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解讀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剪輯策略

影片開始便透過航拍鏡頭介紹故事發生的環境,前兩個航拍畫面是推進式的緩慢節奏處理,當珠江新城後面的城中村顯露出來之後,剪輯點的節奏明顯加快,推進式的呈現變成了跳躍式的呈現。

解讀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剪輯策略

空間節奏由緩而疾,點出了故事發展的核心矛盾從兩棟摩天大樓中間引出拆到一半的城中村,從呈現矛盾到揭露矛盾再到矛盾的集中爆發,剪輯節奏也如狂風暴雨一般展開,從簡單的跟隨變成了一種對空間的主動呈現,一場政府和民眾的衝突也隨之而展開。

愛森斯坦提出的“雜耍蒙太奇”理論之中,可以將“隨意挑選的、獨立的而且是離開既定的結構和情節性場面的鏡頭進行剪輯從而進一步深化和突出主題,並且最突出的就是對時間的“延宕”處理。也就是說可以透過剪輯節奏的變換來把一個客觀時間在觀眾的內心深處進行主觀上的壓縮或者拉長。

解讀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剪輯策略

在暴亂衝突動作戲的時間處理中,剪輯節奏出現了典型的“延宕”時刻。劇情客觀時間上的變化是從黃昏到夜深,導演在此處將剪輯節奏控制得非常快,平均每個鏡頭的長度不超過3秒,最短的鏡頭只有1秒不到,最長的呈現多人空間的鏡頭也控制在了5秒之內。透過多個對比性畫面和重複剪輯形成了剪輯節奏的形式“快”和客觀時間上的“慢”。讓觀眾目睹了一個醞釀了諸多怨氣的暴力衝突場面。

解讀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剪輯策略

在多鏡頭的時空處理上,導演透過一個開頭段落交代了影片的故事背景,也點明瞭導演主觀上對於這個事件的批判。

在連阿雲被姜紫成拋棄而流產的段落中,一共只有兩次剪輯點變化,導演在此處讓這種類似於正常呼吸的節奏去呈現表演者的客體情感,撕心裂肺的情感被剪輯節奏給壓抑下來了,成為一種輔助表演的手段,極盡剋制。

這個段落的後面使用了聲畫對位的技巧,回到了1998年的臺北。為了完成這種人物情緒的持續,剪輯節奏也進行了相同速度的延續。前面一分鐘的流產段落中,平均每個剪輯點的發生時間是25秒左右,資訊量的變化節奏大概在10秒左右,到了閃回的臺北歌廳段落中,連阿雲的情緒還在蔓延著,剪輯的節奏為了保持這種共振,依然保持在10秒左右。隨著悔恨情緒的消失,正式進入到敘事,節奏才重新回到5到8秒之間。

解讀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剪輯策略

在剪輯節奏上的具體手段就是使用了跳軸的手段,將本來位於畫面右邊的楊家棟透過剪輯的方式變到了畫面的左邊,讓觀眾在視覺的空間連續性上突然產生一種斷裂感,從而對當時的情緒起到一種強調。並且這一鏡頭也在這場戲中持續了較長的時間,也就是說節奏在此處陷入了一種停滯,這種停滯就是為了讓觀眾有效地進入楊家棟的內心世界。

同樣的節奏方式也出現在小諾和楊家棟發生關係之後,一個人漫無目的地走在香港的街頭。

這個段落中,節奏同之前一樣明顯變得舒緩,但是小諾的情緒卻是左右為難,導演使用了同機位跳剪的手法,重複對一個音節進行加強彈奏,透過省略時間重複空間的方式來完成剪輯上的一次次跳躍,對人物情緒進行一種託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