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崇禎帝本來有7個兒子,夭折了四個,崇禎死時還有3個兒子活著,隱藏在民間,分別為:16歲的太子、13歲的定王、12歲的永王,崇禎帝屌絲煤山前讓這三個兒子換衣逃跑。“朱三太子”也意指崇禎的這三個兒子的總稱,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表面上來看,朱三太子是指崇禎帝的兒子朱慈炯,他在諸皇子中排行老三,同時也是嫡三子,明滅時逃亡到民間,被百姓稱為朱三太子。而題目裡的“朱三太子”則是指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的人懷念明朝後代的一種通稱,無法確指哪一位皇子。

清兵入關以後,有關“朱三太子起兵”的訊息此起彼伏,讓清政府很是頭大,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曾為之寢食難安。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三位皇子遁跡民間對清朝統治者是後患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軍在京城外喊殺聲震天,眼看就要破城而入,無力迴天絕望透頂的崇禎帝癲狂地逼死皇后貴妃,揮刀砍死數名嬪妃,砍殺自己的女兒,理智逐漸清醒後,做父親的責任心也逐漸復甦,他匆匆安排自己的心腹太監帶著3個兒子,皇長子太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逃跑。為保血脈,崇禎帝將這三個兒子喬裝打扮成庶民,偷偷送出皇宮,自己則於三月十九日跑到煤山一顆歪脖子樹前吊死了,僅34歲的他死的很狼狽淒涼:冠冕已去,披頭散髮,以發覆面,左腳光著,右腳穿著一隻紅鞋,身邊僅有一個太監王承恩守著。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李自成入京後,太子朱慈烺和老四朱慈炤落入李自成手裡,李自成打算將太子當做自己坐穩江山的王牌沒有殺他,並且滿足了太子提出的條件:“不可驚我祖宗陵寢”、“速以禮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殺戮我百姓”,並指現在投降的官員是不忠不義,應盡殺之。李自成封他們兄弟二人為宋王、安宅公。

李自成前去山海關討伐吳三桂時,將他們兄弟倆帶在軍中。大順軍在山海關大敗,太子朱慈烺和永王朱慈炤在亂軍中走散。接著,清攝政王多爾袞率軍佔領了無人管理的北京,多爾袞奉勸太子回京,但再也尋他不見,永王朱慈炤也從此銷聲匿跡。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三皇子朱慈炯自從別過崇禎

,就再無蹤跡可尋。

不過眾百姓都普遍認為,三位皇子都還在民間某個地方安全活著,就算被敵人捉住也不會有性命之憂。因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無論是李自成、吳三桂,清政府,還是南明弘光政府都想把皇子們特別是太子當成最重要的棋子,當成最有力的向對方興師問罪的反擊籌碼,所以就算他們找到太子或其他皇子,也不會殺掉的。

正是因為三位皇子下落不明,明朝遺民有了要光復明朝的希望,康雍乾時期出現了多次起義,幾乎都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一呼百應,號召力很大。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例如:

1、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的楊起隆起義,楊起隆不過是一個無業遊民,趁吳三桂謀反的時機,自稱是三皇子朱慈炯,人稱“朱三太子”,他大臂一揮,迅速糾集眾人,浩浩蕩蕩在京城反清,還建立了廣德年號。起義失敗後楊起隆逃亡,光來救駕的就有數百人,影響甚遠。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反,京師聞變,有楊起隆者,詐稱朱三太子,私改元廣德,號其徒為“中興官兵”,裂布裹首以白,披身以赤,謀作亂。《清史稿 ·

克遜傳》

楊起隆逃往陝西達七年之久,到了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陝西鳳翔被抓獲。楊起隆在逃期間,有部下揭穿他是假的朱三太子,不過也有人堅稱他真是三皇。不管真假,1680年楊起隆被押往京師砍了腦袋,數百名參與者一同赴死。

2、

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日夜,又有一撥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起義。發起人是漳州人蔡寅,他在海上發展,在海兵勇士間有一定威信,就打著“海上兵勇朱三太子”的旗號,號召勇士們頭裹白布,稱為“白頭軍”, 聯合臺灣鄭經起義,很快發展數萬“白頭軍”。被海澄公黃芳世打敗後,仍率殘兵部將繼續在南靖、長泰、同安等縣山谷間發展,康熙帝曾派人鎮壓但難以徹底掃滅。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3、

到了康熙十六年六月河南柘城,又有人詐稱是明皇子,糾集眾人起事。

4、

此外,湖南武岡州也有人冒充朱三太子起義,康熙十八年八月,負責平定三藩的定遠平寇大將軍、安親王嶽樂在在此地捉到“明太子”,押到京師殺害。

接連不斷的“皇子”起事,讓康熙帝心力憔悴,試圖想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他決定借德行教化民眾,再用攻心術廣納明朝後裔。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從杭州歸途經過南京謁明孝陵後,諭大學士等:“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正式開始公開找尋明後裔,授官職”

