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散文《愛情故事》裡,亦舒曾與好友相聚,朋友問她何時再炮製一則俊男靚女愛情故事,佈景豪華,衣著瑰麗。

那時亦舒已至中年,聞言沉默。

寫了半生愛情故事,她希望讀者能減少憧憬,關注愛情之外,生活裡的其他事宜。

她想起從前常寫的旖旎語句,諸如“懿姿一亮相,真正目如寒星,膚若凝脂,襯著一件寶藍絲絨長裙,同項圈上的大顆麥花藍寶石相輝映……”

亦舒心內暗歎:

“你不覺得好笑?我現在覺得。”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01 後亦舒時代

翻拍亦舒,似乎是近幾年影視界的熱潮。

上週,《流金歲月》完結,蔣南孫與王永正終成眷屬,創立新公司,朱鎖鎖帶著女兒北上闖蕩,故事落幕。

《流金歲月》改編自亦舒原作,講的是兩個家世與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共同成長,從青澀逐漸蛻變成熟,成為患難與共的多年好友。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流金歲月》劇照

劉詩詩氣質溫婉,倪妮美豔動人,看過原著的書粉們卻覺得:全然不是亦舒女郎那個味兒。

一個有趣的現象:

無論評價如何,只要亦舒的書改編成影視劇,永遠不缺乏關注。

2017年,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上映,豆瓣評分勉強及格,女主角羅子君穿紅戴綠,與原著截然不同,集合了出軌、第三者、主婦成長等元素,收視率卻創下同型別都市劇紀錄。

眼見《前半生》先火了,《喜寶》和《流金歲月》等亦舒名作也被搬到熒幕上,《喜寶》的豆瓣評分最低只有3。5,《流金歲月》打分最高,也僅6。7。

《喜寶》中,勖存姿的愛來得迅速而古怪,喜寶什麼都沒做就得到億萬遺產;《流金歲月》中,最像亦舒女郎的只有“南孫小姨”袁泉。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喜寶》劇照

幾次翻拍得到了相似評價:失去亦舒風骨。

翻拍亦舒不容易,或許是影視界的共識。

同樣是高產的言情作家,和瓊瑤接連推出《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經典影視作品不同,亦舒一生寫了兩百多本小說,被翻拍的卻寥寥無幾。

1985年,導演楊凡翻拍亦舒作品《玫瑰的故事》。

這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楊凡又是文藝片導演翹楚,後來導過《美少年之戀》《遊園驚夢》等經典,男主角是未滿30歲的周潤發,女主角玫瑰乃亦舒欽定,21歲的張曼玉。

任誰來看,這也該是部影史留名的佳作。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玫瑰的故事》劇照

上映前,楊凡請亦舒和蔡瀾優先觀賞,黑暗的試片間裡,楊凡聽聞亦舒哭了,還暗暗竊喜,猜她是過於感動而流淚。

蔡瀾哂笑:(亦舒)是為了你把小說改得體無完膚而哭。

後來,亦舒又把《流金歲月》的影視版權也賣給了楊凡,朱鎖鎖蔣南孫這對姐妹花由鐘楚紅張曼玉扮演,書粉依然不買賬。

倘若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無法還原亦舒作品的氣質,近半個世紀過去,時代、文化與背景全然不同的內地更難做到了。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舊版《流金歲月》劇照

亦舒的語言特色是用語簡潔,用詞或華麗或飄逸,還有強烈的女性意識,強調女人要注重事業,自愛自立。

“做人最要緊的,是姿態要好看。”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極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釋,絕對是個人才。”

這類語句單獨拎出來會被視作“金句”,但在影視劇裡,難以還原小說的氛圍。

距離亦舒走紅已經過去50年了。

在996盛行的時代,職業女性們的話題早已從“該不該獨立”變成“工作壓力太大如何疏解”,亦舒小說中強調的“姿態好看“,反倒成了對女性的束縛。

02 香港愛情故事

想看真正的亦舒故事,還得回到六七十年代的香港。

亦舒姓倪,是作家倪匡的親妹妹,兄妹二人一度與金庸老爺子齊名,被稱作“香港文壇三大奇蹟”。

亦舒的祖籍雖是浙江寧波,5歲就隨家人遷徙到香港,倪匡曾說過:亦舒在香港長大,她的小說,和香港人的脈搏頻率相同。

亦舒故事的氣質,脫離不開香港的城市氣質。

早年間,亦舒做過記者,在《明報》寫過專欄、還從事過酒店主管、電影雜誌編輯、公關主任、政府新聞官,先後又有過三段著名戀情,讓她有著敏銳的覺察力。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亦舒年輕時期照片

第一篇小說面世,亦舒才16歲,某天,她突然告訴倪匡:

“二哥,我寫了一篇小說。”

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說,誰也不知道她為什麼寫。

年齡雖小,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亦舒文風靈氣逼人,很快,有報紙爭搶著要刊登她的小說,有人甚至找到哥哥倪匡這裡:

