四川球迷“雄起”的口號,中國足球終於在1994年進入了職業化聯賽。而整整10個年頭之後,足協為了進一步提升中國足球的競爭水平,正式推出了“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

那個現在風風火火的中超聯賽,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狹義的換湯不換藥

2004年,中超比賽閃亮登場。那光彩奪目的火神杯,成為了當年征戰中超聯賽球隊爭奪的冠軍獎盃。

和甲A元年有12支球隊征戰聯賽一樣,深圳健力寶、山東魯能、上海國際、遼寧中譽、大連實德、天津康師傅、北京現代、瀋陽金德、四川冠城、上海申花、青島貝萊特、重慶力帆,同樣有12支隊伍參加了中超元年的競賽。

有些球隊現在透過發展已經成為了傳統豪強,如山東泰山和北京國安;而有些隊伍因為時代或政策的原因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如天津康師傅、四川冠城等。

中國職業聯賽回顧之中超篇①:更改名稱的頂級聯賽 中超元年G7發難

中超元年積分榜

從名稱上來看,中超比甲A聽起來更加“高大上”。但在聯賽更改之初,這樣的改革也無非是變換了一下名稱而已。在彼時,中超公司還沒有成立,而中國足協將甲A變成中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商,從而提高聯賽的知名度。

當然,職業聯賽的發展最終目的就是要增強本國足球水平。當甲A聯賽更改為中超聯賽後,由於各球隊陸續加大了資本投入,使得德羅巴、胡爾克、奧斯卡等原本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世界巨星空降到了中超賽場上。這些,或許是在改革之初沒有人能想到的。

可沒有人否定,在改革之初,中國頂級職業聯賽也僅僅只是“換了名字”而已。從某種層面上來講,如若不是當年爆發了“G7”革命,或許中國職業聯賽的改革也就在那裡換湯不換藥而已。

其實,中國足協當時想要效仿的是英超的運營模式。即由運營公司進行全方位託管,而中國足協在這裡僅僅只是一個監督者或者是仲裁者的角色。但很可惜的是,管辦分離制度截止到目前仍然沒有完全展開,而所謂的“公平的聯賽經濟和競技制度”現在有沒有實現,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答案。

但無論怎樣,透過十幾年的努力,中超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燒錢的聯賽之一;但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十幾年裡國字號仍然沒有衝出亞洲。

熱熱鬧鬧的G7“逼宮”

2004年10月2日,瀋陽金德主場對北京。當值主裁周偉新判給瀋陽金德一粒點球,引發御林軍的不滿。北京方面宣佈罷賽,而周偉新也在比賽中斷了12分28秒之後宣佈比賽結束。最終那場比賽,北京被判0比3告負於對手。

在那場比賽後,大連實德的掌門人徐明第一個站出來為國安出頭,而因為作為圈內的大佬,徐明的一番話迅速引來了蝴蝶效應。包括大連實德、北京國安、四川冠城、青島、上海國際、遼寧中譽、深圳健力寶在內的7支球隊開始報團取暖,向足協“逼宮”。

由大連實德集團總裁徐明牽頭,G7聯盟制定出13個檔案,涉及到9項實質性內容的“改革方案”遞到了當時中國足協高層的面前。而當時足協高層也以“超出足球範圍的改革足協無權決定”這樣的答覆,駁回了所謂的請求。

從當時來看,G7聯盟要求足協改革的初衷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這樣的抱團也隨著足協的打壓帶來了一定的效果——當然,有效果,也有苦果。

比如當時參加G7“逼宮”的青島,因為足協當年取消了升降級制度而沒有降級;而一直跟隨大連實德的四川冠城,在不久之後便就地解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