聖旨一下,一些明後裔紛紛歸來,但他們還沒吃到誘餌就被冠以“假冒”翦除了。諸臣奉諭五個月後復奏:

“明亡已久,子孫湮沒無聞,今雖查訪,亦難得實。”

後來康熙三次南巡,皆祭明孝陵,對明後裔訪察和授職再沒提過。

5、康熙三十八年(1698),江南金和尚找來一個70多歲的老頭冒充“朱三太子”,密謀在康熙南巡時活捉康熙,引起朝廷高度警惕,結果連炮都沒拉響就被活捉殺死了。

6、

康熙四十四年前後,江蘇太倉的一念和尚和浙江大嵐山張念一、張念二等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起事。一念起義時頭包紅布,豎大明旗號,稱大明天德年號進行反清復明,起事失敗,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被捕殺死。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此外還有,江南金和尚起義、浙江四明山起義、臺灣朱一貴起義等等大小起義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大大小小的起義數百起,他們都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火爆程度一直持續到乾隆時期。

“朱三太子”主要折磨的是康雍乾三朝皇帝,因順治帝時忙著對付明朝殘餘勢力,無力顧及。

清朝的這三個皇帝對“朱三太子”的一波波操作深惡痛絕,儘管對打著朱三太子起義的那些 “賊子”有的被處以死刑,但仍一直抓不完,殺不盡。皇帝每每聽到朱三太子這個名字時,就會如鯁在喉寢食難安。他們知道朱三太子這面旗幟只要存在一天,大清的統治就會不穩定一天。

那麼三位皇子的結局都怎樣了?

告別崇禎帝后,三位皇子在戰火紛飛中四處逃亡,走散。面對四處林立的敵軍,隨時都有落入虎口的危險,落魄的太子走投無路投靠了外公周奎,當時太子的姐姐長公主正在周奎家寄養。長公主見到太子姐弟相擁而泣,周奎忙給太子“跪獻酒食”。他確定這男孩就是太子朱慈烺。

誰知道,周奎自私自利不顧親情,他為了自保、為向新主子邀功,把太子出賣獻給了多爾袞,反說太子是假冒,請多爾袞任意處置。

多爾袞怕有詐,懷疑周奎拿假太子冒充掉包真太子,就讓審查官檢驗太子身份是真是假。

審查官呼來明朝遺留得太監們來辨認,許多太監看到後,呼啦啦跪了一片,高呼“太子殿下”, 朱慈烺也毫無差錯地喊出他們的名字,真太子的身份已確定無疑。

多爾袞卻找來一名被稱為“袁貴妃”的女子裝模作樣來辯真偽,“袁貴妃”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

多爾袞指示審問官,以“冒充前朝太子”為罪名,把真太子當假太子殺死了。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凡是認定太子是真太子的人員也都一併被處死,有些官員和民間人士提出質疑,也被多爾袞滅口,御史趙開心在上疏中說了一句“太子若存,明朝之幸”,被清廷懷疑有思明之心,差點砍了腦袋。迫於壓力最終眾人統一口徑說朱慈烺是“假冒太子”, 朱慈烺被斬殺。

後世史學家也大多認為,這裡的太子實則是真太子。著名的史學專家孟森考察論證得出,這裡的太子是真太子,而那個“袁貴妃”才是地地道道的假貨。

多爾袞曾宣佈天下:“找到真太子必加恩養,凡來告之人有賞。”事實上卻完全相反,指認真太子的人都被處死了,說假話的反而得到獎賞。史載,太子的外公周奎得到“緞百匹、銀百兩”的重賞,這在所有投降的外戚中是他得的這種“恩待”是絕無僅有的,由此推斷太子是自己的外公周奎出賣的。

真太子剛被斬殺,南明又冒出了個太子,說自己是朱慈烺,不識太子真面目的眾人難辯真偽,最後大學士王鐸當眾揭穿了假太子的謊言。因為王鐸曾擔任過太子經筵講官,對太子太熟悉了,由他親自作證,南明認定這個太子實屬假冒。

南明因擔心清朝和別有用心的人打著朱慈烺的招牌搞事情,就鄭重宣告說朱慈烺已離世,是死於清政府之手,並對朱慈烺厚葬,追諡他為獻閔太子和悼皇帝。

不過民間並不認為太子已經被殺,而是認為他隱姓埋名悄悄躲避在老君山上的一座寺廟裡當了道士,而且一當就是30多年。他是被東宮侍讀李士淳營救到了這裡的,在這裡等待時機,希望有朝一日光復明朝。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有一些忠實的前朝臣民曾追隨太子不離不棄,他們偷偷稱呼朱慈烺為皇帝,朱慈烺活到51歲才去世,老君山下曾有太子墓,太子碑和4篇碑文,時至今日,老君山下還有太子洞存留,但具體這位是否是真的太子並沒有確鑿的證據。

三皇子朱慈炯去了哪裡?