請代向亦舒說我們想刊登她的小說,條件只管提出。

倪匡當時不明白,妹妹的愛情小說為什麼如此受歡迎,直到16年後,倪匡才第一次認真看完亦舒寫的《玫瑰的故事》。

翻開這本書時夜色降至,再合上卻已次日凌晨。同樣是作家,倪匡自問:

何以小說可以寫到如此精彩的地步?在我的作品中,能使讀者有這樣精彩的感覺嗎?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亦舒的哥哥倪匡

《玫瑰的故事》裡,美貌少女黃玫瑰自幼身邊追求者眾,面貌嬌嫩,生於富貴之家,父母老來得女,讓她受盡寵愛。

故事分別從玫瑰一生遇到的幾個男人的視角展開,主角始終是黃玫瑰一人。從他人視角,呈現了玫瑰的魅力和她的成長。

玫瑰引人矚目,嫂子蘇更生才更像亦舒欣賞的女性,獨立自主,行事果斷。

當蘇更生有過婚史被丈夫發現時,丈夫自認大度,即使知道你結過婚我也可以原諒你。

蘇更生擲地有聲地反駁他:

我有什麼事要你原諒的?每個人都有過去,過去也是我的一部分……女朋友不是處女身,要經過你偉大的諒解才能繼續做人,女朋友結過婚,也得讓你開庭審判過,你以為你是誰?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亦舒借角色宣揚的感情態度,讓多少女性拍手稱讚。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流金歲月》劇照

這時的香港經濟高速發展,城市繁華,被看作遍地黃金。七十年代初,香港實行九年制免費強迫教育,越來越多的女性接受教育,進入職場,併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

亦舒故事中的生活與愛情觀被這些新新獨立女性認可。

小說《城市故事》裡,亦舒強調:

“人為感情煩惱永遠是不值得原諒的。”

《她比煙花寂寞》中,女記者徐佐子對愛情不那麼憧憬,“對配偶抱那麼大的寄望是太過幼稚天真了……我的終身早已託給我自己。”

在這個時期的香港,愛情與婚姻依然貫穿於女人的生活,但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她們能負擔自己的生活,不再依附男性,對婚姻和伴侶有了自己的看法。

03 多情亦薄情

亦舒曾在雜文裡稱自己是個“寂寞專家”:

“我十五歲開始便覺得寂寞,讀書寂寞,考試寂寞,與父母住在一起寂寞,搬出去一個人更寂寞,有男朋友寂寞,找不到伴寂寞……太陽底下是炎熱的寂寞,月亮底下是黯然的寂寞。”

敏感脆弱是女作家的通病,也是天賦。但亦舒的個性,又不能僅僅用感性二字概括。

她多情亦薄情,骨子裡透著一股狠。

15歲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後,和她的才華同樣出名的,是她的壞脾氣。出版社資深些的編輯總會提醒新人,切勿催稿:

“你們不要得罪亦小姐,她未夠年齡,殺人不用償命的。”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亦舒

中學畢業後,她不再念書,去《明報》做娛記,遇見了才子蔡浩泉。

蔡浩泉是出版社主編,文章、插畫樣樣在行。他對亦舒越冷淡,亦舒越為他痴狂。

父母反對二人結婚,亦舒便以自殺相威脅。兩人在尖沙咀擺了一桌酒席,草草辦了婚宴。隔年亦舒生下兒子,取名為蔡邊村,那年她才19歲。

婚後,亦舒愛消費,吃穿用度都極為講究,蔡浩泉是普通文人,夫妻常常為錢爭吵。亦舒果斷提出離婚,2歲的兒子歸蔡浩泉撫養。

她總是這樣,墮入情網時熾烈而瘋狂,離開時也能利落抽身,果決到近乎無情。

離婚後沒多久,亦舒在TVB結交了鄭佩佩。

那時,鄭佩佩和男友嶽華都是當紅演員,三人常結伴出遊。一來二去,亦舒對閨蜜的男友動了心。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年輕時期的嶽華

後來鄭佩佩回憶起這件事,語氣頗為揶揄:“亦舒很有心機,每次回家都藉口說自己有夜盲症,非要嶽華送她上樓。”

1971年,亦舒和嶽華結婚。亦舒寫文章稱讚嶽華“有一張好人的臉,好人的性格,不要說是電影界罕見的例子,也是這世界上罕見的例子。”

然而,在如此溫和寬容的愛人面前,亦舒仍保持著她多疑、暴躁的本性。

有次,她在報紙上看到嶽華和鄭佩佩的往事,怒急攻心,把嶽華的西裝剪成布條。罷了,又插了一把刀,在嶽華睡的那張床的胸口位置。

嶽華嚇壞了,多年後在綜藝《志雲飯局》聊起此事,仍困惑不已:

“她是否愛我,我不太清楚,她的性格……比較特別,是個頗特別的女仔。”

