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劉肇基:明末名將,堅守揚州,力戰而亡

1645年初,劉肇基率400兵馬與數萬清軍廝殺,雙方展開巷戰。劉肇基身先士卒,明軍士氣高昂,斬殺清軍數百人。激戰半天,明軍寡不敵眾,全軍覆沒。

劉肇基:明末名將,堅守揚州,力戰而亡

劉肇基,明朝名將,驍勇善戰,多次擊敗清軍。劉肇基隸屬尤世威麾下,在遼東建立軍功,在瀋陽之戰、遼陽之戰中截擊後金的運糧隊,立下戰功。

劉肇基能打,麾下的明軍也勇猛,這些士兵大多是在邊境招募,長期與蒙古、清軍作戰,經驗豐富,意志力也堅定。

1634年,皇太極出兵攻打河套,追擊蒙古林丹汗,順便進攻宣府。劉肇基奉命出擊,與後金在關外廝殺,讓皇太極大開眼界。

1635年,劉肇基轉戰陝西、河南,與尤世威追擊農民軍。關中之戰,劉肇基身先士卒,在農民軍陣中來回衝殺,身受重傷,右臂骨折。

作戰勇猛,劉肇基成長很快,相繼被授予遼東副總兵、遼東總兵等職務,可以獨當一面。擔任總兵官後,劉肇基幾乎都是跟清軍作戰,直到戰死揚州。

1640年,洪承疇率兵出關,與清軍在錦州、松山、杏山、塔山一帶決戰。吳三桂、劉肇基先行出發,增援錦州,與清軍交戰。

劉肇基:明末名將,堅守揚州,力戰而亡

吳三桂孤軍冒進,在松山、杏山之間遭遇清軍圍攻。吳三桂的戰鬥技巧很強,但清軍擁有火炮,且騎兵戰鬥力較強,將吳三桂包圍起來。

野外交戰,清軍有優勢,但明軍並非不能戰鬥。劉肇基看到吳三桂被包圍,直接率兵增援,從清軍側後發起進攻,雙方展開肉搏戰。

劉肇基以火炮開路,火槍齊射,然後衝鋒陷陣,與清軍廝殺。明軍以陣亡一千餘人的代價,突破清軍包圍圈,將吳三桂救出來。

明軍損失不小,但不畏強敵的作戰精神,讓多爾袞、濟爾哈朗十分忌憚。同年七月,劉肇基、曹變蛟在松山、杏山、黃土臺一帶連續擊敗清軍,多爾袞後撤三十里紮營,不敢跟明軍硬拼。

多爾袞作戰失敗,八旗將士又分批返回瀋陽,惹惱了皇太極,被剝奪睿親王的爵位,並判處死刑,後寬恕,以示震懾。

松錦之戰的第一階段,清軍失敗,皇太極拖著病體御駕親征,並攜帶36門新制造的紅衣大炮增援,從而扭轉局勢。

劉肇基:明末名將,堅守揚州,力戰而亡

松錦之戰,崇禎瞎指揮、糧食補給困難、將士互不配合,洪承疇最終戰敗,明軍元氣大傷,但劉肇基比較幸運。

決戰前夕,劉肇基以少量兵馬攻打杏山,試圖摧毀清軍營壘,遭遇挫折。洪承疇不高興,解除劉肇基的職務,以王廷臣代替他的職務。

沒能參與決戰,劉肇基回到老家,成為“倖存者”,但並未放棄抗清。劉肇基的最後一戰,就是堅守揚州,率400將士血戰,陣亡沙場。

1644年,李自成進入京師,崇禎帝自縊而死。李自成不是做大事的料,不能約束部下,也沒遠大志向,導致山海關之戰慘敗,清軍入關。

崇禎自縊而死,明朝士大夫擁戴朱由崧稱帝,在南京建立朝廷。但是,弘光朝廷內部派系林立,文官相互傾軋,將領擁兵自重,不聽調遣,如同一盤散沙。

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等“江北四鎮”矛盾重重,大將左良玉從武昌出兵“清君側”,大戰一觸即發,因左良玉病逝而暫時緩解。

“江北四鎮”有矛盾,高傑出兵突襲黃得功,明軍死傷數千人。史可法出面調停後,高傑覺得理虧,願意率兵北伐,督師開封,準備抗清。

劉肇基:明末名將,堅守揚州,力戰而亡

許定國暗中投降清軍,設宴款待高傑,將其處死,北方局勢大亂。許定國投降清軍,許多將領有樣學樣,紛紛投降。

多鐸南征時,麾下八旗兵一萬餘人,想要滅了弘光朝廷,簡直是妄想。明軍若是齊心協力,堅守城池,清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一萬八旗南下,因明軍紛紛投降,多鐸抵達揚州城下時,有十幾萬人,絕大多數都是“明軍”,著實可悲。反觀守城的明軍,連同招募的兵勇,不足一萬。

史可法號召“勤王”沒幾個人願意來,劉肇基是個例外。朝廷有難,劉肇基招募士兵增援揚州,途徑高郵,妻子想見他一面,劉肇基拒絕,不想耽誤軍情。

劉肇基修書一封,送給妻子,讓她好好照顧孩子、父母,表示必死之心。史可法守衛揚州,也就劉肇基一人願意來幫忙,即便局勢很危險。

抵達揚州後,劉肇基建議乘著清軍立足未穩發動進攻,決一死戰。可惜,史可法拒絕了。劉肇基建立焚燬城外林木,不讓清軍有掩體,也被拒絕。

劉肇基:明末名將,堅守揚州,力戰而亡

史可法未免迂腐。多鐸抵達揚州,各部“明軍”也陸續到達,但他並未發起進攻,多鐸在等待紅夷大炮,摧毀城池。

期間,史可法、劉肇基多次拒絕投降,即便多爾袞親自休書從京師送來。紅衣大炮運來之後,清軍用火炮摧毀城牆,八旗率先殺入城內。

劉肇基率400兵馬與清軍展開巷戰,在格鬥中斬殺清軍數百人,終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但無一人投降。

參考書目:《清史稿》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