在高壓下朱慈炯也不會有多好的結局。不過《明史》對他的結局並沒有詳細記錄,僅有短短數字:

十七年,京師陷,不知所終。

因皇子生死不明,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喊著“反清復明”的口號起兵的人。據說,吳三桂“三藩作亂”後,朱慈炯被清廷抓獲,清廷又一次上演說謊大法,處死了朱慈炯。

四皇子朱慈炤去了哪裡?

崇禎帝吊死前把四皇子交給王太監帶著逃命,王太監背叛把他送花給李闖王,當時一個姓毛的將軍看守他,清兵入關,李闖敗逃後,毛將軍就帶著朱慈炤往南奔走,在河南種田為生。朱慈炤和毛將軍在一塊生活了大概兩年,當毛將軍聽說清兵正在掘地三尺追捕皇室後裔,就嚇得拋下了朱慈炤,自己跑路了。

朱慈炤得知兩位皇哥都死於清廷之手,年僅13歲的他慌里慌張地逃回老家鳳陽,遇到了一位姓王的明朝遺老。

當這個明朝的諫官得知眼前這位少年是崇禎帝的四皇子時,拉著他的手跪拜痛哭流涕,收留了他。為掩人耳目王老諫官收養朱慈炤為義子,改名為“王士元”,倒過來讀就是“原是王”。

朱慈炤跟著這名王老諫官過著平淡的平民生活,這名遺老去世後,朱慈炤又繼續逃亡流浪來到浙江。

在這裡碰到了前朝的胡大人,胡大人對明朝忠心耿耿,見到流浪的朱慈炤百感交集,他冒著全家被殺頭的危險收留了他,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又給他找了份教書的工作讓他養家餬口。

就這樣到了康熙47年,此時的朱慈炤有75歲了,一妻一妾兒女成群(6子3女1孫子)。

如果他繼續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隱姓埋名,對自己的身世隻字不提的話,按照這樣發展他並無生命之憂,可是他遵循了朱元璋給後代取名都包含五行偏旁的祖訓,不料朱慈炤給後代的這種取名方式,為兒子取名以“和”字排輩,名字裡的最後一字都是帶有土部的生僻字,這種怪異的名字露出了身份,而且他在一次醉酒無意說出自己的身世,又恰巧一念和尚起義時打的是他的旗號,引起清朝廷注意。康熙帝對民間嚴加搜查,災難一步步逼近朱慈炤。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慈炤被押到京師受審,全家被捕,妻妾和女兒自縊而死。

朱慈炤面對清廷的審訊,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並極力否認自己造反。他說:

“況吾今七十五血氣已衰,鬢髮皆白,乃不作反於三藩叛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兵買馬,打造軍器,吾曾有一此乎”

崇禎帝有7個兒子,崇禎死時3個皇子逃到民間,折磨著康雍乾三帝

可他萬萬沒想到清廷會違背當初的“許諾”對他假封爵真滅門!

康熙面對朱慈炤的說辭無話可說,但最後仍以“雖無造反之事,未嘗有謀反之意”對朱慈炤定死罪,還玩了一把偷樑換柱的遊戲。康熙帝還利用了一下崇禎夭折的五皇子朱慈煥(朱慈炤已夭折的五歲胞弟),明朝官方有明確的夭折記錄,可清朝在修史和對外將朱慈煥改成了朱慈炤,並宣稱夭折的是朱慈炤,朱慈炤是冒名頂替、犯欺君之罪,殺了朱慈炤!本來決議要將其一家處以極刑,康熙認為凌遲太殘忍,改為斬首。朱慈炤家所有男丁全部被殺,就連他年幼的小孫子也沒有逃過此劫,與此案相關的一百多名人員被流放到偏遠的寧古塔。

總結:

無論三位皇子是死是活,民間反清復明的起義浪潮一直不斷。人心思明,“推翻異族統治,拯救中華”。“反清復明”這一口號,幾乎伴隨整個清王朝,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大家也都目睹了“朱三太子”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是巨大的,感到用朱三太子做旗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作用,因而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起義成為民間反清的一種高效手段,起義層出不窮,朱三太子的正統性讓康雍乾三皇帝憂心勞神寢食難安,其實真正起兵的的並非朱家皇子的任何一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