讓兩人徹底分崩離析的是鄭佩佩的一封信。在海外閃婚後,鄭佩佩過得並不好,她寫信向嶽華訴苦,亦舒看到後大怒,將信公開發表在報紙上。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鄭佩佩

這一次,嶽華再也無法忍受。亦舒傷害了別人的家庭,觸碰到了他的底線。他主動提出離婚,亦舒曾跪地求他原諒,但他沒有答應。

27歲,離了兩次婚的亦舒遠赴英國留學。

感情的傷痛沒有影響她寫書的速度。她依舊穩定而高產,施施然把日子安排得井然有序。

《喜寶》裡那句經典臺詞,大抵是她心境的真實寫照:

“我要有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愛,那就要很多很多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直到四十多歲,亦舒才透過相親,認識了一個姓梁的港大教授。兩人婚後定居加拿大,亦舒老來得女,每日五點起床寫作,只為白天能伴小女兒讀書。

但她與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兒子蔡邊村,卻三十多年都未曾得到母親的垂憐。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蔡邊村

蔡邊村44歲時拍了一部紀錄片《母親節》,記錄他去尋找母親的全過程。

亦舒始終對他避而不見,只在微博上貼出一段自己過往短篇《媽》裡的對話,迴應輿論的關注:

“小寶,相信我,我是愛你的。我懷你的時候是那麼年輕,甚至我親生的母親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著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來。”

還有一句話她沒有貼出來,

“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

04 師太文學

人們常說,臺灣有瓊瑤,香港有亦舒。

兩大言情鼻祖,風格卻迥然不同。

瓊瑤熱衷於編織玫瑰色的夢,俊男靚女痴纏半生,戀愛大過天。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梅花三弄之梅花烙》劇照

亦舒卻反其道而行之。她告訴女孩們,愛情絢爛,卻只是瞬間花火,工作和金錢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她愛寫都市職場大女人,她筆下的女性角色,大多身世悲慘,成長坎坷,但是有野心有慾望,有學歷有教養,擁有男人也比不上的魄力和膽識。

公號“黃小姐與藍小姐”曾總結了亦舒女郎們的共同點:

巴掌臉,長卷發,身段高挑纖細,永遠胖不起來,讓人看了一眼就如痴如醉;

上班穿白襯衫,深色套裝和巴利的鞋子,下班換上卡其褲和平底球鞋;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袁泉很像亦舒女郎

夏天一身白色的細麻或真絲衣裳,冬天開司米披肩和裘皮大衣,一定要天然衣料,越難打理越好,除了黑白灰,穿別的顏色都叫“罪大惡極沒有品味”;

住的公寓要靠山面海有大露臺,家是一色全白的,屋裡永遠有大蓬大蓬的白色香花,鈴蘭、茉莉或梔子,明亮地盛開。

這套亦舒式的精緻生活美學,在上世紀80年代,一度成了年輕女孩們的理想生活範本。亦舒本人亦被尊稱為“師太”。

除了教讀者們分辨有品質的生活,她也教她們追求獨立。

她強調工作的重要性;

“無論如何要有職業,一個女子要先憑雙手爭取生活,才有資格追求快樂、幸福和理想。”

她冷靜地剖析婚姻;

“結婚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自然而然的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她教女孩們脫離感情的泥淖,漂亮轉身,一生都在強調體面和爭氣。

“真正的愛情叫人歡愉,如果你覺得痛苦,一定是出了錯,需及時結束,重頭再來。”

“無論怎麼樣,一個人藉故墮落總是不值得原諒的,越是沒有人愛,越要愛自己。”

有書評言,表面上她在寫言情,實際上是藉著愛情的幌子,寫女性該如何在這冷酷的社會、無常的人生中生存。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不過,時隔三四十年再看亦舒的小說,會發現師太也有自己的侷限。

她習慣把人分三六九等,女白領就是氣質品味脫俗,學識教養一流,而家庭主婦則胸無大志,就像《我的前半生》中前期的子君和唐晶;

無論小說開篇是多麼英姿颯爽的大女人,到了結尾,只有遇見“家明”式的男人,才算人生圓滿;

而某些時候,過分強調姿態好看,也是女性給自己強加的又一道緊箍咒。

時代在變化,996和007的工作強度讓人沒有精緻生活的力氣,沸騰多年的房價也讓半山腰的單身公寓成了幻想,大部分女孩一輩子都未必能遇見一個“家明”。

她是 翻拍 的亦舒,曾因 愛情故事 過

但那又如何呢?

女白領不比家庭主婦顯得高階,家庭和婚姻也不再是女性唯一的出路。

女孩們不妨活得更自在點。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為愛情橫衝直撞也頭破血流,擁有叱吒職場的權利,也有享受主婦生活的自由。

不必非要富有、精緻、事業有成。沒那麼矜持和體面,才是熱氣騰騰的真實人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