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一歲前“被溺愛”和“被忽視”的孩子,不用三年,這些差距凸顯

文|菁媽

一歲前“被溺愛”和“被忽視”的孩子,不用三年,這些差距凸顯

01

涵涵在養育孩子的時候,聽到孩子哭,她會等孩子哭5分鐘後才去管他,她說

哭對孩子增加肺活量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哭就去哄,會讓孩子形成依賴的心理!

其實涵涵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小嬰兒來說是一件比較殘忍的事情。

小孩子哭確實是增加肺活量,但是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一歲之前還沒有形成自我意識,他是沒有辦法透過哭鬧來操控大人的。

也就是孩子在一歲之前哭,他都是有需求的,最常見的是孩子覺得餓了,或者是尿了,或者是冷了或者是不舒服,或者是受到驚嚇,或者是環境過於冷過熱。

一歲前“被溺愛”和“被忽視”的孩子,不用三年,這些差距凸顯

02

而對於小嬰兒來說他是沒有

自理能力

的,他對這個世界是充滿恐懼的,他只能透過哭聲來向父母表達他的需求。

如果

他的需求沒有及時得到滿足,那就會讓孩子感受到恐懼

,就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對我並不友好,這個世界不安全。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把人格發展按照生理年齡分為8個階段,認為嬰兒前期也就是孩子一歲半之前是孤獨而柔弱的,對成人依賴很大,他們這個階段的發展核心就是解決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

一歲前“被溺愛”和“被忽視”的孩子,不用三年,這些差距凸顯

特別是孩子在一歲之前,他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他生活所有的照顧都需要依賴於家長,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學會狠狠地寵愛溺愛孩子,只要孩子一哭鬧就有迴應。

這樣就能讓孩子感受到信任,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安全,就能讓孩子內心裡面更平和。

如果孩子在一歲之前哭鬧被家長

置之不理

,被家長忽略的話,他內心裡面會很不安,覺得自己不受歡迎,覺得自己的需求是不正確的。

自己餓了不能哭鬧著要吃的,自己尿了不能哭鬧,要媽媽給自己換尿不溼,正確的需求都沒有辦法滿足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內心會很惶恐。

孩子一歲之前怎麼寵都不過分

,越慣孩子越有安全感,就是要溺愛孩子。

一歲前“被溺愛”和“被忽視”的孩子,不用三年,這些差距凸顯

孩子一歲之前被溺愛和被忽視,上幼兒園之後,這幾個方面差距很大

第一方面:分離焦慮

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上幼兒園哭一兩天就不哭了,有一些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會哭鬧好幾天甚至上一個月。

這就體現在孩子的安全感上,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更容易對陌生的地方恐懼,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下也比較容易適應。

所以在一歲之前被溺愛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後,他會更容易適應,分離焦慮會變得很輕。

一歲之前被忽視的孩子,對各種環境都很敏感,容易哭鬧,出現更嚴重的

分離焦慮

一歲前“被溺愛”和“被忽視”的孩子,不用三年,這些差距凸顯

第二方面:孩子的適應能力

如果孩子在一歲之前吃,喝,冷,熱,這些需求能夠及時滿足他就知道,我這些需求都是合理的,都是能得到滿足的。

那麼在幼兒園之後他如果沒吃飽,他會主動要求老師給自己加飯,如果吃不完了他會主動說,老師我吃不完了,那就能更好地自我護理,他的

獨立能力會更強。

但是在一歲之前被忽視的孩子,他可能對自己哪些需求是合理的,並沒有完全分辨的出來,如果說他在吃飯的時候沒吃飽,他甚至不敢問老師要加飯,或者說在幼兒園尿床的時候甚至不敢告訴老師。

一歲之前被寵愛的孩子,他在幼兒園會表現得更獨立更適應

,而一歲之前被忽視的孩子,就需要老師更細心地去觀察孩子的需求。

一歲前“被溺愛”和“被忽視”的孩子,不用三年,這些差距凸顯

第三方面:孩子的社交能力

為什麼孩子在三歲之後要上幼兒園,主要是孩子在三歲之後有

同伴的需求,

孩子上幼兒園其實就是結交夥伴,其實就是發展自己的

社交能力

一歲之前被寵愛的孩子更自信,更陽光

,在跟小朋友的交往中,如果被拒絕了,他更能接受,所以這樣的小朋友更容易交到朋友。

而一歲之前被忽略的孩子不自信,如果跟小朋友玩耍過程中被拒絕了,可能會很難過很自卑,甚至會影響他的社交情況。

一歲前“被溺愛”和“被忽視”的孩子,不用三年,這些差距凸顯

作為家長,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混亂的時機,不要擔心寵壞孩子,一歲之前孩子越寵越有安全感,越寵孩子長大之後越有成就。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

有一種“敷衍”叫大人孩子共用碗勺,家長省錢省事,寶寶被坑慘

白血病盯上孩子,醫生:餐桌上的這些食物是“元兇”,別讓娃吃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