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一個人,讀書很多,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

一個人,讀書很多,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

文/花舍

-

晚清名臣曾國藩對氣質有自己的理解,他說: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首次提出“氣質”的醫學家蓋倫也同樣認為,每個人的氣質型別往往是先天形成一部分,後天塑造一部分。

而後天所塑造的那部分,是什麼決定的?

是讀書嗎?

嚴格來說不是,是一個人的經歷、眼界、見識、格局、習慣等等決定的。

那麼,為什麼還要說讀書可改一個人的氣質呢?

因為往往是讀書這個習慣,最能擴大一個人的眼界,增長一個人的見識,提升一個人的格局,從而影響一個人的氣質。

新東方創始人俞洪敏也曾說:“讀書的習慣,最容易拉開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一個人,讀書很多,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

讀書猶如吃飯,一點點融入一個人的血肉,逐漸改變、完善一個人的個體和靈魂。

所以,人和人之間,讀不讀書的差距真的很大。

那些書讀很多,有厚度又有深度的人,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他們身上的這些“亮點”,難以掩蓋。

一個人,讀書很多,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

自信從容

《脫口會大會》熱播時,在網上看過一個相關話題——原來內向的人,也能如此耀眼。

這個話題,是關於鳥鳥的。

她是一個出生於92年的女孩,從小內向,還有嚴重的社恐,哪怕上了北大,成了別人“別人家的孩子”,她還是內向。

所以站在舞臺上的她,像一隻雛鳥一樣縮成一團,聲音偶爾還會顫抖。

但是,當她真的開始講述自己的觀點時,她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一般,發光發熱,令人動容,這是內心足夠自信才有的力量。

她的自信,來源於她的學識,從小內向的她沒少看書,這才一步步增加了自己的知識量,讓自己能夠透過有趣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一個人,讀書很多,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

林語堂先生曾說:

“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

一個人所能走的路,所能見到的世界,總是有限的,就像大多數人都沒有出過國一般,見不到多少外面的世界。

但是,一個能夠沉浸在書籍世界裡的人,單單在書中,就已經見到了更大的世界,這才讓一個人變得不一般。

無論是得體的談吐,還是自信從容的氣質,哪怕是社恐產生的憂慮,都會因讀過書而鍍上一層光芒。

那是知識的厚度,也是一個人靈魂的厚度。

一個人,讀書很多,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

兼收幷蓄

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教授經常去舊書市場淘書,一次,他和助手去淘書時,偶然看到一本記掛已久的書,只是舊到已經泛黃。

他詢問了價錢,書攤老闆不屑地說:“這種快爛了的書最便宜,要不要看看別的。”

教授笑著說:“不用,

就這

本吧。”

一個人,讀書很多,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

書攤老闆眼看自己值錢的書賣不出去,一邊裝書一邊調侃道:“你們這些肚子裡有些墨水的人,哪有我知道什麼書值錢。”

助手看不下去,想要出言制止,被教授攔住。

事後,助手問教授為什麼不解釋,教授說:“他一個書販子,自然用價錢來衡量一本書的價值,我們的目的不同,對一樣東西的定義也不同。”

因為這個故事,想起羅翔老師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就是在腦海中,能夠存在兩種看似對立的觀點,一個人不成熟的標誌,腦海中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認知越低的人,越會用自己想法來定義這個世界,這是認知的侷限,也是讀書太少的結果,這才不接受更多可能。

反而是知識儲備大的人,見到了更大的世界,明白自己的認識只是世界一隅,這才能做到相容幷蓄。

所以,讀書的人往往溫和,不愛計較,因為他們明白,凡是存在,皆有合理之處。

一個人,讀書很多,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

一個人,讀書很多,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

很同意作家三毛寫過的一段話: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如今的很多人,都知道讀書的意義,生怕別人看穿自己肚子沒有幾滴墨水。

於是,每次看到感興趣的書籍時,總喜歡把書買回去,可買是一回事,看是另一回事,買的書再多倘若不看,也只是白白浪費錢。

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讀了多少書,懂多少道理,是能看出來的。

有些人,腹有詩書氣自華;有些人,空有書屋心無料。

願我們都能成為前者,讓書籍成為自己的血肉和力量,而不是自己向外炫耀的無用資本。

—END—

一個人,讀書很多,言談中很容易看出來

相關文章

頂部